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末质量检测(三) 铁 金属材料(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章末质量检测(三) 铁 金属材料(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12:07:37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三) 铁 金属材料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铁的合金
2.下列关于铝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属于纯净物
B.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大、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铝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铝高
3.(2024·银川高一检测)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  )
A.苹果汁中含有Cu2+
B.苹果汁中含有OH-
C.苹果汁中含有Na+
D.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4.(2024·九江高一检测)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场合使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制银色漆颜料 ⑤用明矾净水 ⑥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⑦制易拉罐 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药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③⑤⑧⑨ B.⑥⑧⑨
C.③⑤⑨ D.③⑤⑥⑦⑧⑨
5.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或推理正确的是(  )
A.铁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也易生锈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则Fe2O3也是两性氧化物
C.Fe(OH)3能与酸反应,则Al(OH)3也能与酸反应
D.将金属钠投入水中,放出H2,则将铝投入水中也会产生H2
6.(2024·昆明高一期末)某物质溶于盐酸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结果溶液颜色无变化,然后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呈红色,则这种物质是(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氢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7.以下物质之间的每步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Fe→FeCl2→Fe(OH)2→Fe(OH)3
②Na→Na2O→Na2CO3→NaHCO3→NaOH
③Mg→MgCl2→Mg(OH)2
④Al→Al2O3→Al(OH)3
⑤Al→Na[Al(OH)4]→Na2CO3
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B.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C.d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H2
D.e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
9.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 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属Na无剩余
B.金属Al有剩余
C.所得溶液溶质为Na[Al(OH)4]
D.Na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10.利用铁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Fe)具有强氧化性
B.从图中可知Fe(OH)2无法一步转化为Fe(OH)3
C.Fe2+→Fe3+的转化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
D.欲证明某溶液中含Fe2+而无Fe3+的最佳方案为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11.实验室用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中含有+2价的铁
B.“酸溶”时试剂X可用稀盐酸
C.“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Fe2Fe2+
D.“结晶”采用的方式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2.下列关于Fe3+ 、Fe2+ 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
B.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 溶液中滴加2 滴氯水,溶液变蓝,说明还原性:I->Fe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D.向FeCl2 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 被氧化
13.(2024·成都高一检测)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熔化的铝滴落下来
C 加热放在坩埚中擦净煤油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D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14.以某工厂废液(含有FeCl3、FeCl2、CuCl2)为原料,制取Cu和FeCl3溶液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M”中不可能含有铁粉
B.“氧化”过程体现了H2O2的还原性
C.“除Cu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2Fe3Cu+2Fe3+
D.“氧化”时不可用H2SO4代替HCl
15.一块11.0 g的铁铝合金,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合金完全溶解,然后加H2O2至溶液中无Fe2+存在,加热除去多余的H2O2,当加入200 mL 6 mol·L-1 NaOH溶液时沉淀量最多,且所得沉淀质量为26.3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 g
B.所加的稀硫酸中含0.6 mol H2SO4
C.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共生成0.4 mol H2
D.该合金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9分)(2024·烟台高一检测)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及其化合物的分类分布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从图中(A~E)选择反应物,实现Ⅰ的转化,写出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       。
②预测物质E中铁元素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③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2)FeCl3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常用于金属蚀刻。某同学向盛有黄色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发现有无色气泡产生。静置24小时,可观察到烧杯内液体变为透明的红褐色,猜想得到了Fe(OH)3胶体。
①证明该猜想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除去红褐色液体中混有的FeCl3的方法是
