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8: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东晋的兴亡
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史称 (  )
A.东汉 B.东晋
C.后秦 D.后赵
2.(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士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刘禹锡的诗句中至今仍可感受到王、谢当年的风光一时。能佐证这种风光的是 (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王猛担任前秦丞相
C.谢安指挥淝水之战 D.“王与马,共天下”
3.(2025廊坊期末)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帮助他取得皇位的王导共坐御床。这说明东晋 (  )
A.世家大族势力大 B.提倡平等和共治
C.统治者感恩图报 D.政治环境很和谐
4.右图是东晋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的想象图。当船至中流之时,祖逖感慨万千,敲着船楫朗声发誓:“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
A.东晋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
B.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C.东晋曾收复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
D.东晋自身的内耗阻碍了北伐
5.“东晋初期,曾收复了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由此可见,东晋未能恢复中原的主要因素是 (  )
A.不利的外部环境 B.北伐将领的懈怠
C.东晋朝廷的决策 D.百姓不愿为收复北方而战
6.东晋时期,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得益于 (  )
A.东晋北伐取得胜利
B.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东晋统治者励精图治,恢复中原
D.司马睿得到了南北方大地主的拥戴
 南朝的政治
7.(跨学科·语文)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国历史上合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宋、齐、梁、陈 B.陈、梁、宋、齐
C.齐、宋、陈、梁 D.梁、陈、宋、齐
8.420—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南朝政治”时期。其中疆域最广的朝代是 (  )
A.陈朝 B.梁朝 C.齐朝 D.宋朝
9.南朝时,    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宋武帝 B.宋文帝 C.梁武帝 D.司马睿
10.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
A.民族关系融洽 B.政权更迭频繁
C.社会相对稳定 D.经济发展快速
 江南地区的开发
11.(跨学科·语文)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12.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为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材料主要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
A.环境与气候条件优越
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13.《宋书》(南朝沈约著)记载:“江南……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14.“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哪一领域的发展情况 (  )
A.手工业 B.商业 C.海外贸易 D.农业
15.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 (  )
A.粮食作物的高产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商品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1.(回归教材)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政权形势图。对这一政权描述正确的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休养生息,巩固一统
C.短暂统一,民族内迁 D.“王与马,共天下”
2.“宋武帝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免去部分苛捐杂税。在平定刘毅的势力时,他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宋文帝在位期间,提倡‘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史称‘元嘉之治’”。材料可纳入的主题是 (  )
A.北朝杰出统治者传记 B.南朝民殷国富原因探究
C.刘宋政权的建立过程 D.南朝实力劣于北方原因
3.魏晋时期,江南三郡的户数为吴郡二万五千,吴兴二万四千,会稽三万。南朝宋时期,吴郡的户数为五万多,吴兴为四万九千多,会稽为五万二千多。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北方人口南迁 B.江南商业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 D.农业技术改进
4.东晋南朝时,人们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这反映出江南地区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  )
A.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B.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C.经验技术的借鉴融合
D.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5.(回归教材)东晋南朝的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等果树,这些作物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了当时 (  )
A.南方经济繁荣 B.南北经济交流
C.北方交通发达 D.国家政治清明
6.梁朝吴筠《咏宝剑》写道:“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与诗中内容相关的手工业是 (  )
A.制瓷业 B.冶铸业
C.织布业 D.缫丝业
7.(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但经济得到了发展。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来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历史解释 门阀政治的形成】
材料一 世家大族王,与睿天下匡。利益相互享,军政共执掌。
(1)材料一中的“睿”指的是谁 “军政共执掌”这一现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时空观念 政权更迭的江南】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2)请写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南朝这些政权中疆域最大的是哪一个 (填字母)材料二示意图中B、C、D、E哪个政权统治时,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开始处于明显劣势 (填字母)
【史料实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三 东晋在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城内有四个市,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余处……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四 荆州“田土肥美”“南楚之富”;湘州“民丰土闲”;益州“沃野天府”;广州“南土沃实”“越中饶沃”。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孙谦在零陵等地做官,“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解析: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故B符合题意。
2.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司马睿在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下重建晋王朝,司马睿在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D项正确。
3.A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建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表明世家大族势力强大,A项正确。
4.C
5.C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可知,东晋未能恢复中原的因素是东晋朝廷的决策,故C项正确。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东晋发动的北伐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未能恢复中原,排除A、C两项;“司马睿得到了南北方大地主的拥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
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其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这四个朝代依次更迭,构成了南朝的历史时期,A项正确。
8.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D项正确。
9.C 解析:梁武帝统治后期,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故选C。
10.B 解析:根据题干“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可知,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项正确。
11.B 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及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选B。
1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较多,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带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13.B 解析:题干反映了江南地区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B项正确。
14.D 解析:依据题干“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D项正确。
15.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粙鸡头龙柄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南朝时期的瓷器,见证了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D 解析:据图片信息“建康”并结合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建立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符合东晋的政治特征,D项正确。
2.B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武帝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生活,轻徭薄赋,宋文帝时期赋役减轻、平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社会繁荣的景象。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出现民殷国富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相比魏晋时期,南方地区的人口数出现了较大提升,这是因为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也改变了人口布局,A项正确。
4.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人对其加以借鉴融合,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5.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反映出南北方在经济上的交流,B项正确。
6.B 解析:诗中提到“我有一宝剑”,冶铸业是把金属材料加工成器物的行业,宝剑的制作与冶铸业相关,B项正确。
7.(1)人物:司马睿。
现象:“王与马,共天下”。
(2)政权名称:东晋、宋、齐、梁、陈。
疆域最大的政权:B。
政权:D。
(3)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荒地;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实行麦稻兼种和多种经营。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发达;出现草市;等等。
(4)自然条件的优越;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北方人南迁;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