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
探究与实践三 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1.人地协调观: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依存关系,树立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综合思维:从资源类型、分布、利用方式等多方面,分析资源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及资源短缺的成因。
3.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资源型地区的发展特点)。
4.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水资源、能源),尝试提出节约或合理利用的建议。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人均占有量少 B.总量丰富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2.针对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当前可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代替常规能源
③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率 ④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清洁绿色等特点,根据氢气制取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灰氢(化石燃料制氢)、蓝氢(结合碳捕集、碳封存技术的化石燃料制氢)和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三种,某机构提出力争2030年我国绿氢电解槽装机规模达到100GW的目标,左图为“2030年绿氢100 GW的发展模式展望示意图”,右图为“我国风能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 )
A.生产成本更低 B.运输利用更环保
C.产量更加稳定 D.制氢过程更低碳
4.2030年各绿氢基地的合理发展模式是( )
A.华北基地—水电制氢 B.内蒙古基地—风力制氢
C.四川基地一光伏制氢 D.华东基地—煤炭制氢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石油 B.水 C.耕地 D.煤炭
6.上图反映出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2025年5月11日至17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读下列漫画,完成7-8题。
7.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人均占有量少
B.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C.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8.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
C.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D.减少社会用水需求
新华网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2025年1月1日0时17分,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华龙一号以铀-235作为核裂变燃料,它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9.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和核能各是( )
A.可再生资源低碳能源 B.非可再生资源低碳能源
C.可再生资源高碳能源 D.非可再生资源高碳能源
10.现阶段,我国核能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是( )
A.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B.即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C.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11.我国大力发展核能的意义有( )
①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②缓解能源运输压力
③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④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图是“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统计表”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和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1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利用类型种类多,但分布不均匀
③山地多、平原少 ④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农业科技可保障粮食丰收,提高粮食产量。下列属于农业科技服务的是( )
①利用大型机械,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②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③开通气象服务,及时提供气象信息 ④科学育种,提供优质粮食作物种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过多问题 B.水资源短缺问题
C.耕地过少问题 D.粮食紧张问题
15.此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缓解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
①修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禁止用水 ④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草床是指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近海与河口水域中,它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碳库,被称为“海洋之肺”,目前我国海草床逐步退化,保护这种重要资源刻不容缓。下图示意海草床。据此完成1-3题。
1.海草床属于( )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矿产资源
C.海洋能源资源 D.海洋空间资源
2.草床被称为“海洋之肺”主要是因为( )
A.缓解海水对海岸冲击 B.吸碳和固碳能力强
C.提供海洋生物栖息地 D.鱼类食物重要来源
3.应对我国海草床退化严重问题,我们应该( )
①建立海草保护管理体系 ②扩大旅游观光产业
③加强海草床修复和重建 ④设立海草床保护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在2024中国氢能展上,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正式落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绿氢,是通过风能或太阳能、风光资源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再利用这些清洁电能,以电解水方式制取氢气。绿氢在制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是目前氢能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图示意氢能产业链。据此完成4-5题。
4.与“灰氢”和“蓝氢”相比,制备“绿氢”( )
A.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B.不需要工业生产加工
C.生产工艺基本无污染 D.需消耗大量化石能源
5.内蒙古自治区绿氢产业发展前景好主要是因当地( )
A.石油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风光资源丰富
我国积极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位于某河流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部分清洁能源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我国的清洁能源( )
A.北方地区地热能最丰富 B.南方地区太阳能最充足
C.青藏地区水能最为丰富 D.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7.文字材料中的河流为( )
A.黄河 B.长江 C.澜沧江 D.珠江
8.该清洁能源走廊的建成得益于该河段( )
A.工业发达,需求量大 B.地形平坦,江阔水深
C.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D.流量较大,水流湍急
2023年12月5日,平顶山东站一列载着丹江口水库淡水的火车沿浩吉铁路开往浩勒报吉。“丹水北运”利用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将水源调往西北地区,对南水北调工程形成补充。读“丹水北运”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图,完成9-10题。
9.“丹水北运”反映出我国水资源( )
A.季节分配不均 B.地区分布不均
C.年际变化较大 D.总量逐年减少
10.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丹水北运”采用“捎脚运输”有利于( )
A.沟通更多水系 B.降低输水成本
C.增加输水总量 D.经过更多省区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2月19日,内蒙古作为全国发电量最大省份已实现清洁能源发电超过煤铁等化石能源发电。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1)对比A、B两地的风电机分别在哪个季节使用最频繁,并说明理由。
(2)分析C地风能资源丰富但几乎没有风电场的原因。
(3)对比A、D两地哪一地区人口更稠密,并说明原因。
2.平顶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黑二白”是平顶山的特色产业名片,“一黑”指煤炭,“二白”指岩盐、尼龙新材料。下图为平顶山地理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顶山煤炭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叶县岩盐储量大、品质高,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平顶山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发展绿色产业。煤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高强度尼龙新材料,已进军到高端制造业领域,依托盐资源,发展氯碱化工和聚碳酸脂等高新技术产业将盐的产值从每吨300元提升至3万元。
(1)从自然资源的分类来看,煤炭、岩盐属于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结合材料,说出平顶山市发展“一黑二白”产业的资源优势。
(3)铁路运输在平顶山市煤炭外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铁路运输适合煤炭运输的原因。
(4)简述平顶山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5)除“一黑二白”产业外,请你结合地理知识,为平顶山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核心巩固:
A 2.C 3.D 4.B 5.D 6.B 7.B 8.C 9.B 10.C 11.D 12.A 13.C
14.B 15.B
素养提升
1.A 2.B 3.B 4.C 5.D 6.D 7.B 8.D 9.B 10.B
自我超越:
1.(1)A地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冬季风电机的使用最频繁。B地距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夏季风电机的使用最频繁。(2)该地区气候高寒,不易施工;该地区人口稀少,工人较少,不易施工;该地区人口稀少,当地用电需求较少;该地区海拔较高,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3)D地人口更稠密。D地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沿海,并紧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发达,工作机会多;沿海,港口历史悠久,海陆交通便利。
2.(1)非可再生(2)煤炭储量丰富;岩盐储量大、品质高;为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3)铁路运输运量大,适合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连续性强。(4)减少对传统资源依赖,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新兴产业就业岗位。(5)发展旅游业或发展特色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