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质量检测(一)(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模块质量检测(一)(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12:39:19

文档简介

模块质量检测(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聊城高一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中“雾”“云”属于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B.“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中含有钾元素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为物理变化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2.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下列表示相关粒子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
B.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N
C.K2S的电子式:K︰︰K
D.CO2的结构式:OCO
3.(2024·烟台高一期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Cu2(OH)2CO3],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后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2(OH)2CO3属于碱
B.CO2、O2属于非电解质
C.铜绿的生成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D.铜绿不易被空气氧化
4.(2024·马鞍山高一检测)元素周期表中关于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氯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
C.氯离子的符号为Cl1-
D.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5.实验室中配制250 mL 0.1 mol·L-1NaCl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试管 B.蒸馏烧瓶 C.容量瓶 D.酒精灯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Mg2+、N、Cl-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Mg2+、Na+、S、HC
C.0.1 mol·L-1 FeCl3溶液中:Cu2+、N、N、S
D.0.1 mol·L-1 KI溶液中:Ca2+、Na+、ClO-、OH-
7.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呈(  )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浅绿色
8.(2024·烟台高一期中)下列事实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的是(  )
选项 事实 化学知识
A Na2O2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与CO2、H2O反应产生O2
B 用小苏打作膨松剂烘焙面包 Na2CO3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 用ClO2、漂白粉对环境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
D 金属钠用作传热介质 金属钠导热性好
9.(2024·德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正价为+3
B.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ⅠA族
C.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中子数一定为6
D.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ⅡA族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g M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B.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FeCl3溶液制得的胶体中,胶粒数目为0.1NA
C.100 g 46%的C2H5OH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NA
D.5.6 L C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11.(2024·沧州高一期中)无土培植中,需配制含0.52 mol·L-1 K+、0.50 mol·L-1 N、0.66 mol·L-1 Cl-、0.18 mol·L-1 S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1 L营养液,需此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
A B C D
KCl 0.52 mol 0.52 mol 0.66 mol 0.66 mol
NH4Cl 0.50 mol 0.14 mol 0.26 mol 0.03 mol
(NH4)2SO4 0.18 mol 0.18 mol 0.12 mol 0.36 mol
12.(2024·聊城高一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Na2O2+H2O2Na++2OH-+O2↑
B.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显中性:2H++S+Ba2++2OH-BaSO4↓+2H2O
C.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Ca(OH)2+HCCaCO3↓+OH-+H2O
D.用醋酸溶液溶解CaCO3:CaCO3+2H+Ca2++CO2↑+H2O
1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l2溶液CaCO3CO2
B.CuSO4溶液CuCuO
C.H2O2H2H2O
D.FeFeCl2FeCl3
14.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氧化物具有两性。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X
W Y Z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元素W、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C.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Z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15.(2024·烟台高一期中)碳捕集技术是减少CO2排放的一种途径,捕集烟气中CO2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时发生离子反应:CO2+2OH-C+H2O
B.可用Na2CO3溶液代替KOH溶液
C.整个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1种
D.整个流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C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D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该物质的名称是      ,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具有      作用。
17.(8分)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某兴趣小组利用经过初步处理的含有Fe2+的废液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则操作1为    ,若NaHCO3溶液浓度偏低可能会形成胶体,验证的方法为      (不用写操作和现象)。
(2)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
(3)已知Fe2+与NaHCO3按物质的量1∶2的比例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12分)(2024·烟台高一期中)某品牌海藻加碘盐的产品说明如图。
净含量:400 g/袋 配料:精制盐、藻类浓缩汁(水、海带)、碘酸钾(KIO3) 氯化钠含量(以NaCl计):≥98.5 g/100 g 碘酸钾含量(以I计):18~38 mg/kg
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电离方程式为             ;
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过    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室需要460 mL 0.5 mol·L-1 KIO3溶液,现用KIO3固体配制。
①配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Ⅰ.用托盘天平称量    g KIO3固体。
阶段Ⅱ.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转入      (填仪器名称)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 mol·L-1 KIO3溶液。下列有关阶段Ⅱ的操作,错误的有    (填字母)。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定容、摇匀后发现忘记洗涤烧杯,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③取5 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 mL 1.0 mol·L-1 K2SO4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c(K+)=       mol·L-1。
19.(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C N O F Ne
3 Na Mg Al S Cl
(1)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     。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     。
(3)F与Cl相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
(4)CH4与NH3相比,热稳定性较强的是       。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      。
(6)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离子符号是      。
(7)Mg(OH)2与Al(OH)3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8)第三周期元素中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的金属单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下列各项性质的比较,符合相关性质递变规律的是    (填字母)。
A.还原性:Na<Al
B.非金属性:O>S
C.酸性:H2CO3>HNO3
D.碱性:NaOH<Mg(OH)2
20.(11分)纯碱和小苏打在工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为了测定x的值,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无水CaCl2、碱石灰均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中装有碱石灰的仪器名称是       。
(2)加热A装置,混合物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4)若在A装置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3.16 g,用酒精灯加热至反应完全,此时B装置增重1.35 g,C装置增重0.22 g,则x的值为    。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进?                  
