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文化论著))教学课件: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文化论著))教学课件: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5 04: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导入新课本文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当时我党开展的以“反对本位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中心的整风运动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研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不承认只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他们只知背诵马列著作中的一些词句,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以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不能容忍的极大危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行了有力而深刻的批判,谆谆告诫我们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篇重要的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中专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学风,也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益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目标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学习态度和主观主义学习态度的根本区别,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二、学习议论文根据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对比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在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根据政论语体的特点恰当选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从而增强论证效果的技巧。重难点重点是文章根据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点,而思想教育的要求应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在进行论证时的逻辑思路,深入领会课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题解“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毛 泽 东(1893~1976 )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这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论持久战》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论持久战》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富于情感,感染力强,气势恢宏;
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善于引用,又富有独创性,注重实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右倾的错误,直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才使错误得以纠正。但当时形势发展很快,还来不及对各种错误的思想根源进行彻底清算。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增加的新党员中不少人的思想也需要一个转变提高的过程。为了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整风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写作背景阅读全文,圈划观点句(中心论点、分论点)和标志思路的句子。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文中画出显示思路的语句。“我主张将我们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改造一下”——“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二十年”——“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些都是很坏的作风。……害了我们很多同志”——“这种主观主义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不可等闲视之。”——“为了反复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思路引论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思路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1、不注重研究现状
2、不注重研究历史
3、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1、主观主义态度
2、马列主义态度本论思路第4部分1、系统地周密地研究环境
2、研究历史
3、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教育干部结论方法一: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第一部分:关键句是哪一句?关键词是什么?根据什么确定它是关键?(考虑其它信息与关键句的关系。)关键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关键词:“日益结合”。
依据:
“一百年来“——摸索真理;
“直到一次世界大战”——发现真理,指导实践;
“抗日战争以来”——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进一步结合;
直到现在——对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丰富得多,深刻得多。1 第一部分的内容与层次
(1)句:提出分论点
(2)句:通过回顾说明上句
(3------7句):从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思考:
第一部分只是单纯摆成绩、说进步吗?
这一部分表面上是概述二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说明坚持正确学风的重要,即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方法三:运用比较的方法,准确而 迅速地筛选信息比较阅读第三部分中阐述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态度的文段,从中筛选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比。 两段都分别在“表现(作风)”、“危害”、“实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主观主义的态度
表现是不调查,对今天若明若暗,割断历史,漆黑一团,无的放失;“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写文章,则夸夸其谈一大篇”;危害是害己、害人、害革命;实质是党性不纯,违反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的态度
表现是系统周密地调查研究环境,不割断历史,有的放矢;作讲演或写文章都详细占有材料,引出科学的结论,实事求是;实质是党性纯,遵守马列主义。1、“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文句中“幼年”一词换成“以前”效果有何不同?“何等”与“得多”能不能删?“肤浅”与“贫乏”顺序能不能改变?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2、“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对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试体会加横线词语的准确性。
3、“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是否可以删去“常常”一词,为什么?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例证法: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运用概括性事例做论据,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运用具体事例做论据,论证充分有力。
引证法:多次引用革命导师论断,增强了说服力。引用对联进行批判,增加了形象性。
对比论证:第一部分(讲成绩)与第二部分(讲缺点)对比,观点更鲜明。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进行了全面对比,论证雄辩有力,说服力极强。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200—300字缩写课文 我们要改造学习。其理由如次:1、历史经验证明,正因为我们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革命才不断前进。2、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缺点,党内存在着主观主义学风,表现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造成无的放矢、不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脱离等严重危害。
据此,我提议采取下列措施:1、向全党提出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要有组织地综合地研究;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如果不相信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便决不能得到一年争取江西的结论。那个建议的缺点就是不该规定为一年,因此,影响到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所谓“快要”,也不免伴上了一些急躁性。至于江西的主观客观条件是很值得注意的。除主观条件如给中央信上所说外,客观条件现在可以明白指出的有三点: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而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二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三是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比较远一点,不比广东接近香港,差不多什么都受英国的支配。我们懂得了这三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江西的农村起义比哪一省都要普遍,红军游击队比哪一省都要多了。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语言特点:⑴善用口语,多用成语: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 ⑵整散交错,长短结合:“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在这段文字里整句和散句交错结合,短句和长句混合使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增强了语文的表现力。⑶多用修辞,生动表达:
比喻 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 “瞎子摸鱼”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 排比 对偶 借代 “言必称希腊”指有些研究革命理论的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 对比 引用 明人解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作者用这副对联给三种人画像,十分恰当,同时给人们以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
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
脚轻:无 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
根底浅: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上联:下联:山间竹笋:指厚脸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
嘴尖: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
皮厚: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
腹中空: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积累成语
1、前仆后继
2、生吞活剥
3、等闲视之
4、有的放矢
5、哗众取宠
6、徒有虚名
7、若明若暗
8、粗枝大叶
9、夸夸其谈
10、谬种流传
11、华而不实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指荒谬错误的言论、学术流派得以传播。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解释词语中加点字
前仆后继 为之一新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故纸堆 华而不实
夸夸其谈 谬种流传
滥调文章 徒有虚名
★与“等闲视之”中的“等闲”一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倒下都,一概箭靶子浮夸的言词旧开花浮夸不切实际错误不切实际的空随便,轻易
平常
随便
无端,平白地平常[ B ]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
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
对问题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
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指荒谬错误的言论等广泛传播下去。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形容事迹值得歌颂赞叹,令人感动得落泪。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发命令;指挥。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去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前仆后继
生吞活剥
等闲视之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徒有虚名
若明若暗
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谬种流传
华而不实
可歌可泣
一知半解
发号施命
钦差大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