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8 18: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5唐山月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读诗亦是读史,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东风不与周郎(周瑜)便,铜雀(铜雀台,由曹操所建)春深锁二乔”这句诗描写的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漠北战役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下表是魏蜀吴建立后的发展状况,这 (  )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A.出现了“光武中兴” B.实现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加速了区域开发与发展
4.对于“短命王朝”西晋,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道:“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材料中“封同姓而骨肉残”是指 (  )
A.牧野之战 B.“国人暴动”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5.下图连环画片段讲述的是 (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下面材料共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随时准备报效朝廷。他曾豪言:“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东晋建立以后,统治者软弱,偏安东南,祖逖忧愤而死
A.东晋收复北方大片国土 B.东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 D.外戚严重干预政治决策
7.历史学习小组收集整理了如下史料。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A.对外贸易繁荣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东晋王朝兴亡 D.北方各族的内迁
8.“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孝文帝 (  )
A.深受汉文化影响 B.迁都洛阳的原因 
C.提倡与汉人通婚 D.禁用少数民族语言
9.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北魏的政治日益腐朽  B.南方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C.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D.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
10.(2025郑州期末)魏晋时期,文学领域成就卓著。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  )
A.历史悠久 B.风格多样 
C.交流频繁 D.题材丰富
11.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12.一位同学搜集了以下邮票。这组邮票的主题应是 (  )
A.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
B.雕塑水平的提高
C.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
D.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隆中对》
材料二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李白《赤壁歌送别》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与历史上哪场战役有关 材料二中战役的结果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答出三点即可)(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和建立者。(4分)
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
        
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
  (江南婺州)城中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 ——[北宋]刘敞《公是集》
  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陇。……所以吴中之农专事人力,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勤所致也。 ——[南宋]吴泳《鹤林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为后续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哪些基础。(6分)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政权分立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化等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科技辉煌】
【文化灿烂】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祖冲之是哪一历史时代的人物 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 (4分)
(2)图二人物是谁 他的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6分)
(3)请分别写出图三、图四作品的名称及作者。(4分)
(4)图五石窟位于哪个省份 图六石窟体现了哪一宗教的特色 (4分)
(5)通过学习以上内容,请你用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感受。(6分)
【详解答案】
1.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风不与周郎(周瑜)便,铜雀(铜雀台,由曹操所建)春深锁二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C项正确。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各自采取措施,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加速了区域开发与发展。故选D。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中央政权,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D项正确。
5.D 解析:据“苻坚”“秦”及所学知识可知,连环画片段讲述的是淝水之战,D项正确。
6.C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可知,司马睿此举不符合礼制,反映出其昏庸软弱;由“东晋建立以后,统治者软弱,偏安东南,祖逖忧愤而死”可知,东晋统治者软弱无能,满足于在东南地区苟且生存,无心收复中原,体现出统治者的腐朽软弱。C项正确。
7.B 解析:材料图片内容反映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的发展。“《晋书·食货志》”所记载的内容反映出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故选B。
8.B 解析:题干含义为平城偏远,政令不一,民风强悍,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难以推行;洛阳自古就是帝都,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故选B。
9.C 解析:据“这些陶俑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制品,汉族服饰风格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服饰糅合了汉民族服饰的特点,这反映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
10.B 解析:据“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可知,这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格多样,B项正确。
11.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成果,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
12.A 解析: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书法成就,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的绘画成就,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的雕塑成就,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A项正确。
13.(1)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作用: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任意两点即可)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14.(1)①魏。建立者:曹丕。
②东晋。建立者:司马睿。
(2)主要特征:民族交融。
原因:政权分立;战争;北方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等。
(3)地区:江南。
作用: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等。
(4)局部统一;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经济发展)。(一点即可)
15.(1)时代:南朝时期。
原因:他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人物:贾思勰。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图三:《兰亭集序》,王羲之;图四:《女史箴图》,顾恺之。
(4)省份:河南。
宗教:佛教。
(5)这些作品艺术成就高,巧夺天工、引人入胜,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