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1.3《家里的物品》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1.3《家里的物品》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19:48:05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教科版)二年级

家里的物品
第一单元 第3课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作业布置
01
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家里的物品由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等材料制成;认识到有些物品结合了多种材料。
科学思维 能按材料类别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标准;能对比不同的分类结果,发现差异并简单分析原因。
科学实践 能观察家里的物品,识别其制作材料;能填写分类记录单;能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责任态度 对物品的材料产生探究兴趣;愿意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为后续活动做准备;初步体会材料与生活的联系。
02
新知导入
这些都是家里常见的物品,它们看起来不一样,是因为用了不同的东西制作。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展示实物
03
新知导入
引导观察触摸
摸一摸勺子,感觉怎么样?它可能是用什么做的?
04
新知导入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家里的物品》,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这些是常见的材料,分别叫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上面这些物品分别用了上面的哪种材料?
04
新知讲解
认识材料
这个罐子只用了一种材料吗?
04
新知讲解
分类实践
给上面的物品分类
04
新知讲解
分类实践
把上面物品的编号填在下表中
04
新知讲解
分类实践 - 小组合作分类
04
新知讲解
分类实践 - 研讨分类结果
各小组的分类结果一样吗?哪里不同?为什么?
04
拓展延伸
材料跨用途
哪些材料既可以造房子,又可以做餐具?
金属可造房屋框架和勺子,陶瓷可砌墙和做碗
04
拓展延伸
拓展任务
课后观察家里更多物品,记录它们的材料;收集废旧材料。
05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家里的物品都是用同一种材料做的。( )
(2)塑料既可以做玩具,也可以做杯子。( )
(3)带塑料盖子的玻璃罐只用了玻璃一种材料。( )
(4)我们可以按材料的不同给家里的物品分类。( )
×