       。
17.(10分)(2024·濮阳高一期中)用铁铝合金进行如图实验:
(1)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操作X的名称是      。
(2)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很薄,为了适应不同用途,需将表面氧化膜碱洗除去再进行处理,请写出碱洗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      
            。
(3)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组成元素为Mg和Al)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规定铝合金中铝含量不能低于78%),设计如图装置在室温下进行实验。
反应前先第一次读取量气管液面刻度,然后倾斜左边装置使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a g铝合金样品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第二次读取量气管液面刻度之前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计算两次液面差,并将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若a=0.039,V=33.6,说明该合金    (填“符合”或“不符合”)符合国家标准。
(4)若将装置中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换为足量盐酸,则反应停止后量气管内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为    mL。
18.(12分)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新制和久置的两瓶FeSO4溶液进行了如表实验。
Ⅰ.分别取2 mL新制的FeSO4溶液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 试剂X 实验现象
实验ⅰ 1 mL 1 mol·L-1 NaOH 溶液 现象a
实验ⅱ 5滴酸性KMnO4溶液 现象b:紫色褪去
实验ⅲ 依次加入5滴KSCN溶液、5滴氯水 现象c
(1)方案ⅰ中,现象a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方案ⅲ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久置的FeSO4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ⅳ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SO4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ⅴ
(3)将上述实验ⅴ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4)若要使部分变质的FeSO4复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为了验证维生素C的作用,设计了如表实验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ⅵ 取一定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由实验ⅵ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
19.(1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某化学小组围绕Fe3O4开展主题学习。
Ⅰ.分类和性质
(1)墨粉中含有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Fe3O4      (填“是”或“不是”)碱性氧化物,原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
Ⅱ.制备
方法一:
方法二:
(2)方法二中A的化学式是      ,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为           。
(3)与方法二比较,方法一的不足之处有          (答1点即可)。
(4)氢氧化氧铁(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      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Ⅲ.应用
(5)纳米高性能Fe3O4(平均直径为25 nm)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①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纳米高性能Fe3O4均匀分散在水中,具有丁达尔现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
20.(11分)秋耳是中国的传统食材,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有益元素:
(一)秋耳中铁元素的检验
实验方案:取适量干秋耳粉平均分成三份,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步骤 检验试剂 现象
实验一 适量蒸馏水浸泡,过滤,取滤液,加检验试剂,后加入适量H2O2,再次加入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适量盐酸浸泡,取滤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极浅的红色
实验三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适量盐酸、H2O2浸泡,取滤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较深的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灼烧秋耳粉时,除了坩埚还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
(2)实验三加入H2O2的目的是               ,写出H2O2参与的最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由三组实验做出如下推断,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秋耳粉样品中含铁量极低
B.秋耳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
C.仅用盐酸无法溶出秋耳灰分中的铁元素
D.灼烧的目的是将秋耳中的铁元素氧化
(二)秋耳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000 g秋耳粉,在坩埚中充分灼烧至灰白色,将灰分转移至干燥器中冷却,称其质量为0.235 g;
②向灰分中加入4 mL浓硝酸,微热10 min,过滤,并用少量盐酸洗涤烧杯和沉淀,滤液和洗涤液合并;
③将合并液定容成50 mL待测液,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铁的浓度为2×10-4 mmol·mL-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步骤②洗涤烧杯和沉淀的目的是       。
(5)步骤③定容操作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秋耳样品含铁量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秋耳含铁量为     mg/100 g。
章末质量检测(三) 铁 金属材料
1.A 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A错误。
2.C 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A错误;铝合金的密度较小,B错误;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正确;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的熔点低,D错误。
3.D 含有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含有OH-或Na+的水溶液无色,不会显浅绿色或棕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显棕黄色,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4.D 由铝的应用可知,铝制炊具、铝制易拉罐、使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药都有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都需要加以控制,所以应加以控制的是③⑤⑥⑦⑧⑨,选D。
