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4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 ? ? ? ? 2. 体会文章按顺叙的顺序写作的妙处。
? ? ? ?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 ? ? ? ? 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顺叙的顺序写作的妙处。
教学方法:合作朗读、分析、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人物传记知识: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顺叙),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真实性)。分“他转”与“自传”。
二、讲授新课
本文:1、符合常规的真实性原则吗?
2、是采用传统的顺叙叙述吗?
(一)默读1—4段,填写表格:(抢答)
姓名
差不多
籍贯:
各省各县各村
相貌
眼睛和耳朵
看不清楚、听不分明
鼻子和嘴
都不很讲究
脑子
不小;不很精明,不很细密
地位
又名、代表
口头禅:
凡事差不多
教师点拨:由此可见,不符合传记真实性原则。本文是寓言性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或者说有太多这种人。是某一类人的代表。
(二)朗读5—10段,说说差不多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用哪些事例刻画了差不多先生。(小组朗读,概括记录事例,书上批注,代表回答,其他组补充)
学生回答,教师填表
?
小时候
买糖
红糖,白糖



读书
读书
山西,陕西
工作
当伙计
千,十
搭火车
八点三十?,八点三十二
看病
汪大夫,牛医王大夫
小结:主体部分按小时候、读书时、工作时、去世时的事情发展顺序行文。所以采用的是最普通、最传统的顺叙。按时间顺序,选取日常生活的五个片段,概括了差不多先生一生的经历和主要特点:大事大马虎,小事小马虎。是个凡事马虎、敷衍塞责的人。
?
(三)作者是怎样传达出他对差不多先生的感情倾向的呢?
1、从事件结果看:他妈骂,先生说错,掌柜生气骂,车开走,绝气了;12段:懒人国
个人但求差不多,性命不保。国家但求差不多,难以生存!
2、从文章详略看:




小时候

小事差不多
小危害;
?
大事差不多
大危害
读书时

当伙计

搭火车
较详
看病

3、从词语感情看:
(一命呜呼;重点看10段:格言)
反语,就是说反话。运用反语,可以引人深思,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强烈的讽刺,并增加文章的感彩。
尖锐的批判? ??无情的鞭挞
4、从作者性格看:
胡适先生最爱的一副对联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可差不多先生是这样一个做事马虎、敷衍塞责的人。
5、从评价差异看:
学生读:第1、2、11、12段
小结:不仅有口头表扬,而且自己还身体力行地去学习,国人对差不多先生处事方式的认可比比皆是,而这种荒谬的现象更让胡适先生忧心。
警示国人:可别认同差不多先生!?可别事事做得差不多!
(四)思考:胡适先生用顺叙写《差不多先生传》好吗?
最普遍的生活现象?最传统的写作顺序?最尖锐的批判警示
(板书:于司空见惯中显离奇?于平淡无奇里见深意)
?
老舍:“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的文章,而且写得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文艺工作者的本事就是用浅显的话,说出很深的道理来。”
小结: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文章把剖析中国人劣根性的重大主题用如此普通的顺序,浅显的文字说得清楚明了,真可谓不用技法就是最高的技法。
三、课堂小结
6月29日,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勉励汕大学子,要积极进取,远离“差不多先生”?。
李嘉诚先生还说:“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而活着是一种参与,要勇于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
四、拓展作业
80多年过去了,“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绝迹了吗?结合实际,请为差不多先生补写一件事。
五、板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于司空见惯中显离奇? ??于平淡无奇里见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