       。
模块质量检测(一)
1.D 此处“烟”指的是水产生的雾气,不是固体小颗粒,D错误。
2.D S2-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是8+7=15,可表示为N,B错误;K2S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K+[︰︰]2-K+,C错误。
3.D A项,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Cu2(OH)2CO3属于碱式盐,错误;B项,O2为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C项,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项,铜绿为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产物,不易被空气氧化,正确。
4.A B项 ,图示不能体现氯原子的中子数,错误;C项 ,氯原子为17号元素,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错误;D项,由汉字名称可知,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5.C 由氯化钠固体配制250 mL 0.1 mol·L-1 NaCl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等仪器,选C。
6.C A项,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蓝色的Cu2+,错误;B项,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存在大量的OH-,能与Mg2+反应产生沉淀、与HC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KI具有强还原性, Cl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7.B 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Fe3+和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红色。
8.B Na2CO3俗称纯碱,NaHCO3俗称小苏打,该物质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可以使面团松软,因此可用小苏打作膨松剂烘焙面包,B符合题意。
9.D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其最高正价为+5,A错误;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在第ⅡA族也存在,B错误;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为C,其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可以为6、7等,C错误。
10.A 2.4 g Mg(0.1 mol)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A正确;若干个Fe(OH)3微粒聚合在一块生成Fe(OH)3胶粒,故Fe(OH)3胶粒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C2H5OH的质量为46 g,含1 mol氧原子,但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C错误;未指明5.6 L CO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含有的分子数,D错误。
11.B 配制含0.52 mol·L-1 K+、0.50 mol·L-1 N、0.66 mol·L-1 Cl-、0.18 mol·L-1 S的营养液1 L,选项中只有KCl提供K+,故需要KCl的物质的量为0.52 mol,只有KCl、NH4Cl提供Cl-,故需NH4Cl的物质的量为0.66 mol-0.52 mol=0.14 mol,只有(NH4)2SO4提供S,故需(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0.18 mol,B符合题意。
12.B A项,氧原子不守恒,应为2Na2O2+2H2O4Na++4OH-+O2↑,错误;B项,溶液呈中性,则氢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钡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2H++S+Ba2++2OH-BaSO4↓+2H2O,正确;C项,根据以少定多的原则可知,离子方程式应为Ca2++OH-+HCCaCO3↓+H2O,错误;D项,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错误。
13.B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弱,CaCl2溶液与CO2不反应,A错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得到氢气,C错误;氯气的氧化性较强,Fe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3,D错误。
14.A W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又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则W为Al、X为N、Y为P、Z为Cl。非金属性:X(N)>Y(P),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A正确;元素W、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B错误;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HNO3或HNO2,HNO2为弱酸,C错误;Z元素的单质即氯气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氧化性,但氯气和水、氯气和碱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D错误。
15.C A项,“吸收”时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发生离子反应:CO2+2OH-C+H2O,正确;B项,用Na2CO3溶液代替KOH溶液,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Ca(OH)2与NaHCO3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也能实现吸收CO2的目的,正确;C项,整个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KOH、CaO、CO2共3种,错误;D项,整个流程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16.(1)Na2O2 (2)2Na+2H2O2NaOH+H2↑ 共价键、离子键 (3)次氯酸钠 消毒杀菌
解析: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A为Na,B为Na2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C,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则C为NaOH,NaOH和氯气反应生成的D为“84”消
毒液的有效成分,则D为NaClO。(2)NaOH中含有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含有O原子和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3)D 为NaClO,名称为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HClO,HClO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17.(1)过滤 丁达尔效应 (2)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Fe2++2HCFeCO3↓+CO2↑+H2O
解析:(1)分离沉淀与溶液采用过滤的操作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主要利用丁达尔效应。(2)加入的铁粉会与+3价铁离子反应生成+2价亚铁离子,故铁粉的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3)Fe2+与NaHCO3按物质的量1∶2反应生成FeCO3、CO2和H2O,故离子方程式为Fe2++2HCFeCO3↓+CO2↑+H2O。
18.(1)KIO3K++I 1.2×10-4 (2)①53.5 500 mL容量瓶 CD ②偏大 重新配制 ③1.5
解析:(1)KI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IO3K++I;由图可知,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过≈1.2×10-4 mol。(2)①需要460 mL 0.5 mol·L-1 KIO3溶液,需要使用500 mL的容量瓶,则用托盘天平称量0.5 L×0.5 mol·L-1×214 g·mol-1=53.5 g KIO3固体。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转入500 mL的容量瓶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 mol·L-1 KIO3溶液;定容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摇匀操作要用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部,选C、D。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将偏大;若定容、摇匀后发现忘记洗涤烧杯,应进行的操作是重新配制。③取5 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 mL 1.0 mol·L-1 K2SO4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c(K+)==1.5 mol·L-1。