5.C A项,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故铁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但是铝表面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故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B项,Al2O3是两性氧化物,但是Fe2O3只能与强酸反应,不能与强碱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错误;D项,将金属钠投入水中,放出H2,铝不如钠活泼,不能与水反应产生H2,错误。
6.B 氯化铁、氢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后都有Fe3+,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它们的溶液都变为红色,氯化亚铁溶于盐酸后,溶液中有Fe2+而无Fe3+,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其溶液不能变为红色,再加入新制氯水,将Fe2+氧化为Fe3+,溶液变为红色。
7.C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碱反应生成Fe(OH)2,Fe(OH)2被氧气氧化为 Fe(OH)3,每步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正确;Na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和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H2O和CO2反应生成 NaHCO3,NaHCO3与足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NaOH,②正确;镁和氯气或HCl溶液反应生成MgCl2,Mg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③正确;铝与
 氧气反应生成Al2O3,Al2O3不溶于水,不能一步生成Al(OH)3,④错误;Al与NaOH反应生成Na[Al(OH)4],Na[Al(OH)4]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得Na2CO3溶液,⑤正确。
8.D 为防止铁与氧气反应,先通入水蒸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A正确;b中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B正确;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水,所以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错误。
9.B Na能与冷水反应:2Na+2H2O2NaOH+H2↑,Al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Na和Al的物质的量相等,两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设Na和Al的物质的量均为x mol,根据方程式得出: mol+ mol=,得出 x=0.6。
10.B 高铁酸盐中铁的化合价为+6价,为铁的最高价,容易得到电子,体现强氧化性,A正确;Fe(OH)2可以被氧化为Fe(OH)3,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B错误;Fe2+→Fe3+的转化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正确;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Fe3+,再滴加H2O2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Fe2+被H2O2氧化为Fe3+,遇到KSCN变红,D正确。
11.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中含有+3价的铁,A错误;由最终制备晶体的酸根离子可知,“酸溶”时试剂X可用稀硫酸,不能选盐酸,否则引进氯离子杂质,B错误;“还原”是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故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C错误;由溶液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可知“结晶”采用的方式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正确。
12.C 开始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氯水中含有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进而使溶液显红色,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C错误。
13.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A错误;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由于外面包裹的氧化铝未熔化,所以熔化的铝不滴落,B错误;加热放在坩埚中擦净煤油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钠球,然后燃烧发生钠的焰色试验,生成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C正确;久置于空气中的FeSO4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2(SO4)3,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D错误。
14.D 铁粉过量,则“固体M”中除含有Cu外,还含有铁粉,A项错误;“氧化”过程涉及的反应为H2O2将Fe2+氧化为Fe3+,体现了H2O2的氧化性,B项错误;“除Cu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Cu+Fe2+,C项错误;“氧化”时不可用H2SO4代替HCl,否则会引入S,D项正确。
15.D 由题意知,26.3 g为Al(OH)3和 Fe(OH)3沉淀的质量,此时溶质为硫酸钠,设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56 g·mol-1×x+27 g·mol-1×y=11 g,107 g·mol-1×x+78 g·mol-1×y=26.3 g,解得x=0.1 mol,y=0.2 mol。该合金中铁的质量为0.1 mol ×56 g·mol-1=5.6 g,A正确;根据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质为硫酸钠,则所加的稀硫酸中n(H2SO4)=×6 mol·L-1×0.2 L=0.6 mol,B正确;共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1 mol+0.3 mol=0.4 mol,C正确;该合金与足量NaOH反应,只有铝与NaOH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 mol×3×NA mol-1=0.6NA,D错误。
16.(1)①2Fe3++Fe3Fe2+ ②氧化性
③4Fe(OH)2+O2+2H2O4Fe(OH)3
(2)①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 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②渗析
解析:(1)A为Fe,B为FeO,C为Fe(OH)2,D为Fe(OH)3,E为高铁酸盐。①反应Ⅰ是Fe3+被还原为Fe2+,从题图中(A~E)选择反应物,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②E中Fe元素化合价为+6价,高价铁具有氧化性,预测物质E中铁元素具有氧化性。③C是Fe(OH)2、D是Fe(OH)3,Fe(OH)2可以被氧气氧化为Fe(OH)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2)①应用丁达尔效应验证是否为胶体,具体操作: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根据题中现象可知生成Fe(OH)3胶体的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②分离胶体与溶液用渗析法。
