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8: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回归教材)《探寻齐文化》研学活动中,某同学在纪念馆内看到了下图书籍的影印版。该著作的作者是 (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2.下表所示是与《齐民要术》一书相关的内容。从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  )
卷数 所述内容
卷一、卷二 农作物耕种,以及具体粮食、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
卷三、卷四 蔬菜、木本作物栽种和果树
卷五、卷六 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
卷七、卷八、卷九 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
A.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C.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3.(回归教材)《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我们从中可以吸取的经验是 (  )
A.战争必须占据天时地利,才可以取胜 B.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C.统治者应当重视农业生产,顺应民意 D.农业生产要注重水利设施
4.《齐民要术·耕田篇》对当时北方的旱地耕作技术作了详细要求: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根据时节而定。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
A.农业追求精耕细作 B.农学著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C.农业讲究天人合一 D.北方地区已全面推广铁犁牛耕
 科学家祖冲之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9年11月26日第四十届大会上正式宣布,3月14日为“国际数学日”。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科学家祖冲之。这主要源于他(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B.编写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D.撰写出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
6.他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  )
A.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C.《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
7.下图是一张中国邮政发行的关于祖冲之的纪念邮票。祖冲之的科学成就不包括 (  )
A.编写《缀术》
B.推算圆周率
C.创制《大明历》
D.创编“五禽戏”
 灿烂的文化
8.(回归教材)右图所示的书法作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称“真书”“正书”。该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  )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颜真卿
9.《国家宝藏》节目介绍:永和九年,会稽山阴。众人曲水流觞,赋诗三十七首成集,并由他作序,挥墨写就“天下第一行书”。材料中的“他”和“他”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  )
A.锺繇《宣示表》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郦道元《水经注》 D.顾恺之《洛神赋图》
10.《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观察下图可知,顾恺之 (  )
  图中一位贵族妇女在对镜梳妆,左边站立的侍女正为其梳理发髻。画面右边的贵族妇女,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发髻,镜中映出她的面容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A.侧重描写平民生活
B.开创了宫廷画流派
C.作品众多流传广泛
D.描摹人物生动传神
11.(2024潍坊中考)下图为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她那传神的微笑穿越了千年。这反映了当时 (  )
A.深刻的社会变革
B.精湛的雕刻艺术
C.安逸的社会生活
D.尖锐的阶级矛盾
12.我国许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明显中外交流特征的是 (  )
A.兵马俑 B.长城 C.青城山 D.云冈石窟
13.(回归教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所述成就不是这一时期的是 (  )
A.曹操父子的诗  B.陶渊明的田园诗
C.北朝的民歌   D.屈原的《离骚》
1.贾思勰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时,概括出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如图所示)。这反映出贾思勰 (  )
A.通过生产劳动丰富经验
B.开创“桑基鱼塘”模式
C.强调耕种必须因地制宜
D.具有朴素的“绿色意识”
2.下图为纪念祖冲之及其计算出的圆周率的邮票。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
A.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 B.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
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3.(2025广州期末)如下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4.(回归教材)北魏时期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如下图)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魏碑艺术反映了 (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5.素有“石头史书”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其中20号窟大佛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造型受古印度犍陀罗风格影响,高鼻深目、袈裟右袒、衣纹突起,左臂衣纹雕刻得非常优美,唇上有两撇小胡子(如下图)。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佛像的创作风格是 (  )
A.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B.追求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C.宣扬汉民族与鲜卑族交融 D.借鉴外来佛教的艺术潮流
6.(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科技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领略其风采。
【聚焦科技】
材料一 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一堆小棒,即古人所说的“算筹”。他计算圆周率,必须用算筹对九位数字的大数进行130次以上的计算,这其中包括开方,运算异常艰巨。
(1)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祖冲之努力计算的结果是什么 列举他在其他领域的突出成就。
【磨砺的成就】
材料二 王羲之七岁练字,“立志专精”,常常一边想着,一边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比画着,天长日久,衣服都被弄破了。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的了。
(2)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分析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传神的绘画与雕塑】
材料三
(3)材料三人物画临摹的是东晋哪位画家的作品 这位画家创作的人物画有何特点
材料四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古阳洞和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洞中雕刻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衣纹飘逸流畅,栩栩如生。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龙门石窟艺术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谈感受】
(5)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带给你的感受。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A 解析:据图片及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A项正确。
2.C 解析:材料表格中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说明《齐民要术》的内容丰富。故选C。
3.B 解析: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B项正确。
4.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对于耕地提出了许多细致科学的要求,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一种体现,A项正确。
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A项正确。
6.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祖冲之“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这体现出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B项正确。
7.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医学家华佗创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作“五禽戏”,故这一成就不属于祖冲之,D项符合题意。
8.A 解析:据所学可知,锺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犹擅楷书,刚柔兼备,代表作是《宣示表》。A项正确。
9.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题干材料描述的“他”是王羲之,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B项正确。
10.D 解析:顾恺之的画描摹人物生动传神。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D符合题意。
11.B 解析:根据材料“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她那传神的微笑穿越了千年”并结合图片可知,该佛像生动形象,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雕刻艺术,B项正确。
12.D 解析: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带有明显的中外交流特征,D项正确。
1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的发展。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D项符合题意。故选D。
能力提升
1.D 解析:据“贾思勰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时,概括出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可知,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此类经验概括还是浅层次的,但所包蕴的意义却很深远,与当下正在觉醒的“绿色意识”在理念上相通。“绿色意识”主张人类应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以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D项正确。
2.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借助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运用三国时期刘徽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邮票信息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C项正确。
3.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即甲骨文—周代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字形字体不断规范、稳定,说明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B项正确。
4.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经过孝文帝改革后,少数民族与汉族不断交融,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同时也保留了本民族的特征。因此,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得北魏的碑刻书体雄厚粗犷、苍劲有力,B项正确。
5.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同云冈石窟20号窟的佛像造型受到古代印度犍陀罗风格影响,说明这一时期佛像的创作风格是借鉴外来佛教的艺术潮流,D项正确。
6.(1)结果: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
成就:祖冲之还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领域有重大成就,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2)代表作:《兰亭集序》。
成功因素: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等。
(3)画家:顾恺之。
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4)石窟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5)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和弘扬古人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