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8 15: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zhuǎn)   撑伞(chēnɡ)  抖擞(sǒu)
B.烘托(hōnɡ) 应和(yīnɡ) 欣然(xīn)
C.酝酿(yún) 戴笠(lì) 黄晕(yùn)
D.鸟巢(cháo) 朗润(yùn) 稀疏(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娇媚 睫毛 敝开 绿茵茵 B.屋檐 化妆 干躁 彩棱镜
C.端庄 诱惑 浇灌 戴斗笠 D.资容 铃铛 造访 交响曲
3.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 ① ,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 ② 。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 ③ ,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D.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描绘的是暮春季节的景物。
C.“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是“道听途说”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漠不关心。
D.后两句将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二、综合性学习
6.寒暑易节,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吧!
【活动一:话说自然】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千差万别。请你给四季分别确立一个优美的主题,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及喜欢的理由。
(1)我确立的主题:触摸春天的心跳、 、享受冬天的蕴藏。
(2)我最喜欢 季,因为
【活动二: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净化灵魂。请你从四季景色(如春风、夏雨、秋水、冬雪等)中任选一种,写一段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写性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我选的景色: 。我的描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7.《观沧海》默写。
(1)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 。
(2)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 , , 。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4)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5)用来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句子是: , 。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班级摄影小组请你做导演,把这首诗拍成微电影,你选择哪些意象取景拍摄?并简要阐述理由。(列举其中两种即可)
9.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另一首赠别诗《赠汪伦》,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这两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认识。
10.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潮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写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在通读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1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 图→ 图。
12.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13.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1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漓江情韵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⑦“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⑧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⑨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⑩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5.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16.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9.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语言表达
20.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文章语言非常精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
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能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 活动一:(1)示例 聆听夏天的絮语 品味秋天的绚丽 春季, 她赶走了严冬,洒下点点春雨,滋润着干枯的小苗,给大地披上了嫩绿,也给我们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为硕果累累的金秋做着提前的铺垫。这是一个富有生机,希望的季节,所以,我喜欢春季。 秋水 秋水潺潺呢喃,像和蓝天白云互道珍重的依依低语,那若有若无的音符弹跳在心间,洗涤着心扉,叫人心旷神怡。
7.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8.意象:示例:杨花、子规
理由:表明事情发生在南国的暮春时节。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子规叫声悲凄。这两个意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借此表达对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之情,对这种飘零之苦、离别之恨深有感触,也深表同情。 9.示例:我看到了一个情深义重的李白。从本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我感受到了李白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关切以及对友人离开的依依不舍;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感受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真挚情谊。
10.(1)D
(2)B
(3)D
11. 春花竞放图 春风和煦图 12.不好。“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3.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14.“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删掉。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15.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6.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7.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8.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9.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20.示例:秋天的枫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一片片枫叶,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红得热烈而奔放,给整个秋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又似一只只舞动的蝴蝶,在风中轻盈地翻飞,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它们有的挂在枝头,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有的飘落地面,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红毯。漫步在枫叶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枫叶用它的热情与美丽,诠释着秋天的韵味,成为了大自然最美的画卷之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