17.(1)2Al+2OH-+6H2O2[Al(OH)4]-+3H2↑ 过滤
(2)2OH-+Al2O3+3H2O2[Al(OH)4]-
(3)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的高度使两液面相平 不符合 (4)44.8
解析:(3)根据题意,待反应停止后,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再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的高度,使两液面相平,读数时要眼睛与溶液凹液面相平时,再读取数据;n(H2)==1.5×10-3 mol,根据2Al+2OH-+6H2O2[Al(OH)4]-+3H2↑可知n(Al)=n(H2)=1×10-3 mol,铝的质量为27 g·mol-1×1×10-3 mol=0.027 g,质量分数为×100%≈69.2%,故该合金不符合国家标准。(4)根据(3)可知铝的质量为0.027 g,物质的量为1×10-3 mol,则镁的质量为0.012 g,物质的量为5×10-4 mol,根据2Al+6HCl2AlCl3+3H2↑和Mg+2HClMgCl2+H2↑可知,n(H2)=×1×10-3 mol+5×10-4 mol=2×10-3 mo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22.4 L·mol-1×2×10-3 mol=4.48×10-2 L=44.8 mL。
18.(1)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加入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 Cl2+2Fe2+2Cl-+2Fe3+
(3)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4)2Fe3++Fe3Fe2+
(5)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能,如果维生素C恰好被Fe2(SO4)3溶液反应完,加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一定含有Fe2+]
解析:(3)要想证明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实验ⅳ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实验ⅴ中向待测液中滴加5滴酸性 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Fe2+。(4)若要使变质的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再过滤除去剩余的Fe粉即可。(5)由实验ⅵ不一定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过量的维生素C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能,如果维生素C恰好被Fe2(SO4)3溶液反应完,加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一定含有Fe2+]。
19.(1)不是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2)FeSO4 过滤
(3)反应的环境为纯氧,要求较高,不易达到
(4)+3价 2∶1
(5)①3FeO+H2OFe3O4+H2↑ ②取一定量纳米高性能Fe3O4水溶液,用一束光线透过液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解析:(1)Fe3O4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两种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因此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操作Ⅰ和操作Ⅱ都为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3)方法一的低碳铁皮需要在纯氧的环境下燃烧,对反应的环境要求较高,不易达到。(4)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FeOOH中H为+1价,O为-2价,则Fe为+3价;溶液①中的FeSO4反应后转化为+3价Fe,溶液②中的Fe为+2价,Fe3O4可以表示为FeO·Fe2O3,其中含有+2价Fe与+3价Fe的比例为1∶2,故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2∶1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5)①反应b为FeO与H2O反应生成Fe3O4与H2,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②纳米高性能Fe3O4的平均直径为25 nm,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径介于1~100 nm的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取一定量纳米高性能Fe3O4水溶液,用一束光线透过液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液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20.(1)CDE (2)氧化铁元素,以便Fe3+的顺利检验 2Fe2++H2O2+2H+2Fe3++2H2O (3)B (4)防止铁损失 (5)偏低 (6)11.2
解析:(2)由于最终通过三价铁元素的检验,故实验三加入H2O2的目的是氧化亚铁离子,以便顺利检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Fe2+2Fe3++2H2O。(3)A项,通过实验三较深的红色可知,秋耳粉样品中含铁量较高,错误;B项,秋耳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故需要使用坩埚灼烧成粉末,转化为无机铁离子进而溶解,正确;C项,结合实验二和实验三现象对比可知,仅用盐酸无法
溶出秋耳灰分中的大部分铁元素,错误;D项,灼烧的目的是将秋耳中的铁元素转化为无机离子状态,便于溶解,错误。(4)步骤②洗涤烧杯和沉淀的目的是防止铁损失。(5)步骤③定容操作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加水偏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最终测定结果偏低。(6)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铁的浓度为2×10-4 mmol·mL-1,铁元素的物质的量=(2×10-4×50)mmol=1×10-2 mmol=1×10-5 mol,5 g秋耳样品中含铁的质量为(1×10-5×103×56)mg=0.56 mg,故秋耳含铁量为 mg/100 g=11.2 mg/100 g。
1 / 3(共61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三) 
铁 金属材料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
解反应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
钢指铁的合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
器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下列关于铝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属于纯净物
B. 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大、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C.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 铝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铝高
解析:  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A错误;铝合金的密
度较小,B错误;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正确;合
