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8 15:51:37

文档简介

九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1)①A、②A (2 分) (2)甲 B、乙 B(2 分) (3)B(2 分)
2. B (2 分)
3.(8分,错一个字该句不得分)
(1) 如闻泣幽咽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 零落成泥碾作尘 (4))浮云游子意
(5)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1)奥斯特洛夫斯基(2分),(2)坚韧、刚强(2 分)。
5.(1)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3 分)
(2)示例一: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闪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
的粗犷之美。
示例二: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
正严谨,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雄劲。
示例三: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
有如行云流水。(3分)
(3)①地点不明,应在“上午 9点”后加“在学校报告厅”。(1 分)②单位名称和日期互
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写日期。(1 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16 分)
6.①生存环境恶劣,长在一堆砖垛上,极其贫瘠,无雨露滋润;②外形矮小、纤弱,却展示
了顽强的生命力;③性格坚韧不屈,承受了雷电轰击、狂风摧残,干旱折磨。④安于命运,
顺势而长,懂得生存的策略。(要点顺序不限,答三点即可,其他的言之成理亦可,3分)
7.(观点明确 1 分,理由 2 分)
【示例一】认同。因为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有时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生活要讲究实
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顺势而为,也不失为是一种生存智慧。如一味的追求
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反而使自己陷入痛苦的迷茫之中。
【示例二】不认同。因为一个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生活才有动力,生命才精彩。一个
人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来改变的。安于现状、听天由命是懦夫的行为,
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榆树没有雨露滋润而忍受着干旱煎熬
的苦痛情态,表现了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坚韧不屈的性格特征(2 分)。(共 3 分)
9.要点:①都有极其恶劣的生活(生存)环境;②都有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③都有顺
势而为的生存智慧。④都有面对现实的乐观精神。(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1 分,要求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共 3 分)
10.借老人之口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了树的“不同寻常”;(2 分)这棵树就
是老人的化身(以树喻人或象征老人),赞扬了老人不畏生活艰辛,乐观面对挫折的
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 分),(共 4分)
(二)(11 分)
11.B(原文中是说“有可能”,并不是“可以”,3 分)
12.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 分)。列举了汇丰银行的例子,并以具体的数
7 / 8
据说明了声纹识别系统在银行交易领域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更具说服力(2 分)。(共 4
分)
13.“一定”是“必然,确定无疑”之意,用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声纹识别技术美好前
景的坚定信心(2 分);“更多”一词表达了对声纹识别技术普遍性、平民化使用的期
待(2 分)。(共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一)(11 分)
14.(1)同“现”,表现。 (2)面对。 (3)你。 (4)回头看。(4分)
15.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2分)
1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盲目相信权威。(共 3 分)
17.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
告之(2 分)。
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2分)。(共 2分)
(二)(4分)
18.C(2 分)
19.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2分,意对即可)
四、作文(50 分)20 参照如下中招作文评分标准。
项 目 内 容 语 言 结 构 书 写
类 别
一 类 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文从字顺,语言结构严谨,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
46~50 分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准确生动 层次清楚 卷面整洁
二 类 思想感情健康,内 文从字顺, 结构完整,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
40~45 分 容具体,中心明确 表达较好 层次较清楚 卷面较整洁
三 类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语言通顺. 结构基本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
35~39 分 体,中心基本明确 病句少 完整 字,少量涂改
四 类 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
30 一 34 分 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病句不太多 完整 多,卷面不整洁
五 类 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不语言不通顺,病结构不完整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
29 分以下 具体,中心不明确 句多 多,卷面很不整洁
1.满分作文控制在 5%以内。
2.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 1-4 分,加到满分 50 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4)有文采。
3.没写题目扣2分,不及格的作文要慎重评判。
8 / 8九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
宽容坦荡里藏.① (A.cáng 、B.zàng)着丰富的人生玄机,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困境、挫折时,宽容坦荡可能会让我们甲(A.领悟 B.顿悟)。所以宽容坦荡对每个人而言,也是在处于危难与穷途末路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宽容坦荡是抓不到、摸不着,外表也不显露的,但它却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地与你 hún②(A.浑 B.混)然一体。在歧途中,它能让我们在迷茫时看到路标,从险恶处乙(A.反败为胜 B. 转危为安)。丙;人在得意时做到坦荡,不仅能不沾染傲躁之气,还能防止掉入自我迷信、自我膨胀的沼泽。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 分)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 分)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人如果在失意时能做到坦荡,就能扫除心中阴霾悲凉的怨气,还能使自己不失立场,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
人在失意时做到坦荡,不仅能扫除心中阴霾悲凉的怨气,还能使自己不失立场,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
人在失意时如果能做到坦荡,就能扫除心中阴霾悲凉的怨气,还能使自己不失立场,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
人在失意时只有做到坦荡,才能扫除心中阴霾悲凉的怨气,还能使自己不失立场,不因失意而精神桎梏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C.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3.默写填空(8 分,每空 1 分)
夜久语声绝, 。 (杜甫《石壕吏》)
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青树翠蔓,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题破山寺禅院》中诗人抓住寺院中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诗句是: “ , 。”
名著阅读。(4 分)
【甲】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 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乙】“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地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
——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
【甲】文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2 分)
从【甲】【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保尔面对疾病和江姐遭受酷刑时,都表现出
, 的性格特点。(各填一个二字词语,2 分)
综合性学习。(8 分)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
加。
