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09 00: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暖宝宝”发热原理:利用铁粉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
B.铝制易拉罐广泛使用:铝的金属性比铁强,抗腐蚀性优于铁
C.冰箱冷藏延长食物保质期:低温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使腐败反应速率减慢
D.用明矾净化黄河水:胶体具有吸附性
2.为了探究反应的反应机理,用含的和含的HCl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l和物理性质相似,化学性质不同
C.反应产物KCl中Cl为 D.HCl和都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HClO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43的U:
C.氨分子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4.关于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
B.二者都能遇酸产生气体,都是食品膨松剂
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溶液
D.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固体中的杂质
5.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须检漏
C.金属钾保存在盛有煤油的细口瓶中
D.烧碱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溶液冲洗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
B.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C.用稀硝酸溶解少量铜粉:
D.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
7.如图装置可防止金属管道在潮湿土壤中的腐蚀。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由镁块经导线流向管道 B.管道表面上发生氧化反应
C.该保护法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D.将镁块换为钠块,则保护效果更好
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NaOH溶液 B.萃取碘水中的碘
C.钠在空气中燃烧 D.铁钉镀锌
A.A B.B C.C D.D
9.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于杀菌消毒,X的单质与Z的单质在暗处就能发生爆炸,W与Z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最高化合价为+6 B.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C.为离子化合物 D.Z的单质能从W的盐溶液中置换出W的单质
10.联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恒温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g)和2mol (g),发生反应: ,反应第5min时测得(g)浓度为0.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2bkJ
B.以(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C.容器中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若将恒温恒容的容器改为绝热恒容能加快反应速率
11.高铁酸钾()是一种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
B.可以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
C.氧化Ⅰ温度不宜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反应速率过快
D.氧化Ⅱ的离子方程式:
二、未知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液变蓝
B 比较非金属性:S>C>Si 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C 证明溶液中含有 向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D 除去溶液中的 向溶液中通入
A.A B.B C.C D.D
13.为理解离子化合物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设想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分两步实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无关
B.根据各微粒的状态可知:a>0,b<0
C.根据盖斯定律可知:a+b=4
D.该溶液导电是NaCl在电流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aq)和(aq)
14.“空气和水蒸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流程中A、B、C均为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C可以是同一物质
B.用空气和水蒸气将吹出,体现了易升华
C.若B流量过大,会导致的产率下降
D.若B为吸收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5.镍氢电池具有高容量、大功率、无污染等特点,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M为储氢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B.放电过程中,碱性电解液的浓度不变
C.充电时氢氧化镍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D.若氢氧化镍电极质量增加10g,则氢化物电极质量减小10x g
16.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为单质,X、Y、Z为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Z的阴离子为18电子微粒。回答以下问题:
(1)元素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Z的电子式为 。
(2)B、C、D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C和D形成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A与B形成的18电子微粒的化学式为 。
(4)实验室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C的氯化物溶液中加入过量X的水溶液,现象为 ,离子方程式为 。
17.氯化亚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化学性质与相似。实验室用金属Sn、在浓盐酸作用下可制得,装置如下:
已知:
颜色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无色 -33 114 遇水强烈反应
白色 246 623 易与水反应,强还原性
实验步骤:
①先用a g金属锡与氯气在浓盐酸作用下生成。
②固体反应完后,再加入b g金属锡(b>a)。
③充分反应后反应液经一系列操作,获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D中盛放试剂为 。
(2)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加热之前需先打开A中活塞,目的是 。
(3)步骤1须控制温度为30~105℃,原因是 。
(4)解释步骤2中b>a的原因是 。
(5)配制400mL浓度约为0.1的溶液,操作为:称取7.6g固体→加20mL盐酸溶解→加水稀释→加少量Sn粉保存。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是___________。
A.100mL烧杯 B.500mL量筒 C.500mL容量瓶 D.500mL细口试剂瓶
18.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1(主反应):
反应2(副反应):
(1)根据上述反应,某同学认为CO和也可获得甲烷,试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绝热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和4mol 。
①下列能判断主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温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
C.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
②反应10min后,消耗0.8mol ,的选择性为90%,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表示反应速率为 。(的选择性=)
(3)将甲烷设计成燃烧电池,是提高甲烷燃料利用率的重要举措。电池采用可传导的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 (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
②a极电极反应式为 。
19.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新型硒回收技术助力“碳中和”,由含硒废料(主要含、S、Se、、CuO、ZnO等)制取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稳定性: ;酸性: 。
(2)“脱硫”得到含硫煤油的操作是 。
(3)“氧化”过程中,Se转化成弱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渣的主要成分 。
(4)“控电位还原”是将电位高的物质先还原,电位低的物质保留在溶液中,以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下表是“酸浸”后溶液中主要粒子的电位。
名称 /Cu /Zn /Fe / / /Se
电位/V 0.345 -0.760 -0.440 0.770 1.511 0.740
①还原的电极反应式为 ,溶液中同时含和,优先被还原的是(填离子符号) 。
②在“控电位还原”的条件下,假定只有和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还原效率为75%,则回收得到829.5g Se的同时,还原的物质的量为 。
(已知:A的电还原效率=)
(5)粗硒中硒含量可用如下方法测定:


③(已知为弱酸)
称取0.1200g粗硒样品,消耗0.2000的溶液30.00ml 溶液,则粗硒中硒的质量分数是 %。
20.电解法是目前处理含氮废水常用方法。以—空气燃料电池处理某含氮废水(主要含)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电极Pt(a)为 (填“正极”、“负极”),电极(c)反应式为 。
(2)该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Pt(b)区溶液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该燃料电池Pt(a)极消耗1.6g甲醇,则电极(d)产生标准状况下 L。
(3)研究表明,若废水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则在阳极放电生成,氧化,从而提高处理效率,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实验测得: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氨氮去除速率与能耗的影响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已知:比更易吸附在电极表面被氧化。)
图1 浓度对氨氮去除速率、能耗的影响 图2 初始pH对氨氮去除速率、能耗的影响
①处理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是 。
②由图2分析,随pH从2增大到6时,氨氮去除率增大原因 。
③图1中浓度较低时、图2中pH达到12时,均出现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耗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C A C D B C
题号 11
答案 B
12.BC
13.AD
14.BD
15.AD
16.(1) 第3周期ⅢA族
(2) 共价化合物
(3)
(4) 有白色沉淀产生
17.(1) 球形冷凝管 碱石灰
(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产生的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
(3)提高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浓盐酸、挥发
(4),消耗a g锡恰好将完全转化为,过量的锡防止被氧化
(5)C
18.(1)
(2) AC 0.08mol 0.072mol/(L min)
(3) a极到b极
19.(1) < <
(2)过滤
(3)
(4) 14mol
(5)98.75
20.(1) 负极
(2) 增大 3.36
(3)
(4) 浓度为700mmol/L、pH=6 pH升高促进,更易被氧化 浓度过低,浓度过高,造成阳极能力大于,产生大量氧气,消耗电能所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