19.(1)F (2)Ne (3)Cl (4)NH3 (5)Mg (6)S2-
(7)Al(OH)3 (8)Na 2Na+2H2O2NaOH+H2↑ (9)B
解析:(1)所给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元素,故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F。(2)0族元素一般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其单质最不活泼,故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Ne。(4)非金属性:C<N,故热稳定性较强的是NH3。(7)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Mg(OH)2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8)第三周期元素中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的金属单质是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9)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还原性:Na>Mg>Al,碱性:NaOH>Mg(OH)2;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2CO3<HNO3;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O>S。
20.(1)球形干燥管
(2)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xH2ONa2CO3+xH2O
(3)吸收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 (4)7
(5)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解析:(4)B装置增重1.35 g(为水的质量),则n(H2O)==0.075 mol,C装置增重0.22 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n(CO2)==0.005 mol,由2NaHCO3Na2CO3+H2O+CO2↑可知n(NaHCO3)=2n(CO2)=0.01 mol,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0.005 mol,则碳酸钠晶体在反应中失去的水的物质的量=0.075 mol-0.005 mol=0.07 mol;碳酸氢钠的质量=0.01 mol×84 g·mol-1=0.84 g,则样品中碳酸钠晶体的质量=3.16 g-0.84 g=2.32 g,则由H原子守恒可得n=×x=0.07 mol,解得x=7。(5)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从C装置中进入,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1 / 3(共48张PPT)
模块质量检测(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2024·聊城高一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中蕴藏着丰富的
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接云涛连晓雾”中“雾”“云”属于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B.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中含有钾元素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为物理变化
D.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解析:  此处“烟”指的是水产生的雾气,不是固体小颗粒,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
3C K2S+3CO2↑+N2↑。下列表示相关粒子的化学用语正确的
是(  )
A. S2-的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S2-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结构示意图为 ,A错
误;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是8+7=15,可表示为 N,B
错误;K2S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K+[︰ ︰]2-K+,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烟台高一期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表面有一层铜绿[Cu2
(OH)2CO3],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后的产
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OH)2CO3属于碱
B. CO2、O2属于非电解质
C. 铜绿的生成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D. 铜绿不易被空气氧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A项,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Cu2(OH)2CO3属于
碱式盐,错误;B项,O2为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C项,
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
为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项,铜绿为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产
物,不易被空气氧化,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马鞍山高一检测)元素周期表中关于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
示,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 氯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
C. 氯离子的符号为Cl1- D. 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B项 ,图示不能体现氯原子的中子数,错误;C项 ,氯
原子为17号元素,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错误;D项,由
汉字名称可知,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实验室中配制250 mL 0.1 mol·L-1NaCl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 试管 B. 蒸馏烧瓶 C. 容量瓶 D. 酒精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氯化钠固体配制250 mL 0.1 mol·L-1 NaCl溶液需要用
到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等仪器,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D. 0.1 mol·L-1 KI溶液中:Ca2+、Na+、ClO-、OH-
解析:  A项,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蓝色的Cu2+,错误;B
项,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存在大量的OH-,能与Mg2+反
应产生沉淀、与HC 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错误;D项,KI具有强还原性, Cl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呈(  )
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浅绿色
解析:  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Fe3+和SCN-发生反应生
成红色的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烟台高一期中)下列事实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的是
(  )
选项 事实 化学知识
A Na2O2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与CO2、H2O反应产生
O2
B 用小苏打作膨松剂烘焙面包 Na2CO3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 用ClO2、漂白粉对环境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
D 金属钠用作传热介质 金属钠导热性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Na2CO3俗称纯碱,NaHCO3俗称小苏打,该物质不稳
定,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可以使面团松软,因此可用小苏打作
