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
选择题
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
3.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4.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
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
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
参考答案:
B C B A C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
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1)范围:主要包括B 、A 南部和C 北部地区;
(2)河流、海域:D ,有“ ”和“ ”之称;E ,F ;岛屿:G ,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3)这里以 (地形)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这里湖泊众多,图中湖泊H ,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4)本区是全国最重要的 工业基地。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
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有些什么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学生从自然地理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作支撑;交通设施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5、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⑵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利——为成都平原提高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闽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② 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⑶讨论: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上游:主要体现在农业、发电和运输上;下游:主要体现在农业、运输居民生活和旅游,对外交流、城市规划和发展上。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并将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进行了比较,了解了河流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下节我们将继续讲解长江三角洲。
承转: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优势明显,气候宜居,农业发达,这里也是城市密集地带,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无锡等,更有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学生读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了解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_、 扬州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很多城市都是沿江、沿河、或者沿海分布,大城市多,人口密集)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学生说说对上海有哪些了解?(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崛起的浦东”并读图7.21“浦东新区”,了解浦东新区的崛起过程和感受上海的发展。)
小结: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浦东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扩大,给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成为可能。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的人们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⑵阅读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7.1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①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在外城工作家庭收入会高一些,居住地没有工作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成本也就低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家庭收入的水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城市归属感降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减少,本城人际关系生疏;由于家庭成员接触的环境不同,还可能导致家庭成员观念上的分歧??
②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高度发展的交通)
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苏杭地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旅游地。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学生观察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了解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2、学生欣赏图片并看图片旁的文字说明,了解相关的旅游景点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3、学生课堂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旅游点图片和资料,制作PPT进行现场展示和介绍。感受本区更多的旅游文化。
4、同学间交流和讨论:家乡旅游业发展后带来的影响。(利与弊)
课件29张PPT。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 南方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印象鱼米之乡1、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位置与范围2、位置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长江黄金水道起点,沿海港口众多。南北海岸线中段。优越性: 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内陆地区,又可同南北沿海地区及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东海黄海3、地势 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气候陆路运输 5.交通 公路方面最终目标是从上海到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的公路行程,不超过三小时。铁路运输京沪线沪杭线哪些铁路线经过长三角?水路运输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城市内河运输海洋运输两省一市现有港口泊位11万个,密度居世界第一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民航机场17个,每万平方公里达到了0.8个,是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 江内陆海洋海洋地理位置示意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在下游形成冲击平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
、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密集最高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名城古都 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崛起的浦东—— 长虹 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综合性工业
城市辐射带动主要城市 同城效应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 和
,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作“ ”。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同城效应活动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利:城市联系便捷。市民活动范围扩大。城市交流,商贸活动会得到促进。弊:同城化带来的文化冲突,语言交流问题等。工作在此城,居住在别处”的“钟摆族”生活方式。便捷的交通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 遗产。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水乡风貌(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周庄同里乌镇西塘主要景点东方明珠 杭州西湖 传统文化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 、
和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戏曲文化 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活动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1.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是哪个景点?收集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景点的文化特色。 2.请你收集资料,和同学们交流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谢谢观看!课件21张PPT。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ABD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_平原,大部分地区地势 ,河网 ,湖泊星罗。是我国著名的“ ”。长江中下游低平密布鱼米之乡一、江海交汇之地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重要性。1.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枢纽。一、江海交汇之地归纳: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影响。1.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工业的发展。2.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3.提供水产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的发展。一、江海交汇之地思维迁移: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岷江为成都平原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弊:由于降水的不稳定,岷江水位不稳定,成都平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思维迁移: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源,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ABDCE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南京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杭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苏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扬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 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上海最大综合性辐射带动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最大城市群?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社会经济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才众多,劳动力充足等。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昆山上海苏州13分钟17分钟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水乡风光东林书院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水乡:江苏的有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