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示例填写表格。(3 分)
金文 见形辨义
止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请你选择一幅作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谈谈其书法特点。(3 分)
(3)学校将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2 分)
通 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 5 月 20 日上午 9 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望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
加。
2020 年 5 月 15 日某学校团委
①内容上: (1 分)
②格式上: (1 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10 小题。(16 分)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改)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只有一米多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命。它当然希望有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亭亭玉立的小家碧玉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它知道:躲避现实 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霜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也曾挽留过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匆匆而去;也曾挽留过露珠,露珠只轻轻吻 了它一下,就无影无踪了。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拼命把根往下扎,尽可能吸收营养,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形体佝偻,但从不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一步一步走下去。
⑥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为这棵榆树而感动。
⑦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⑧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地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化身。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⑨望着老人步履艰难地走了。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②段“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 分)
第④段画线句子:“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 分)
第⑤段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 分)
“它也曾挽留过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匆匆而去;也曾挽留过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无影无踪了。”
第⑧段划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形的相同之处?(3 分)
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1 分)
声纹识别渐行渐近王梦然
①所谓声纹,就是人的声波频谱。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人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鼻腔、肺,在尺寸和形态方面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声纹”都是唯一的。
②事实上,声纹技术在远程身份认证中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突出,逐渐应用在社保、金融、公安等领域。前阶段,我国“声纹+”身份认证云项目落户内蒙古,将为更多百姓带来网络身份认证的安全与便利。相关人士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将是声纹技术发展的关键期,声纹认证将逐渐从内蒙古辐射到宁夏、甘肃等地。
③也有科学家根据人的面部、身高等数据合成、模拟人的声音。最近,日本音响研究所的铃木松美提出一个观点:“蒙娜丽莎”不仅容貌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似,且用声纹技术从数量上证实了“蒙娜丽莎”的声音与达·芬奇一模一样。“人的声音是由振动声带并通过喉咙在口腔或鼻腔共振发生的,因此声带的形状或大小及从喉咙到口腔的容积,成为决定个人声音的主要因素。”科学家们认为,若有容颜的形状或身高的数据,借助语言合成器,就有可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历史人物的声音。
④在日本科学家开发出的声音发生器 PC-6001MKII 系统中,至少要输入 12 项数据,包括颧骨的宽度,从眼睛下到鼻尖每隔 1 厘米的大小以及从其下到下巴每隔 1 厘米的大小,嘴宽,从两眼间中心到嘴
的位置,鼻尖和枕骨部每隔 1 厘米的大小,身高,年龄,性别,等等。如果数据不足,也可设定最相近的值补充。不过,这种“标准的”合成音剔除了人的个性习惯、方言等社会因素,要达到“乱真”的程 度恐怕很难。
⑤不同人在发出同一语音时,会产生一定差别的声纹,这种差别就体现了个人特征,所以声谱仪可以帮助人们分辨语言。有时即使言语很模糊,甚至词不达意,也都可以辨明。目前,声纹识别已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大脑机械论专家统计,一分钟内一个人所说词句的完整声纹图含有近 200 万比特。而普通人大
脑里处理信息的速度不超过每秒 45 比特。换句话说,我们大约只利用了词句声纹图的千分之一,就能懂得其中含义,其余大量多余的声纹不仅能使我们了解交谈者,还能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中辨认出 他。
⑦声纹识别虽然目前还没在智能手机这样的消费级产品中普及,但在银行交易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据外媒报道,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哈里法克斯银行等多家英国银行目前都支持声纹识别。2019 年 4 月,汇丰银行宣布,自 2016 年推出声纹识别以来,声纹识别系统已被 160 万客户使用了 1500 万次,阻止了价值 3.3 亿英镑的银行诈骗,未来还可能通过声纹识别帮助警方抓捕那些难以追踪的诈骗者。
⑧“发展大数据产业,必须从源头开始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是否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应成
为评估新兴技术是否适合大数据构建和应用的关键考量。”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认为,未来声纹技术将在电子政务方面发挥更大优势。
⑨此外,声纹识别还成为社保领域实现远程身份验证的关键技术。声扬科技总经理李亚桐介绍,公司之前为印尼国家公务员保险储蓄基金公司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即通过声纹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实现远程身份验证,解决了印尼 250 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难题。“这一案例具有典范性,声纹识别不久将在更多国家的社保领域成功实施。”业界认为,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声纹识别的开发,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因为人的发声器官不同,世界上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声纹”是唯一的。
科学家们认为,若有容颜的形状或身高的数据,借助语言合成器,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历史人物的声音。
目前,声纹技术已在银行交易与国防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还成为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声纹识别技术虽然现在还未在各个领域普及,但这项技术的开发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 分)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 分)
相信在正确的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声纹识别技术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1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接连,连续。②还:同“环”,环绕。③一旦:一天。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节选自《战国策》)
(1)才美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3)愿子.还而视之 (4)去而顾.之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理解填空。(3 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
的心理。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 分)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 18--19 题。(4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四、作文(50 分)
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请以《那件小事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并不艳丽,但它们香气袭人;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并不是很香,但它们自带华贵、奇异;玫瑰花浑身是刺,但它美艳动人,又不失清香……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符合文体;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