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下面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①治理黄河水患; ②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④其子继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A.尧 B.舜 C.禹 D.启
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各种制度的建立,各种机构的设置,建构起国家的框架,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能验证上述说法的考古工程是( )
A.大汶口遗址 B.良渚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核心知识点——商朝的统治
3.3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被安葬在今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蔺窑村,他就是商朝开国之君。“他”是( )
A.禹 B.桀 C.汤 D.纣
4.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纷争,都城也几经迁徙,很不稳定。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局面,迁都于殷,进行改革,“行汤之政”,政治中兴。由此可以看出,盘庚迁殷( )
A.标志着商朝正式建立 B.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
C.标志着商朝由盛转衰 D.说明商朝内部再无纷争
核心知识点——西周的兴衰
5.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铭文记载:“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该铭文反映的战役为(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商汤灭夏 D.阪泉之战
6.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微族之地。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管理属地 B.协同作战 C.缴纳贡赋 D.朝觐述职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河南洛阳发掘的二里头遗址,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区、平民生活区。有的墓葬随葬品很多,有的墓葬随葬品一无所有。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夏朝( )
A.有明显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进行分封 D.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朝代 都城 国家特征
夏 阳城等 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 亳、殷等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
A.远古时期的人类 B.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D.分封制度的建立
3.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王朝 疆域
夏 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商 今河南全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地区
西周 今河南、河北、山东全部,陕西大部,南到长江下游地区
A.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疆域在不断扩大
B.夏、商、西周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家
C.河南和山西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
D.夏、商、西周维持统治的时间越来越长
4.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如下图所示),此制度在初期发挥的作用是( )
A.确立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西周统治
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
5.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对其统治下的人民施以暴政,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要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B.要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C.要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D.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的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1分)
【王朝更替】
材料一 夏商西周的更替。
(1)结合所学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写出表格①②③④处的内容。(4分)
材料二
桀驾人车 炮烙之刑 烽火戏诸侯
(2)根据材料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处应填的内容并指出其变化反映的实质。(4分)
7.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见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贵族等级有哪些?(2分)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王封赐土地的依据。(2分)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3)材料三、材料四说明了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2分)
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C 2.C 3.C 4.B 5.B 6.A
能力提优
1.A 2.C 3.A 4.B 5.D
6.(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约王;④京。(每空1分)
(2)末代君主残暴昏庸;不体恤民力。(3分)
(3)①启。(1分)②禅让。(1分)实质:生产力的发展。(2分)
7.(1)分封制。(1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1分)
(2)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2分)
(3)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2分)
(4)通过实行分封制,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分,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