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7: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材料表明早期国家的形成条件是 (  )
A.原始社会的农业产生
B.畜牧业发展
C.早期城市形成
D.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
2.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
A.学会用火
B.磨制石器的出现
C.贫富分化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3.(2025福州期中)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该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 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该地区当时 (  )
A.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B.已经形成早期城市
C.水利设施非常完善 D.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4.(回归教材)从以下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可以看出 (  )
A.早期智人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开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打制石器的变化
5.陶寺玉器主要有琮、刀等器型,多出土于大中型墓中,是陶寺文化礼器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体现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这表明当时 (  )
A.产生了阶级分化和差异
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D.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6.有学者说:“在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彩绘龙纹陶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古城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具有大汶口文化的元素,而彩绘陶器高领折肩罐、折腹盆、簋等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元素。”这反映中华文明(  )
A.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
B.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诞生
D.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
 远古的传说
7.(跨学科·语文)“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该诗描写了远古时期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  )
A.黄帝、炎帝与蚩尤 B.黄帝、大禹与炎帝
C.蚩尤、炎帝与黄帝 D.黄帝、蚩尤与炎帝
8.下面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示意图,其中③④位置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
A.黄帝部落、炎帝部落
B.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C.华夏族、汉族
D.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
9.在远古传说中,下图中所示人物通过联合与征战,所建立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 (  )
A.部落首领 B.人文初祖 C.诸侯国王 D.天下共主
10.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为下面流程图标题的是 (  )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11.(2025邢台质检)禹的遗迹和纪念地在国内有很多。右图是山东禹城市的禹王亭遗址。人们纪念禹的主要原因是他 (  )
A.攻灭蚩尤 B.教民冶铁 C.治理水患 D.建立商朝
1.列表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小夏同学通过列表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的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如下知识简表可以研究 (  )
时间 地点 考古发现
距今约 5 300—4 300年 良渚古 城遗址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距今约 4 300—4 000年 陶寺古 城遗址 有宫城及高等级建筑基址,还有规格很高的墓葬,以及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器等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D.部落联盟的形成
2.陶寺古城遗址中发现的玉琮、玉璧、玉钺以及玉兽面所用玉料均非山西本地所产。玉琮、玉璧等常见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钺则含有明显的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元素。玉兽面与长江中游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面形玉饰和玉人头像十分相似。这些现象表明 (  )
A.私有化已经普遍存在
B.早期国家雏形形成
C.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3.张家口市宣化区郑家沟遗址出土器物150余件,其中玉器50件,包含玉猪龙、三联璧、玉鸮、玉环、玉斧等红山文化典型器物。据报道:“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由此可知,红山文化 (  )
A.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成员
B.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唯一依据
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鱼纹陶盆”
D.直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4.下图为我国远古传说中一场战争的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交战双方是蚩尤部落和黄帝部落
B.这一战争发生在约一万年前
C.蚩尤部落在这一战争中被打败
D.战后炎帝被推举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
5.(家国情怀)“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水患。”这彰显出大禹的精神是 (  )
A.严于律己 B.勇于创新
C.先人后己 D.公而忘私
6.(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后,生活丰富多彩。下表是黄河、长江和辽河三大流域的考古遗存(部分)。
遗存图片 遗存名称 遗存所 在区域
大汶口文化 图画文字 黄河流域 山东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 猪纹陶钵 长江流域 江浙文化区
红山文化 出土的玉龙 辽河流域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古城遗址的墓葬中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外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稀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四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摘编自《画说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4)材料四讲述的“他”是谁 你认为“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早期国家的形成条件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D项正确。
2.D
3.A 解析:据题干可知,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工程量大,能够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说明社会组织能力较强。故A正确。
4.C 解析:根据材料“古城遗址”“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显示尊贵身份的玉琮”和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了良渚文化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特征,古城遗址的存在表明有了固定的政治中心,玉钺和玉琮的使用则反映了社会分层和权力结构的存在,这些都是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
5.A 解析:据题干可知,陶寺古城遗址大中型墓中出土琮、刀等玉器,这说明这些墓的主人身份高贵,反映当时产生了阶级分化和差异。故A符合题意。
6.B 解析:根据题干“在黄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彩绘龙纹陶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被认为具有大汶口文化的元素,而彩绘陶器高领折肩罐、折腹盆、簋等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元素”可知,陶寺古城遗址中的彩陶和玉器具有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
7.A
8.D 解析:根据图示关键信息“涿鹿之战”“蚩尤部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联盟形成,此后的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③是炎黄部落联盟,④是华夏族,D项正确。
9.B 10.C 11.C
能力提升
1.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陶寺古城遗址”“有宫城及高等级建筑基址,还有规格很高的墓葬,以及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礼器等”可知,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关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信息,良渚古城的精美玉器和陶寺古城的高等级建筑及礼器,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文明程度,这些发现有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B项正确。
2.C 解析: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各类玉器中,其材料和风格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如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古文化。这些现象表明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故C正确。
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说明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
4.C 解析:根据材料“蚩尤”“涿鹿”可知,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C项正确。
5.B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禹接替父亲治水……消除了水患”可知,大禹在接替父亲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没有固守父亲的方法,而是敢于总结教训,勇于创新,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这反映出大禹创新的精神,B项正确。
6.(1)多元一体。
(2)A.②④ B.①③
(3)制度:禅让制。
特点:民主推选。
(4)“他”:禹。
优秀品质: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