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新闻传记))教学课件:第8课《冯谖客孟尝君》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新闻传记))教学课件:第8课《冯谖客孟尝君》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5 04: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战国策》?
它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它记载和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文笔恣肆,语言流畅,写人叙事形象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比如这篇《冯谖客孟尝君》就写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一折三波。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 学习目标1.掌握冯谖和孟尝君的人物性格。?
2.了解《战国策》描写人物极为生动的特点,本文主要表现为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精妙构思。?
3.?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
4.?掌握本文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写方法。重点:
积累文言文字词、句式及翻译等基本知识。?
难点:
1.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精妙构思;
2.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写方法。 《战国策》的有关常识《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记录 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
经 时期的著名学者 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策,
共 篇。
《战国策》属 体杂史著作。书中记事,始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西汉刘向战国33国别《战国策》的有关常识《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对我国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邹忌讽齐王纳谏了解古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权要竟相收揽各种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养士之风盛行。著名者如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也就是史家所谓的“战国四公子”。其中孟尝君尤其出名,据说门下食客有三千之众。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特定阶层,士的构成成分极为复杂,有策士、侠士、隐士等多种类别。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或逞舌辩游说诸侯,出谋划策;或凭才智托身权要,排忧解难;或恃武力横行天下,除暴安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梳理1-2段的文本内容 冯谖客孟尝君 客,做门客。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于)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①属,通嘱。②好,hào,爱好,擅长。③而,承接。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之)告(孟尝君)。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①以,因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②食sì,给人吃。③草具,粗劣的饭菜。④有顷,不久。⑤来,语助词,无义。⑥比,比照。⑦揭,举。⑧过,拜访。⑨客,意动,把我当做客人,厚待我。⑩以,连词,用来;为:动词,养活。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则有求必应。
梳理3-5段的文本内容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①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古代一种公文文种。 ②计会kuài,会计。
③责,通“债”。 ④署,署名,签名。
⑤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⑥果:果真,的确。
⑦负,辜负,对不住。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⒈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⒉国家之事,开罪于⒊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我)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①谢,道歉。
②愦kuì,心思烦乱。于⒈ ,表被动;于⒉ 在;于⒊ ,对
③懧,同懦。 ④羞,责怪。⑤乃,却 。
⑥之,音节助词,无义。
⑦约,缠束,约车即套车。治,备办
⑧以,连词,来。市,名词动用,买。反,通“返”。
何市,市何,宾语前置。 而,表顺承。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徧合,起,矫(孟尝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①之,动词,到。
②诸民当偿者,定语后置句“当偿诸民”
③合券,验合债券
④徧,通“遍”⑤矫,假托。
⑥以,介词,把。
⑦因,副词,于是。 长驱到齐,晨而⒈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⒉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①而⒈表修饰 而2表顺承
②怪,意动用法,以…… 为怪
③疾,快。 ④衣冠,名词动用,穿戴衣帽。
⑤窃,谦辞,私下里。计,考虑 。
⑥以为,以(债)为 ; 用(债)给

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于)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①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
②拊,通“抚”抚育,抚慰。
③子其民,视民如子。子,意动,以……为子。
④因而,古今异义。因,趁机; 而,表转折,反而。
⑤ 贾,名词动用,谋取。
⑥乃,表判断,“就是”;所以,用来……的方式。
⑦说,通“悦”。这三段里,以哪些故事来表现冯谖对孟尝君的帮助?
署记自荐
矫命焚券
市义而返梳理6-9段的文本内容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于)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①朞,通“期”jī,一年。②以,把。
③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于,到。 ④顾,回头。
⑤乃,副词,才。⑥仅,只 ⑦而,表修饰⑧请,请让我 ⑨为,介词,替,给。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①予,给。 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于,到。
③放,放逐。
④诸侯先迎之者,定语后置句,“先迎之的诸侯”。
⑤而,连词,表并列。先驱,驱车在前。
⑥虚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来,虚,使动用法,使…空着。
⑦以…为:把……当作 ⑧先驱:驱车先行
⑨“千金,……显使也”判断句。
⑩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可能
⑾三,多次。反,通“返”。 ⑿固,坚决 辞,推辞。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⒈宗庙之祟,沉于⒉谄谀之臣,开罪于⒊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①赍jī,赠送 ②服剑,佩剑。③谢,赔礼道歉。
④不祥,祥通详,审慎,不详即不慎重,失察。
⑤被,遭受。 ⑥于⒈到 ;于⒉ 在;于⒊对。
⑦祟,灾祸。被于宗庙之祟,即遭受祖宗责罚;
⑧沉,沉溺。谄谀chǎnyú之臣,阿谀奉承的奸臣。
⑨不足为,不足道。 ⑩顾,顾念。 ⑾姑,姑且。⑿国,国都。 ⒀请,请求。 ⒁ 就,完成,齐备。
⒂介,介通“芥”,草籽,此句表判断,“……者……也”译为“……的原因是……”结合文本谈谈,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了哪三窟?