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的熔点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银川高一检测)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
黄色,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  )
A. 苹果汁中含有Cu2+ B. 苹果汁中含有OH-
C. 苹果汁中含有Na+ D.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解析:  含有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含有OH-或Na+的水溶液
无色,不会显浅绿色或棕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含铁
离子的溶液显棕黄色,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
色,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九江高一检测)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世界卫生
组织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场合使
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制银色漆颜料 ⑤用明矾净
水 ⑥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⑦制易拉罐 ⑧用氢氧化铝凝
胶制胃药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 ③⑤⑧⑨ B. ⑥⑧⑨
C. ③⑤⑨ D. ③⑤⑥⑦⑧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铝的应用可知,铝制炊具、铝制易拉罐、使用铝包装
糖果和小食品、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药都有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
造成危害,都需要加以控制,所以应加以控制的是③⑤⑥⑦⑧⑨,
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或推理正确的是
(  )
A. 铁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也易生锈
B.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则Fe2O3也是两性氧化物
C. Fe(OH)3能与酸反应,则Al(OH)3也能与酸反应
D. 将金属钠投入水中,放出H2,则将铝投入水中也会产生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A项,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
故铁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但是铝表面生成的氧化铝是致
密的,能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故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
锈,错误;B项,Al2O3是两性氧化物,但是Fe2O3只能与强酸反
应,不能与强碱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错误;D项,将金属钠投
入水中,放出H2,铝不如钠活泼,不能与水反应产生H2,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昆明高一期末)某物质溶于盐酸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硫氰
化钾溶液,结果溶液颜色无变化,然后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呈红
色,则这种物质是(  )
A. 氯化铁 B. 氯化亚铁
C. 氢氧化铁 D. 四氧化三铁
解析:  氯化铁、氢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后都有Fe3+,
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它们的溶液都变为红色,氯化亚铁溶于盐酸
后,溶液中有Fe2+而无Fe3+,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其溶液不能变为
红色,再加入新制氯水,将Fe2+氧化为Fe3+,溶液变为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以下物质之间的每步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Fe→FeCl2→Fe(OH)2→Fe(OH)3
②Na→Na2O→Na2CO3→NaHCO3→NaOH
③Mg→MgCl2→Mg(OH)2
④Al→Al2O3→Al(OH)3
⑤Al→Na[Al(OH)4]→Na2CO3
A. 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碱反应生成Fe(OH)
2,Fe(OH)2被氧气氧化为 Fe(OH)3,每步转化都能一步实
现,①正确;Na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和CO2反应生成
Na2CO3,Na2CO3与H2O和CO2反应生成 NaHCO3,NaHCO3与足量
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NaOH,②正确;镁和氯气或HCl溶液
反应生成MgCl2,Mg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都能
通过一步反应实现,③正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Al2O3不溶
于水,不能一步生成Al(OH)3,④错误;Al与NaOH反应生成
Na[Al(OH)4],Na[Al(OH)4]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得
Na2CO3溶液,⑤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
产物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B.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C. d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H2
D. e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为防止铁与氧气反应,先通入水蒸气排出装置内的空
气,所以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A正确;b中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
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g) Fe3O4+4H2,B正确;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氧化铜生
成铜单质和水,所以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 L(标
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Na无剩余
B. 金属Al有剩余
C. 所得溶液溶质为Na[Al(OH)4]
D. Na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Na能与冷水反应:2Na+2H2O 2NaOH+H2↑,Al能
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6H2O 2Na[Al(OH)
4]+3H2↑,Na和Al的物质的量相等,两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设
Na和Al的物质的量均为 x mol,根据方程式得出: mol+ mol=
,得出 x =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利用铁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
质及其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从图中可知Fe(OH)2无法一步转化为Fe(OH)3
C. Fe2+→Fe3+的转化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
