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7:5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观察下图,①和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A.分封、桀   B.分封、纣 C.禅让、启   D.推选、启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使中国社会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是 (  )
A.尧 B.禹 C.启 D.桀
3.“夏传子,家天下。”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王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夏朝时,天下一家亲 B.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人以天下为家 D.夏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4.夏朝筑有将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表明 (  )
A.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B.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建立各种制度,设置各种机构,建构起国家的框架,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能验证上述说法的文化遗址是 (  )
A.大汶口遗址 B.良渚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6.二里头遗址是一座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城,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该遗址反映出 (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D.商朝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
7.(回归教材)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的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这反映了(  )
A.古人类的活动
B.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C.稻作农业繁荣
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8.(2024青岛中考)商汤的臣子仲虺认为,夏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假借天命,虐待万民,所以军队倾覆、国家灭亡。据此可知,仲虺认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夏王实行暴政 B.夏王穷兵黩武
C.少数民族入侵 D.军事力量薄弱
 商朝的统治
9.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下面年代标尺②处应该是 (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大禹治水  D.农业产生
10.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商汤灭夏建亳都”,下联是“    迁殷定国疆”。下联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
A.夏桀 B.周武王
C.纣王 D.盘庚
11.下面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内容可能是 (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重要事件 末代君主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纣王
A.平王东迁 B.盘庚迁殷 C.阪泉之战 D.国人暴动
12.据史书记载,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商朝出现这一局面主要得益于 (  )
A.稳定的政治统治 B.充足的水源保障
C.强大的军事实力 D.坚固的城池防御
 西周的兴衰
13.(回归教材)下图所示青铜器上有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  )
A.盘庚迁殷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武王伐纣
14.(2025石家庄月考)“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主要阐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 (  )
A.原因 B.内容 C.依据 D.影响
15.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扩大统治范围。下图是他分封的部分诸侯国的示意图,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依据之一是(  )
A.年龄 B.军功 C.血缘 D.地域
16.《史记》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注:敌人)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表明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  )
A.定期朝觐周室 B.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C.定期向周王纳贡 D.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老师针对某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在课堂上制作了以下年代尺,请写出④处对应的内容 (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
1.(跨学科·语文)《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中“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夏商周的更替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文明的起源
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书中残缺部分应该是 (  )
A.禅让,选举;家,公 B.世袭,禅让;公,家
C.禅让,世袭;公,家 D.选举,禅让;公,家
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的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共同反映出 (  )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 
A.人类的起源 B.远古的传说 C.国家的产生 D.原始农业的发展
4.围绕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老师设计了如下展示卡,据此可以了解到 (  )
遗址 布局 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贵族的大型墓葬和各种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墓葬群等
遗址出 土文物
A.商朝手工业的发展
B.夏朝商业活动活跃
C.商朝贵族社会生活
D.夏朝社会发展状况
5.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
朝代 都城 统治
夏 阳城等 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 亳、殷等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原始农耕的生活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D.分封制度的建立
6.(2025武汉期中)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ɡuǐ)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其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给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
A.扩大选官范围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稳定政治形势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7.下表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C.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 D.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王朝大约建立于哪一年 该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商朝的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伐等义务。
(2)材料二中商朝的建立者是谁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朝逐渐强大的原因。
材料三 
注:图一为“桀驾人车”,桀在宫中常常让人作牛马状,给他当马骑,边骑边抽打;图二为“炮烙之刑”,纣王让犯人赤脚走过被火炭烧红的铜柱,通过者生,掉下去者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9.(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讲究诚信,重视亲睦,所以人们不只是爱自己的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看作子女……)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衰微),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出力赚钱)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用城郭、护城河等来维护国家的稳固)……故谋用是作(所以,权谋由此而盛行),而兵(战争)由此起(兴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封禅书》
材料四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史记·殷本纪》中载:“是日何时丧 予与女皆亡!”《尚书·汤誓》中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五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列举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代表。
(2)指出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制度是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局面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哪项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从材料四、材料五可以看出,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说明了什么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但随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其位置,世袭制便代替了禅让制。故选C。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统治者,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项正确。
3.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正确。
4.A 解析:夏朝筑有将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故A符合题意。
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二里头遗址所处时期相当于夏朝后期,可以印证夏朝的历史,C项正确。
6.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A项正确。
7.B 解析: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遗址中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故B符合题意。
8.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仲虺认为夏王假借天命,虐待万民,最后导致了夏朝的灭亡,说明他认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夏王实行暴政,A项正确。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故选B。
1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前期多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后人把商朝又称为殷朝。横线上人物应是盘庚。故选D。
11.B
12.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盘庚迁殷后,商朝结束了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商朝出现材料所述的政治局面主要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统治。故A正确。
13.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统率各路联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大获全胜,周军占领商都,即牧野之战,最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D项正确。
1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让建立起的诸侯国作为周王室的屏障,维护周王室的统治。根据材料“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原因。A符合题意。
15.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材料体现的是血缘是西周分封制依据之一,C项正确。
16.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拱卫周王室的义务,B项正确。
17.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D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排除A;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排除B;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排除C。
能力提升
1.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汤伐夏,国号商”“周武王,始诛纣”指的是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夏商周的更替。故B正确。
2.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始实行世袭制,取代了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使得“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B项正确。
3.C 解析:“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意思是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因此题干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共同反映出国家的产生,C项正确。
4.D 解析:根据示意图中“祭祀区”“作坊区”“宫城”可知,当时已经有了对不同区域进行功能划分的意识;根据示意图信息“绿松石器作坊”“铸铜作坊”“各种手工业作坊”可知,当时的手工业已经有了专门化的生产,据此可了解到当时手工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图片信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可以了解到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综上,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共同反映出夏朝社会发展状况,D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属于夏朝的政治制度建设;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属于商朝的政治制度建设。两者反映了夏商的政治制度建设,表明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
6.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史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项正确。
7.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夏朝统治,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伐,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统治残暴,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B项正确。
8.(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建立者:汤。
原因: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残暴统治。
9.(1)制度:禅让制。
代表:舜、禹。
(2)制度:世袭制。
朝代:夏朝。
(3)制度:分封制。
作用:西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4)根本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感想:暴政不得人心,统治必然要被推翻。
(5)这些制度的制定符合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