百姓迎
相位复
地位固1使人属孟尝君,
2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毕收/以责赐诸民
3而性懧愚
4以何市而反/梁使三反
通假字通“嘱”,嘱托,转达意愿通“债”,出借的钱和物通“懦”,懦弱通“返”,返回5不拊爱子其民
6孟尝君不说
7后朞年
8寡人不祥,
9无纤介之祸者通假字通“抚”,安抚通“悦”,高兴通“详”,审慎通“芥”,小草通“期”,一周年1揭其剑,过其友 拜访
2请而见之,谢曰 道歉
3因而贾利之 趁机却
4冯谖先驱 驾车先行
5寡人不祥 不慎重古今异义1左右以君贱之也
2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以何市而反
5孟尝君怪其疾也,
 衣冠而见之形→动,贱视,看不起形→意动,以……为怪词类活用名→动,买名→意动,把……当作客人形→意动,以……为怪名→动,穿戴好6不拊爱子其民,
 因而贾利之
7(冯谖)西游于梁
8 于是梁王虚上位词类活用名→意动,以……为子名→动,谋取名→状,向西形→使动,使……空着文言虚词——于1文倦于事,愦于忧
2沉于国家之事
3 开罪于先生
4为文收责于薛者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在介词,到 介词,对,表对象文言虚词——之1左右以君贱之/请而见之
2比门下之客
3冯谖曰:“愿之”。
4驱而之薛。代词,代指冯谖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动词,到文言虚词——乃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先生不羞,乃有意为收责
 于薛乎?
3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4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
 日见之。(副)表加强肯定,
“就是,便是”(副)表出乎意料,
“竟,竟然”(副)表加强肯定,
“就是,便是”(副)表晚于预期,
“才,这才”文言虚词——因1因烧其券
2因而贾利之(副) 于是(副) 趁机文言虚词——其1于是乘其车
2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3 因烧其券
4 齐其闻之矣 (副)表推测,大概 代词,他的 代词,代冯谖的母亲 代词,那些文言虚词——以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左右以告
3(冯谖)以责赐诸民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6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7以故相为上将军(介)把(介)把(介)用(副)表仅限,“只”(介)把(动)使,任命(介)因为(介)给文言虚词——为1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2谁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请为君复凿三窟
4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5以故相为上将军
6寡人不足为也
7孟尝君为相数十年(介)给(介)给,替(介)给,替(动)当作,作为(动)担任,做(动)辅佐(动)担任,做文言虚词——以为1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2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3窃以为君市义
4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动)养把(他)当作用(债)给把……作为无以:没有办法,
没有(什么)用来1食以草具
2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3(冯谖)贫乏不能自存
4客何好/客何能
5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6诸侯先迎之者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其余以“于”为标志的倒装句省略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3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句式——判断句句式——被动句1文倦于事,愦于忧 诵读第二段,思考:冯谖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其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
欲扬先抑的手法。
课文通过冯谖三次要求提高待遇,孟尝君都予以满足,刻划了孟尝君什么样的性格?
宽容大度。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
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反映出冯谖和孟尝君各自怎样的性格?
冯谖:深谋远虑,做事果断;
孟尝君:胸无远见,贪图眼前小利。阅读第五段,思考:结合冯谖营造的“三窟”,谈谈冯谖是一个怎样的人?
冯谖是战国时期“士”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知道民心的重要,他能利用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见机行事提出正确的谋略,使孟尝君安于相位。作者是怎样刻画冯谖这个人物形象的?
(1)采用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写法
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用单刀直入一开始就使其锋芒毕露的方法,而是采取有意蓄势然后跃出,给读者造成悬念。先写冯谖的“无能”,并以孟尝君、门客、侍从、荐者对他的轻蔑讥讽着力渲染。随着营造“三窟”的渐次展现,他的才能崭露头角,寄食门下之初的无能的形象及他佯装的俗态截然一变,使这个大智若愚的人物形象更具爆发力。
(2)因事显人,事由人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写法拓展探究
1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的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
2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故事,试析实行“唯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相关评论 三番弹铗,想见豪士一时沦落,胸中磈礧勃不自禁。通篇写来波澜层出,姿态横生,能使冯公须眉浮动纸上。(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四)
此文之妙,全在立意之奇,令人读一段想一段,真有武夷九曲,步步引人入胜之致。……谋篇之妙,殊属奇绝。若其句调之变换,摹写之精工,顿挫跌宕,关锁照应,亦无不色色入神。变体快笔,皆以为较《史记》更胜。(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四)
此冯谖传也,屈伸具态。其计谋,不出为巨室老,无绝殊者。喜其叙置不平铺,且为史传开体。(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十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