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备课(湘美版)
课
题
6、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能够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能够在生活中真实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2、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教
具准
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讨论: “以形写神”中的“形”和“神”各指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形”是指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内在的精神本质,指人物的内心活动;神以形为依据,形因为有神而生动。通过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的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形神兼备”。下面我们通过作品的赏析进一步理解中国画人物表现“神形兼备”的特点。二、理解中国画人物表现“形神兼备”的特点为目的的欣赏活动赏析《韩熙载夜宴图》中一组乐女的描绘,分析“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理解中国画人物表现的突出特点。赏析要点:“形”—端庄优美的姿态,身体及各部位的朝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坐姿各异;人物的组合变化以及呼应关系体现在高低错落和疏密间隔,使平静的画面不乏动感。平静的面部表情,高雅协调的色彩表现;工笔细致刻画的表现特点。“神”—乐女专注的神态,画面营造的优雅气氛中回荡着悠扬的乐曲声。
2、以《魏晋画砖》等简洁生动的人物造型为例提出问题,理解神似和形似的关系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等中国画表现特点。赏析要点:质朴的绘画风格,生动简洁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画;时代特征和日常生活情景,时空表现、道具、景物的处理手法;笔墨线条的运用和效果。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人物神态,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三、尝试临摹人物画回顾前面国画技法知识,强调“写”的用笔方法,注重刻画人物神态。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步骤以及用笔方法,在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临摹过程中进行指导。从运笔笔锋、提按、转折等技法入手,先临摹,再自主选择人物造型进行练习,为水墨表现作铺垫。展示作品,学生交流临摹尝试的体会;对控制毛笔的能力、人物造型、神态表现作出评价。
媒体运用毛笔、墨汁、调色盘、毛边纸、宣纸等《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魏晋画砖》《清明上河图》《挖耳图》毛笔、毛边纸等国画用具
练习设计
与同学交流,谈谈你对中国人物画的认识和感受。模仿课本上的绘画作品,尝试用简洁的线条画出生动的人物。
板书设计
第6课
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
1、“形神兼备”的理解
2、赏析《韩熙载夜宴图》《魏晋画砖》
3、尝试临摹人物画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备课(湘美版)
课
题
6、以形写神—人物画创作表现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2、能够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3、能够在生活中真实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教
具准
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交代学习任务,进入绘画表现环节。要求以书法用线、笔墨生动为要求进行大胆表现。一、学习笔墨方法,尝试人物画的表现分析范画中笔墨线条运用。参照范画用笔用墨,在宣纸上进行水墨尝试,熟悉绘画工具材料,为创作活动做出必要的准备。从刻画人物神态、人物身份特征、场景以及笔墨表现等方面提供线索,通用《戏剧人物》讲解步骤和笔墨方法。用《听雨图》、《野猪林》、《逍遥图》、《倒拔垂杨柳》、《朝鲜舞》、《羲之爱鹅图》等启发构思。在创作活动中提供指导和建议。二、展示与评价从选题、人物造型表现、水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做出评价和改进建议;对学习态度做出评价;3、对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度做出评价。
媒体运用《听雨图》、《戏剧人物》、《野猪林》、《逍遥图》、《倒拔垂杨柳》、《朝鲜舞》、《羲之爱鹅图》笔墨宣纸
练习设计
从日常生活或历史故事中选取题材,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
板书设计
第6课
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
1、“形神兼备”的理解
2、赏析《韩熙载夜宴图》《魏晋画砖》
3、尝试临摹人物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