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角的初步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角的初步认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2-27 15: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学校的几幅图片,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从中找出你认识的几何图形。(生观察说出后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今天,我们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4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几何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看:
课件演示:移走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一边,剩下一个角的圆形。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还原于生活中,把它和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课件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1、认识角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角吗?
生:见过。
师: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物体,你能找出几个角吗?找到后摸一摸,感触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任意找,也可下位找,目的是让他们从表象上认识角。)
师:能否根据你认识的角的样子,利用手中的圆纸片折出一个角呢?(生折后举起)可以再折得小一点吗?(生再折,此过程暗示了角是有大小的。)
和同桌说一下,哪是你折出的角。
(同桌互相指着说,进一步认识角的样子,师选几个贴出,可适当注意开口方向的不同,这里可能有的学生指出的角是半圆的一边,可先不要急于判断对错,往后放,在后面反馈。)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有关角的几幅图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实物图片上的角。)
师:想一想,如果把这些角画下来,抽象到我们的数学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此处略微一停,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再放课件演示角的图形。)
师:如何把我们贴出的这些角描下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闭上眼睛想一想。(生闭眼想,师悄悄描下。)
(评:以上的过程,由感知到抽象,由表象到本质,由实物原形到角的图形。这样的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层层深入,扎实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究。)
2、探究角的组成
师:刚才,我们找角、摸角、折角。那么,现在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后师引导归纳:这个尖尖的比较扎手的地方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滑滑的,很直的两边,叫“角的边”,(板书:边),想一想: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回答)。
(练习:指出黑板上其余角的顶点、边。)
师:同桌互相说一下,你刚才折出的角的顶点和边。(并反馈出错的地方。)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亲历观察、自主探究、猜测,再进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画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想不想把这个新朋友画下来?
生:想。
师:好,先看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师演示,生观察后说步骤及画法,然后尝试画角,几生板演,后让生评价,反馈后再进一步巩固画角。同时,强调角的边画得可长可短,画得适当即可,暗示大小与长短无关。) (评:这个过程主要是先收后放,该教的要教,教后再放,让学生亲历过程后掌握知识,得到发展。)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课件出示两个角。
师:刚才,同学们画得角都不错,老师在电脑上边画了两个角,你们来猜一猜,谁大谁小。
(生猜后,课件验证,一样大。)
师:这两个角一样大,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利用活动角,师生一起做游戏,让角变大变小,反复演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拓展、延伸,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不作重、难点处理,仅为学生扩展视野。)
四、分层训练,巩固深化
①基本练习(略)。
②实践运用(课件出示“神州五号”图形)。
师:看到这个图形,你想说点什么?
(生任意说,可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幅图上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多少个角?
(小组一起数角、交流。)
师:今天,你们坐在这里数角。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能象杨利伟叔叔那样能飞上蓝天,为国争光。
(评:这部分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能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发展能力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扣目标,有易有难,同时,注重了联系生活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好吃饱,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五、课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