×

05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用金属制作的是( )
A. 布娃娃 B. 铁锅 C. 玻璃杯 D. 纸飞机
(2)下列材料中,能制作衣服和窗帘的是( )
A. 金属 B. 玻璃 C. 布 D. 陶瓷
(3)下列物品中,用多种材料制作的是( )
A. 纯塑料杯 B. 木椅 C. 带橡皮的铅笔 D. 陶瓷碗
(4)我们分类时,把 “金属钥匙、金属剪刀” 归为一类,分类标准是( )
A. 颜色 B. 材料 C. 大小 D. 用途
B
C
C
B
06
课堂总结
常见材料
家里的物品由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等材料制成。
06
课堂总结
材料与物品
每种物品都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如带塑料柄的金属勺用了两种材料)
06
课堂总结
分类方法
可按材料对物品分类,不同小组的分类结果可能不同(因是否考虑多种材料)。
06
课堂总结
材料用途
很多材料用途广泛(如金属既造房子又做餐具),与生活密切相关。
07
作业布置
、回家后观察5 种家里的物品(如牙刷、饭碗、毛巾),记录它们的名称和制作材料,填写在表格中(物品名称→材料)。
、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用多种材料制作的物品”,说一说每种材料分别做了物品的哪个部分(如 “钢笔:金属做笔尖,塑料做笔杆”)。
3、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干净的塑料瓶、纸盒、小木棍、布料碎片),带到学校用于下次“建造小房子” 活动。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家里的物品》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 “材料” 主题单元的延伸,聚焦家庭物品与材料的关系。通过观察家里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等常见材料,学习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理解 “有些物品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通过研讨不同分类结果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通过 “材料的跨用途” 探究(如金属既造房子又做餐具),建立 “材料特性 — 用途” 的关联。拓展活动 “收集废旧材料” 为后续 “建造小房子” 铺垫,渗透 “材料再利用” 的环保理念。教学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 “物品 — 材料 — 特性 — 用途” 的认知链条。
2.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家里的物品非常熟悉,但对 “物品由什么材料制成” 的关注度较低。他们已具备简单的观察和分类能力,能根据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对物品分组,但按 “材料” 分类需要明确的标准指引。学生在《我们的家》中已认识建筑材料(金属、砖、玻璃等),本节课可迁移这一经验,拓展到家庭物品的材料认知。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对 “多种材料组合的物品”(如带塑料手柄的金属勺子)可能难以判断,需教师引导观察细节。教学中需多采用实物观察和直观演示,避免抽象讲解。
3.学习目标确定 维度具体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家里的物品由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等材料制成;认识到有些物品结合了多种材料。科学思维能按材料类别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标准;能对比不同的分类结果,发现差异并简单分析原因。科学实践能观察家里的物品,识别其制作材料;能填写分类记录单;能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责任态度对物品的材料产生探究兴趣;愿意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为后续活动做准备;初步体会材料与生活的联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材料(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等);能按材料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难点:识别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物品(如带木柄的陶瓷杯);理解不同分类结果的差异(如是否忽略次要材料)。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科学知识掌握能说出 5 种以上常见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能准确判断 3-4 种家里物品的制作材料;知道有些物品由多种材料组成。能基本能不能科学思维发展能按材料类别对物品进行分类;能解释自己的分类标准;能发现不同分类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如是否考虑多种材料)。能基本能不能科学实践表现积极参与物品观察、材料识别活动;能规范填写分类记录单;主动与同学交流分类结果。能基本能不能责任态度养成对家里物品的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能爱护观察材料;初步意识到材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愿意收集废旧材料再利用。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建立 “物品由材料制成” 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分类思维,学会用标准对事物进行归类,理解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提升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有序记录、乐于合作的习惯。培养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萌发节约材料、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活动1 出示实物:金属勺子、塑料杯、玻璃碗、布娃娃,提问:“这些都是家里常见的物品,它们看起来不一样,是因为用了不同的东西制作。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摸一摸勺子,感觉怎么样?它可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猜测:铁、塑料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家里的物品》,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活动 观察实物,自由猜测材料名称,用 “硬的”“光滑的” 等词语描述特征。 回忆家里的其他物品(如桌子、衣服),初步联想其可能的材料。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熟悉的家庭物品实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 “物品差异” 自然过渡到 “材料不同” 的探究主题,激发观察兴趣。环节二:教师活动2 出示材料样本:金属片、塑料块、玻璃片、布料、纸片、木块、陶瓷片,讲解:“这些是常见的材料,分别叫金属、塑料、玻璃、布、纸、木、陶瓷。” 展示家里的物品图片或实物(如铁锅、塑料盆、玻璃杯、棉布衣服、书本、木椅、瓷碗),提问:“这些物品分别用了上面的哪种材料?” 聚焦 “多种材料”:出示带塑料盖的玻璃罐,提问:“这个罐子只用了一种材料吗?”(引导发现:玻璃做罐身,塑料做盖子)。学生活动2 观察材料样本,记住材料名称,对比其外观特征(如金属亮、玻璃透明、布柔软)。 分组讨论物品与材料的对应关系,轮流发言:“铁锅是金属做的”“玻璃杯是玻璃做的”。 观察组合材料物品,指出不同部分的材料:“罐子下面是玻璃,盖子是塑料。”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材料样本建立标准,帮助学生准确识别物品的材料;通过组合材料物品的观察,突破 “单一材料” 的认知局限,理解材料的组合应用。环节三:教师活动3 布置任务:“这里有 10 种家里的物品(编号 1-10,如金属钥匙、塑料玩具、布手帕等),请按材料分类,把编号填到记录单对应的材料下面。” 提供记录单(表格:材料类别→物品号码),示范填写:“如果 1 号是金属勺子,就把‘1’填到‘金属’下面。” 组织研讨:“各小组的分类结果一样吗?哪里不同?为什么?”(如对 “带木柄的剪刀”,有的归为 “金属”,有的考虑 “木”)。学生活动3 小组合作,观察 10 种物品,讨论其材料,填写记录单。 展示各组记录单,对比发现差异,解释自己的分类理由:“我们觉得剪刀主要是金属做的,所以归为金属类。”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标准意识;通过研讨差异,让学生理解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因关注重点不同),培养辩证思维。环节四:教师活动4 提问:“哪些材料既可以造房子,又可以做餐具?”(引导回忆:金属可造房屋框架和勺子,陶瓷可砌墙和做碗)。 布置拓展任务:“课后观察家里更多物品,记录它们的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纸盒、小木块),下次课我们用这些材料建造‘小房子’。”学生活动4 结合《我们的家》知识,举例说明材料的跨用途:“木头可以做房子的梁,也可以做木碗。” 记录拓展任务,表现出收集材料的兴趣。 活动意图说明:将材料认知与前课 “建筑材料” 关联,拓宽视野;通过 “收集废旧材料” 的任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为后续活动铺垫。
7.板书设计 《家里的物品》 常见材料家里的物品举例金属钥匙、铁锅、剪刀塑料玩具、杯子、脸盆玻璃窗户、碗、杯子布衣服、手帕、窗帘纸书本、报纸、包装盒木桌子、椅子、筷子陶瓷碗、盘子、花瓶
重要提示: 有些物品用多种材料:如带木柄的勺子(金属 + 木) 材料可以有多种用途!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家里的物品都是用同一种材料做的。( ) (2)塑料既可以做玩具,也可以做杯子。( ) (3)带塑料盖子的玻璃罐只用了玻璃一种材料。( ) (4)我们可以按材料的不同给家里的物品分类。(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用金属制作的是( )
A. 布娃娃 B. 铁锅 C. 玻璃杯 D. 纸飞机 (2)下列材料中,能制作衣服和窗帘的是( )
A. 金属 B. 玻璃 C. 布 D. 陶瓷 (3)下列物品中,用多种材料制作的是( )
A. 纯塑料杯 B. wooden chair(木椅) C. 带橡皮的铅笔 D. 陶瓷碗 (4)我们分类时,把 “金属钥匙、金属剪刀” 归为一类,分类标准是( )
A. 颜色 B. 材料 C. 大小 D. 用途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解析:家里的物品用多种材料制作(如金属、塑料),说法错误。
(2)√ 解析:塑料用途广泛,可制作多种物品,说法正确。
(3)× 解析:玻璃罐的罐身是玻璃,盖子是塑料,用了两种材料,说法错误。
(4)√ 解析:按材料分类是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说法正确。 二、选择题 (1)B 解析:铁锅是金属制作的,其他选项分别用布、玻璃、纸制作,故选 B。
(2)C 解析:布柔软、透气,适合做衣服和窗帘,故选 C。
(3)C 解析:带橡皮的铅笔由木材、石墨、橡皮(橡胶)多种材料组成,其他选项是单一材料,故选 C。
(4)B 解析:钥匙和剪刀都是金属做的,分类标准是材料,故选 B。 作业布置: 回家后观察 5 种家里的物品(如牙刷、饭碗、毛巾),记录它们的名称和制作材料,填写在表格中(物品名称→材料)。 和家长一起找一找 “用多种材料制作的物品”,说一说每种材料分别做了物品的哪个部分(如 “钢笔:金属做笔尖,塑料做笔杆”)。 3、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干净的塑料瓶、纸盒、小木棍、布料碎片),带到学校用于下次 “建造小房子” 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