膨松剂烘焙面包,B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德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正价为+3
B. 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ⅠA族
C. 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中子数一定为6
D. 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ⅡA族
解析: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其最高正价为+5,A错误;
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在第ⅡA族也存在,B错误;第二周期第ⅣA族
元素为C,其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可以为6、7等,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M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 NA
B. 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FeCl3溶液制得的胶体中,胶粒数目为0.1 NA
C. 100 g 46%的C2H5OH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 NA
D. 5.6 L C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25 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2.4 g Mg(0.1 mol)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
数为0.2 NA,A正确;若干个Fe(OH)3微粒聚合在一块生成Fe
(OH)3胶粒,故Fe(OH)3胶粒的数目小于0.1 NA,B错误;
C2H5OH的质量为46 g,含1 mol氧原子,但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
子,C错误;未指明5.6 L CO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含有
的分子数,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2024·沧州高一期中)无土培植中,需配制含0.52 mol·L-1 K
+、0.50 mol·L-1 N 、0.66 mol·L-1 Cl-、0.18 mol·L-1 S
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1 L营养
液,需此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
A B C D
KCl 0.52 mol 0.52 mol 0.66 mol 0.66 mol
NH4Cl 0.50 mol 0.14 mol 0.26 mol 0.03 mol
(NH4)2SO4 0.18 mol 0.18 mol 0.12 mol 0.36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配制含0.52 mol·L-1 K+、0.50 mol·L-1 N 、0.66
mol·L-1 Cl-、0.18 mol·L-1 S 的营养液1 L,选项中只有KCl
提供K+,故需要KCl的物质的量为0.52 mol,只有KCl、NH4Cl提
供Cl-,故需NH4Cl的物质的量为0.66 mol-0.52 mol=0.14
mol,只有(NH4)2SO4提供S ,故需(NH4)2SO4的物质的量
为0.18 mol,B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4·聊城高一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A项,氧原子不守恒,应为2Na2O2+2H2O 4Na++
4OH-+O2↑,错误;B项,溶液呈中性,则氢离子完全反应生成
水、钡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2H++S +
Ba2++2OH- BaSO4↓+2H2O,正确;C项,根据以少定多的
原则可知,离子方程式应为Ca2++OH-+HC CaCO3↓+
H2O,错误;D项,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
化。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B. CuSO4溶液 Cu CuO
C. H2O2 H2 H2O
D. Fe FeCl2 FeCl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弱,CaCl2溶液与CO2不反应,
A错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得
到氢气,C错误;氯气的氧化性较强,Fe和氯气反应生成
FeCl3,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
示,W的氧化物具有两性。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X
W Y Z
A.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 元素W、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C. 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 Z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W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又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则W为Al、X为N、Y为P、Z为Cl。非金属
性:X(N)>Y(P),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A正
确;元素W、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B错误;X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HNO3或HNO2,HNO2为弱酸,C错误;
Z元素的单质即氯气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氧化性,但氯气和
水、氯气和碱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烟台高一期中)碳捕集技术是减少CO2排放的一种途径,
捕集烟气中CO2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可用Na2CO3溶液代替KOH溶液
C. 整个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1种
D. 整个流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A项,“吸收”时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
钾和水,发生离子反应:CO2+2OH- C +H2O,正确;B
项,用Na2CO3溶液代替KOH溶液,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
NaHCO3,Ca(OH)2与NaHCO3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也能实
现吸收CO2的目的,正确;C项,整个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KOH、CaO、CO2共3种,错误;D项,整个流程没有元素化合价
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10分)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相关物质的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Na2O2 
2Na+
2H2O 2NaOH+H2↑ 
共价
键、离子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A为
Na,B为Na2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C,A也能与水
反应生成C,则C为NaOH,NaOH和氯气反应生成的D为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D为NaClO。(2)NaOH
中含有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含有O原子和
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D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该物质的名称是
,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具有
作用。
次氯酸
钠 
消毒杀菌 
解析:D 为NaClO,名称为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HClO,HClO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8分)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某兴趣小组利用经过初步处理的
含有Fe2+的废液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则操作1为
,若NaHCO3溶液浓度偏低可能会形成胶体,验证的方
法为 (不用写操作和现象)。
解析: 分离沉淀与溶液采用过滤的操作方法;区分溶
液和胶体,主要利用丁达尔效应。
(2)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