D. 欲证明某溶液中含Fe2+而无Fe3+的最佳方案为先滴加KSCN溶液,
再滴加H2O2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高铁酸盐中铁的化合价为+6价,为铁的最高价,容易
得到电子,体现强氧化性,A正确;Fe(OH)2可以被氧化为Fe
(OH)3,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
3,B错误;Fe2+→Fe3+的转化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
化,C正确;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
Fe3+,再滴加H2O2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Fe2+被H2O2氧化为Fe3+,遇到KSCN变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实验室用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FeSO4·7H2O),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中含有+2价的铁
B. “酸溶”时试剂X可用稀盐酸
D. “结晶”采用的方式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严重锈蚀的废铁屑中含有
+3价的铁,A错误;由最终制备晶体的酸根离子可知,“酸溶”
时试剂X可用稀硫酸,不能选盐酸,否则引进氯离子杂质,B错
误;“还原”是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故离子方程式
为2Fe3++Fe 3Fe2+,C错误;由溶液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
可知“结晶”采用的方式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下列关于Fe3+ 、Fe2+ 性质实验的说法错
误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
B. 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 溶液中滴加2 滴
氯水,溶液变蓝,说明还原性:I->Fe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
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D. 向FeCl2 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 被氧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开始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变
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Fe3+,氯水中含有Cl2,具有强
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进而使溶液显红色,能确定溶液中
含有Fe2+,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成都高一检测)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熔化的铝滴落下

C 加热放在坩埚中擦净煤油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火
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D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FeSO4溶液中滴
加NaOH溶液 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
淀生成,A错误;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由于外面
包裹的氧化铝未熔化,所以熔化的铝不滴落,B错误;加热放在
坩埚中擦净煤油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钠球,然后燃烧发生钠的
焰色试验,生成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C正确;久置于空气中的
FeSO4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2(SO4)3,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
色Fe(OH)3沉淀,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以某工厂废液(含有FeCl3、FeCl2、CuCl2)为原料,制取Cu和FeCl3溶液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体M”中不可能含有铁粉
B. “氧化”过程体现了H2O2的还原性
D. “氧化”时不可用H2SO4代替H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铁粉过量,则“固体M”中除含有Cu外,还含有铁
粉,A项错误;“氧化”过程涉及的反应为H2O2将Fe2+氧化为Fe3
+,体现了H2O2的氧化性,B项错误;“除Cu2+”时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Cu2++Fe Cu+Fe2+,C项错误;“氧化”时不
可用H2SO4代替HCl,否则会引入S ,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一块11.0 g的铁铝合金,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合金完全溶解,
然后加H2O2至溶液中无Fe2+存在,加热除去多余的H2O2,当加入
200 mL 6 mol·L-1 NaOH溶液时沉淀量最多,且所得沉淀质量为
26.3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 g
B. 所加的稀硫酸中含0.6 mol H2SO4
C. 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共生成0.4 mol H2
D. 该合金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题意知,26.3 g为Al(OH)3和 Fe(OH)3沉淀的质
量,此时溶质为硫酸钠,设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 y ,则有
56 g·mol-1× x +27 g·mol-1× y =11 g,107 g·mol-1× x +78 g·mol
-1× y =26.3 g,解得 x =0.1 mol, y =0.2 mol。该合金中铁的质
量为0.1 mol ×56 g·mol-1=5.6 g,A正确;根据沉淀达到最大值
时溶质为硫酸钠,则所加的稀硫酸中 n (H2SO4)= ×6 mol·L-
1×0.2 L=0.6 mol,B正确;共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1 mol+0.3
mol=0.4 mol,C正确;该合金与足量NaOH反应,只有铝与
NaOH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 mol×3× NA mol-1=0.6 NA,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9分)(2024·烟台高一检测)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
着重要作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及其化合物的分类分布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从图中(A~E)选择反应物,实现Ⅰ的转化,写出反应Ⅰ的
离子方程式: 。
2Fe3++Fe 3Fe2+ 
②预测物质E中铁元素具有 (填“氧化性”或
“还原性”)。
③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性 
4Fe(OH)2+O2+2H2O
4Fe(O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A为Fe,B为FeO,C为Fe(OH)2,D为Fe
(OH)3,E为高铁酸盐。①反应Ⅰ是Fe3+被还原为Fe2+,从
题图中(A~E)选择反应物,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
