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我国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 )
A.规模都较大 B.主要来自域外省区
C.集中地为一般城市 D.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2.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呈现出的特征是( )
A.数量少 B.持续聚集 C.适度分散 D.年龄结构合理
3.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的分布有利于当地( )
A.加快产业升级 B.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C.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D.区域经济增长极建设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5.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瓦尔帕莱索大区是智利的第五大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海岸高地及平原与东部山地相连。2024年2月3日-2月7日,瓦尔帕莱索大区爆发山火,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山火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灾难。图示意瓦尔帕莱索大区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6.瓦尔帕莱索大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控制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受盛行西风控制
7.瓦尔帕莱索风力最强季节及其原因分别是( )
A.春季冷高压势力最强 B.夏季南北气压梯度最大
C.秋季冷高压势力最强 D.冬季南北气压梯度最大
祁连山区南坡的优势树种为青海云杉,但历史上云杉林被破坏严重。为尽快恢复生态,林业工作人员在祁连山南坡大量种植青海云杉,但存活率极低。后来先种植祁连圆柏,在圆柏林中再种植云杉,则大幅提高了其存活率。下表为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生长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树种 适宜海拔 最大植株高度 习性
青海 云杉 温带1600—3800m <23m 15岁以下幼树喜阴,15-30岁顶部喜阳侧面喜阴,30岁以上喜阳;生长缓慢,耐寒忌涝,耐旱酎瘠薄,喜中性土壤
祁连 圆柏 温带2600—4000m <12m 适应性强,喜阳忌阴,喜冷耐旱,生长速度快
8.云杉林在祁连山南坡低海拔地段混交林中生长更新较好,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9.圆柏林中种植青海云杉存活率高是因为祁连圆柏改变了当地的(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10.随着后期人为干预减少,祁连山南坡的次生云杉圆柏混交林自然演替可能会( )
A.保持云杉圆柏混交林不变 B.向单一的青海云杉林演变
C.向单一的祁连圆柏林演变 D.向复杂的落叶阔叶林演变
图甲示意某地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移动轨迹和日落时刻(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图乙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Y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地X日的昼长约( )
A.15小时52分钟 B.16小时52分钟
C.17小时52分钟 D.18小时52分钟
13.X日和Y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约是( )
A.12.5° B.23.5° C.36° D.47°
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南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主要河流,处于云贵高原向两广山地丘陡地区过渡的斜坡地带,下表示意南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坡度 侵蚀模数 侵蚀量
<5° 10.2 2372
5°-8° 12.5 1292
8°-15° 14.2 2931
15°-25° 15.6 3019
25°-35° 17.2 1088
>35° 20.9 303
14.南北盘江流域面积占比最大的坡度范围是( )
A.<5° B.8°~15° C.15°~25° D.>35°
15.坡度>35°的地区土壤侵蚀蚀量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 B.面积小 C.植被覆盖率高 D.侵蚀作用弱
16.为有效减少南北盘江流域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顺坡垄作:②秸秆覆盖③留茬耕作④间作和套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元阳山地连绵,山高谷深,是哈尼梯田的主要分布区。哈尼族村寨修建在海拔约在800米至2500米之间的半山区,村寨之上为茂密的原始森林,降雨充沛,是梯田农业的水源地,村寨之下为梯田。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在雨季利用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并在稻田养鱼,冬季蓄水泡田,形成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是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
(1)说明哈尼族在该地区大量修建梯田的原因。
(2)分析村寨建在半山区的原因。
(3)分析“稻-鱼-游”生态产业模式的优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和 ;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 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共同的运动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轨道的 性和 性。
(3)图2中太阳大气层③是 ,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其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 。
(4)图3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 部分地壳比较厚, 部分地壳比较薄。
(5)图3中④是 面,在地下平均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地震波波速变 (小或大)
(6)图3中③是上地幔顶部,其物质状态是 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白垩纪时期,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变动,峡谷发育,河床上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节理裂隙入渗时,会对裂隙壁面产生渗流潜蚀作用。黄土裂隙会演化成一种特殊的地貌——黄土潜蚀洞穴。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地质时期壶穴形成图及现今裂隙性潜蚀洞穴及其形成过程。
(1)说出陕北古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并简述其成因。
(2)简述晚白垩纪—新近纪时期在河床上形成壶穴的过程。
(3)指出随着裂隙的扩大,流水对裂隙壁面的侵蚀强度变化特点,简述③过程中裂隙底部出现凹槽的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C D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D A B D
17.(1)位于山区,耕地面积少;缓坡修筑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截留径流,利于农田灌溉。
(2)纬度较低,半山腰气候温和;靠近高山水源地,水质优良;利于冲污入田,实现自然施肥;便于上山狩猎、下山种田;河谷地带,湿度较大,且易受洪水威胁。
(3)稻鱼共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形成良性生态系统;种、养结合,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丰富梯田文化,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加快精准扶贫。
18.(1) 地球 火星 距离
(2) 共面 近圆
(3) 日冕层 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极光
(4) 陆地 海洋
(5) 莫霍 39~41 大
(6) 固 ①<②<③
19.(1)沉积岩(根据材料可知为红色砂岩层)。干旱气候环境下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搬运砂粒,经风力沉积在陕北地区后经过压实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色砂岩。
(2)晚白垩纪—新近纪时期地壳抬升,使该区域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形成高山峡谷);流水携带石块等物质对河床红色砂岩进行长期的磨蚀、冲击,逐渐形成坑洼;随着时间推移,坑洼不断被磨蚀扩大、加深,最终形成壶穴。
(3)先增强,后减弱;裂隙底部积水后,形成地下径流;发生流水侧蚀,侵蚀裂隙底部出现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