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1.下图是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展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风貌组票中的两枚。与下面邮票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炼铁的出现 B.纺织技术的发展
C.制瓷业的发达 D.造纸术的改进
2.(回归教材)下图是我国古代某项科学技术成就的主要流程图。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影响是 ( )
A.使我国出现了文字书写载体 B.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道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D.便利了文化传播和典籍流传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3.张仲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1959年12月,郭沫若为张仲景祠题写了“医圣祠”三个大字。人们纪念他,是因为他写成了 ( )
A.《黄帝内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伤寒杂病论》
4.2011年,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与华佗相关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B.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C.总结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
D.擅长针灸治病,发明“麻沸散”
5.某书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这一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是 ( )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缀术》 D.《史记》
6.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当时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最有可能参考的著作是 ( )
A.《九章算术》 B.《氾胜之书》
C.《史记》 D.《论衡》
司马迁与《史记》
7.(2025承德月考)□□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 ( )
A.《春秋》 B.《汉书》
C.楚辞 D.《史记》
8.(时空观念)下面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之所以被后人立祠纪念,是因为他 ( )
A.创编出“五禽戏”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C.改进了造纸工艺 D.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道教和佛教
10.与下列图片有关的宗教是 ( )
A.道教、佛教 B.基督教、佛教
C.道教、基督教 D.佛教、伊斯兰教
11.(2025唐山月考)东汉中后期在政治上逐步形成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他们诛杀异己,搜刮民财,给下层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在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土地逐渐集中到少数地主和豪强手中,加剧了贫富差距。这 ( )
A.为道教兴起提供了土壤
B.强化了东汉的君主专制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覆灭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1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佛教的传播有利于统治人民
13.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1.下图所示文物反映了 ( )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造字方法逐渐完善
C.书写材料不断演进 D.汉字体系已经形成
2.下列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医者都主张 ( )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
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A.用药简易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养生健体
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全书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从土地测量到货物交换,从工程问题到税收管理,再到天文预测等都有涉及。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
C.数学的普及促进农业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4.“它向贫苦人民宣扬众生平等”;“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所学,说一说两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过程。想一想,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写出图一著作的作者。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图二、图三名医的成就。
6.(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为此,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解释科技篇——世界领先】
材料一 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将世界100位名人按照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民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序,蔡伦排在第七位。
【历史解释文化篇——影响深远】
材料二
材料三
【史料实证医学篇——中医成就】
材料四 张仲景从小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东汉末年南阳地区接连发生瘟疫,许多人丧生。对此,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将多年研究付诸实践,整理了辨证论治方法,写成了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排在第七位”的理由。
(2)材料二著作的作者是谁 该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3)材料三中的建筑物与某一宗教有关,请你说说该宗教兴起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原因。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左边邮票中的人物是东汉宦官蔡伦,右边邮票中的场景与造纸术有关,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蔡伦改进造纸术,D项正确。
2.D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造纸术,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便利了文化传播和典籍流传,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D正确。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D项正确。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将其和酒一起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他还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D项正确。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A项正确。
6.B 解析:秦汉时期,农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代表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故选B。
7.D 解析:据题干“首创的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正确。
8.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轴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故选A。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D项正确。
10.A 解析:道教兴起于我国的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青城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兴建了白马寺存放佛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A符合题意。
11.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这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故A正确。
12.D 解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它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持。故选D。
13.D 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佛教的传入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A、B、C三项排除。故选D。
能力提升
1.C 解析:从题干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书写材料,从刻字的甲骨到竹简,再到纸张,这反映了书写材料的不断发展和演变,C项正确。
2.D 解析:根据材料“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可知,张仲景和华佗都主张养生,通过调节阴阳、合理运动保持身体健康,D项正确。
3.B 解析:据“每章聚焦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从土地测量到货物交换……”可知,数学知识源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说明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B项正确。
4.C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故选C。
5.(1)过程: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
影响: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的编辑,还为书法、绘画等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纸张在社会生活中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言之成理即可)
(2)班固。
(3)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望、闻、问、切)。
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6.(1)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作者:司马迁。
地位:《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官府横征暴敛,再加上自然灾害频仍,疫病流行,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4)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传世的不朽之作;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