Fe 3Fe2+。②E中Fe元素化合价为+6价,高价铁具有氧
化性,预测物质E中铁元素具有氧化性。③C是Fe(OH)
2、D是Fe(OH)3,Fe(OH)2可以被氧气氧化为Fe(OH)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
(O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FeCl3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常用于金属蚀刻。某同学向盛有
黄色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发现有无色气泡
产生。静置24小时,可观察到烧杯内液体变为透明的红褐
色,猜想得到了Fe(OH)3胶体。

②除去红褐色液体中混有的FeCl3的方法是 。
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
有无光亮的通路 
3CaCO3+2Fe3
++3H2O 2Fe(OH)3(胶体)+3CO2↑+3Ca2+ 
渗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①应用丁达尔效应验证是否为胶体,具体操作: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根据题中现象可知生成Fe(OH)3胶体的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 2Fe(OH)3(胶体)+3CO2↑+3Ca2+。②分离胶体与溶液用渗析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10分)(2024·濮阳高一期中)用铁铝合金进行如图实验:


2Al+2OH-
+6H2O 2[Al(OH)4]-+3H2↑ 
过滤 
2OH-+Al2O3+3H2O 2[Al(OH)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组成元素为Mg和Al)
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规定铝合金中铝含量不能低于
78%),设计如图装置在室温下进行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反应前先第一次读取量气管液面刻度,然后倾斜左边装置使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 a g铝合金样品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
后,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第二次读取量气管液面刻度之前
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计算两次液面差,并将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 V mL。若 a =0.039, V =33.6,说明该合金
(填“符合”或“不符合”)符合国家标准。
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的高度使两液
面相平 
不符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题意,待反应停止后,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再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的高度,使两液面相平,读数时要眼睛与溶液凹液面相平时,再读取数据;n (H2)= =1.5×10-3 mol,根据2Al+2OH-+6H2O 2[Al(OH)4]-+3H2↑可知 n (Al)= n (H2)=1×10-3 mol,铝的质量为27 g·mol-1×1×10-3 mol=0.027 g,质量分数为 ×100
%≈69.2%,故该合金不符合国家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若将装置中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换为足量盐酸,则反应停止
后量气管内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为 mL。
44.8 
解析:根据(3)可知铝的质量为0.027 g,物质的量为1×10-3 mol,
则镁的质量为0.012 g,物质的量为5×10-4 mol,根据2Al+6HCl 2AlCl3+3H2↑和Mg+2HCl MgCl2+H2↑可知, n (H2)=
×1×10-3 mol+5×10-4 mol=2×10-3 mo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22.4 L·mol-1×2×10-3 mol=4.48×10-2 L=44.8 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2分)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分
别对新制和久置的两瓶FeSO4溶液进行了如表实验。
Ⅰ.分别取2 mL新制的FeSO4溶液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 试剂X 实验现象
实验ⅰ 1 mL 1 mol·L-1 NaOH溶液 现象a
实验ⅱ 5滴酸性KMnO4溶液 现象b:紫色褪去
实验ⅲ 依次加入5滴KSCN溶液、5
滴氯水 现象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Fe(OH)2 
4Fe(OH)2+O2+2H2O 4Fe
(OH)3 
加入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
后溶液变成红色 
Cl2+
2Fe2+ 2Cl-+2Fe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Ⅱ.久置的FeSO4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ⅳ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
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SO4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将上述实验ⅴ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答案: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酸性
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解析: 要想证明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
有Fe3+和Fe2+,实验ⅳ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
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实验ⅴ中向待测液中滴加5滴酸
性 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
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若要使变质的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Fe粉,再过滤除去剩余的Fe粉即可。
2Fe3+
+Fe 3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为
了验证维生素C的作用,设计了如表实验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ⅵ 取一定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
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由实验ⅵ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请
说明理由



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
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能,如果维生素C恰好被Fe2
(SO4)3溶液反应完,加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一定
含有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实验ⅵ不一定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