解析: 加入的铁粉会与+3价铁离子反应生成+2价亚
铁离子,故铁粉的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滤 
丁达尔效应 
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已知Fe2+与NaHCO3按物质的量1∶2的比例恰好完全反应,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Fe2+与NaHCO3按物质的量1∶2反应生成
FeCO3、CO2和H2O,故离子方程式为Fe2++2HC
FeCO3↓+CO2↑+H2O。
Fe2++2HC FeCO3↓+CO2↑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2分)(2024·烟台高一期中)某品牌海藻加碘盐的产品说
明如图。
净含量:400 g/袋
配料:精制盐、藻类浓缩汁(水、海带)、碘酸钾(KIO3)
氯化钠含量(以NaCl计):≥98.5 g/100 g
碘酸钾含量(以I计):18~38 mg/kg
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电离方程式为 ;
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过 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KIO3 K++I  
1.2×10-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KI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IO3 K+
+I ;由图可知,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
过 ≈1.2×10-4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实验室需要460 mL 0.5 mol·L-1 KIO3溶液,现用KIO3固体配制。
①配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Ⅰ.用托盘天平称量 g KIO3固体。
阶段Ⅱ.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
溶液转入 (填仪器名称)中,再经洗
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 mol·L-1 KIO3溶液。下列有
关阶段Ⅱ的操作,错误的有 (填字母)。
53.5 
500 mL容量瓶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将  偏大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若定容、摇匀后发现忘记洗
涤烧杯,应进行的操作是  重新配制  。
③取5 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 mL 1.0 mol·L-1 K2SO4
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 c (K+)
=  1.5   mol·L-1。
偏大
重新配制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①需要460 mL 0.5 mol·L-1 KIO3溶液,需要使用500 mL的容量瓶,则用托盘天平称量0.5 L×0.5 mol·L-1×214 g·mol-1=53.5 g KIO3固体。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转入500 mL的容量瓶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 mol·L-1 KIO3溶液;定容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摇匀操作要用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部,选C、D。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将偏大;若定容、摇匀后发现忘记洗涤烧杯,应进行的操作是重新配制。③取5 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 mL 1.0 mol·L-1 K2SO4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 c (K+)=
=1.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
素,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C N O F Ne
3 Na Mg Al S Cl
(1)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 。
F 
解析: 所给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元素,故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 。
Ne 
解析:0族元素一般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其单质最不活泼,故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Ne。
(3)F与Cl相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
Cl 
(4)CH4与NH3相比,热稳定性较强的是 。
NH3 
解析:非金属性:C<N,故热稳定性较强的是N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 。
(6)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离子符号是 。
(7)Mg(OH)2与Al(OH)3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Mg 
S2- 
Al
(OH)3 
解析: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Mg(OH)2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a 
2Na+2H2O 2NaOH+H2↑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中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的金属单质是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 2NaOH+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下列各项性质的比较,符合相关性质递变规律的是 (填字母)。
A. 还原性:Na<Al B. 非金属性:O>S
C. 酸性:H2CO3>HNO3 D. 碱性:NaOH<Mg(OH)2
B 
解析: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还原性:Na>Mg>Al,碱性:NaOH>Mg(OH)2;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2CO3<HNO3;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O>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1分)纯碱和小苏打在工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
NaHCO3和Na2CO3· x H2O的混合物,为了测定 x 的值,某同学采用
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无水CaCl2、碱石灰均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请回答下列
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C装置中装有碱石灰的仪器名称是 。
(2)加热A装置,混合物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  Na2CO3· x H2O

(3)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4)若在A装置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 x H2O的混合物
3.16 g,用酒精灯加热至反应完全,此时B装置增重1.35
g,C装置增重0.22 g,则 x 的值为 。
球形干燥管 
2NaHCO3 Na2CO3+H2O+CO2↑ 
Na2CO3· x H2O
Na2CO3+ x H2O 
吸收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B装置增重1.35 g(为水的质量),则 n (H2O)= =0.075 mol,C装置增重0.22 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 n (CO2)= =0.005 mol,由2NaHCO3 Na2CO3+H2O+CO2↑可知 n (NaHCO3)=2 n (CO2)=0.01 mol,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0.005 mol,则碳酸钠晶体在反应中失去的水的物质的量=0.075 mol-0.005 mol=0.07 mol;碳酸氢钠的质量=0.01 mol×84 g·mol-1=0.84 g,则样品中碳酸钠晶体的质量=3.16 g-0.84 g=2.32 g,则由H原子守恒可得 n = × x =0.07 mol,解得 x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
进? 。
解析: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从C装置中进入,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