+”的结论: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过量的维生素C也可使
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能,如果维
生素C恰好被Fe2(SO4)3溶液反应完,加入酸性KMnO4溶液褪
色,则证明一定含有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某化学小组围绕Fe3O4开展主题
学习。
Ⅰ.分类和性质

不是 
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Ⅱ.制备
方法一:
方法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Fe3O4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两种
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Cl FeCl2+2FeCl3+
4H2O,因此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方法二中A的化学式是 ,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为

FeSO4 

滤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氢气,则溶液A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操作Ⅰ和操作Ⅱ都为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
(3)与方法二比较,方法一的不足之处有
(答1点即可)。
反应的环境为纯氧,要
求较高,不易达到 
解析: 方法一的低碳铁皮需要在纯氧的环境下燃烧,对反应的环境要求较高,不易达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氢氧化氧铁(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    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3价
2∶1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FeOOH中H为+1价,O为-2价,则Fe为+3价;溶液①中的FeSO4反应后转化为+3价Fe,溶液②中的Fe为+2价,Fe3O4可以表示为FeO·Fe2O3,其中含有+2价Fe与+3价Fe的比例为1∶2,故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2∶1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Ⅲ.应用
(5)纳米高性能Fe3O4(平均直径为25 nm)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
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3FeO+H2O Fe3O4
+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纳米高性能Fe3O4均匀分散在水中,具有丁达尔现象,请设计
实验方案证明:

取一定量纳米高性能Fe3O4水溶液,用一束光线
透过液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解析: ①反应b为FeO与H2O反应生成Fe3O4与H2,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O+H2O Fe3O4+H2↑。②纳米高性能Fe3O4的平均直径为25 nm,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径介于1~100 nm的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取一定量纳米高性能Fe3O4水溶液,用一束光线透过液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液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1分)秋耳是中国的传统食材,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有益元素:
(一)秋耳中铁元素的检验
实验方案:取适量干秋耳粉平均分成三份,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步骤 检验试剂 现象
实验一 适量蒸馏水浸泡,过滤,取滤
液,加检验试剂,后加入适量
H2O2,再次加入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适量盐
酸浸泡,取滤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极浅的红色
实验三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适量盐
酸、H2O2浸泡,取滤液,加检
验试剂 KSCN 溶液 较深的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灼烧秋耳粉时,除了坩埚还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
母)。

CDE 
氧化铁元素,以便Fe3+的顺利检
验 
2Fe2++H2O2
+2H+ 2Fe3++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由于最终通过三价铁元素的检验,故实验三加入H2O2的目的是氧化亚铁离子,以便顺利检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Fe2+ 2Fe3++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由三组实验做出如下推断,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秋耳粉样品中含铁量极低
B. 秋耳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
C. 仅用盐酸无法溶出秋耳灰分中的铁元素
D. 灼烧的目的是将秋耳中的铁元素氧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A项,通过实验三较深的红色可知,秋耳粉样品中含铁量较高,错误;B项,秋耳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故需要使用坩埚灼烧成粉末,转化为无机铁离子进而溶解,正确;C项,结合实验二和实验三现象对比可知,仅用盐酸无法溶出秋耳灰分中的大部分铁元素,错误; D项,灼烧的目的是将秋耳中的铁元素转化为无机离子状态,便于溶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秋耳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000 g秋耳粉,在坩埚中充分灼烧至灰白色,将灰分转移至干燥
器中冷却,称其质量为0.235 g;
②向灰分中加入4 mL浓硝酸,微热10 min,过滤,并用少量盐酸洗涤
烧杯和沉淀,滤液和洗涤液合并;
③将合并液定容成50 mL待测液,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铁的浓度为
2×10-4 mmol·m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步骤②洗涤烧杯和沉淀的目的是 。
防止铁损失 
解析: 步骤②洗涤烧杯和沉淀的目的是防止铁损失。
(5)步骤③定容操作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秋耳样品含铁量
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偏低 
解析:步骤③定容操作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加水偏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最终测定结果偏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秋耳含铁量为 mg/100 g。
11.2 
解析: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铁的浓度为2×10-4 mmol·mL-1,铁元素的物质的量=(2×10-4×50)mmol=1×10-2 mmol=1×10-5 mol,5 g秋耳样品中含铁的质量为(1×10-5×103×56)mg=0.56 mg,故秋耳含铁量为 mg/100 g=11.2 mg/100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