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温度和温标(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1.温度和温标(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21:49:00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题组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多选)(2024·江西九江高二模拟)关于状态参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是几何参量 B.压强是力学参量
C.温度是热学参量 D.压强是热学参量
2.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  )
A.定态平衡 B.动态平衡
C.分子静止 D.只是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
题组二 热平衡与温度
3.如果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了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  )
A.一定具有相同的压强
B.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C.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
D.一定同时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
4.(多选)下列各个状态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
A.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 ℃的房间里
B.将铜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C.电影院开空调5分钟内放映厅内的气体
D.一个密闭绝热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运动容器内的气体
5.(多选)关于温度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B.摄氏温度变化1 ℃,热力学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1 ℃,对应热力学温度是1 K
D.温度是分子势能的宏观标志
题组三 温度计与温标
6.金华6月某天的最高温度为36 ℃,最低温度为27 ℃,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金华这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为(  )
A.36 K;9 K B.309 K;9 K
C.36 K;300 K D.309 K;282 K
7.(多选)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B.取一空的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C.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 ℃,即热力学温度4 K
D.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 ℃,即热力学温度277.15 K
8.如图所示的是四种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9.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10.(多选)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系统了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处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11.(多选)实际应用中,常用到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它是利用铜片与铁片压合在一起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中双金属片被加热时,其弯曲程度会增大,则下列各种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铜、铁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
B.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测量物质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C.由图甲可知,铜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的热膨胀系数
D.由图乙可知,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为铜,外层一定为铁
12.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 ℃;在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 ℃。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 ℃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41 ℃,60 ℃ B.21 ℃,40 ℃
C.35 ℃,56 ℃ D.35 ℃,36 ℃
13.如图甲所示的是某金属丝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情况,把这段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乙所示),用这段金属丝做温度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就得到一个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是不变的,电流表上代表t1、t2的两点,哪个点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位置上?
14.家用温度计经常标有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两温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而华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华氏温度,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华氏温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为1华氏温度。(本题所述皆为标准大气压下)
(1)温度每上升1 ℃,即上升多少华氏温度?
(2)人的正常体温若取37 ℃,对应多少华氏温度?
1.温度和温标
1.ABC 热学中,为了描述系统所处的状态,所用到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确定系统空间范围用到的体积,它是一个几何参量;确定外界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力的作用用到的压强,它是一个力学参量;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用到的温度,它是一个热学参量,故A、B、C正确,D错误。
2.B 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系统的状态参量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A、C、D错误,B正确。
3.B 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质”,就是温度,或者说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的物理量,故B正确,A、C、D错误。
4.AB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不随时间变化。冰水混合物在0 ℃的房间里,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处于平衡态,故A正确;铜块在沸水中加热很长时间后,其温度、压强、体积也不再变化,处于平衡态,故B正确;开空调5分钟内放映厅内气体的温度、体积都要变化,不是处于平衡态,故C错误;密闭绝热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容器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其不是处于平衡态,故D错误。
5.AB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一定相同,故A正确;根据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T=273.15+t可知,摄氏温度变化1 ℃,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故B正确;摄氏温度1 ℃,对应热力学温度为274.15 K,故C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故D错误。
6.B 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T1=273+t1=(273+36)K=309 K,T2=273+t2=(273+27)K=300 K,最大温差为ΔT=T1-T2=309 K-300 K=9 K,故选B。
7.BD 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但因隔着冰无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也不再是原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A错误,B正确;T=t+273.15 K=(4+273.15)K=277.15 K,C错误,D正确。
8.D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容器壁或容器底接触,D项正确。
9.C 摄氏温度用t表示,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则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函数关系为T=t+273.15 K,由函数关系式可知,T-t图像的斜率为正值,且当T=0时, t为负值,故A、B、D错误,C正确。
10.BC 两个系统原来温度相同而处于热平衡状态,分开后,由于升高的温度相同,接触后两者仍处于热平衡状态,新的热平衡状态下温度比以前升高了,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B、C正确。
11.ABC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铜、铁两种金属制成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A、B正确;题图甲中,加热时,双金属片弯曲程度增大,即进一步向上弯曲,说明双金属片下层热膨胀系数较大,即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C正确;题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沿顺时针方向增大的,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其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在增大,故可以推断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是铁,外层一定是铜,D错误。
12.C 此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当它的示数为41 ℃时,它上升的格数为41-20=21,对应的实际温度应为21× ℃=35 ℃;同理,当实际温度为60 ℃时,此温度计应从20开始上升格数为=36,它的示数为36 ℃+20 ℃=56 ℃,所以C正确。
13.t1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知若R较小,则I较大,可确定所标温度的高低。由题图甲可知t1<t2,RA<RB,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知连入RA时,电流I较大,对应t1,故t1应标在电流较大的位置上。
14.(1)1.8 华氏温度 (2)98.6华氏温度
解析:(1)1 ℃=华氏温度=1.8华氏温度。
(2)37×1.8华氏温度+32华氏温度=98.6华氏温度。
3 / 3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知道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标的概念。(物理观念) 2.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和外界
(1)热力学系统:由      组成的研究对象叫作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      的其他物体统称外界。
2.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   ,也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叫作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状态参量有体积V、压强p、    等。
3.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     达到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平衡态,否则就是非平衡态。
知识点二 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状态参量      ,说明两个系统达到了平衡,这种平衡叫作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      。
3.温度:热平衡中,表征“共同的    性质”的物理量。
4.热平衡的性质: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
知识点三 温度计与温标
1.温标
(1)定义:定量描述    的方法。
(2)温标的种类
①摄氏温标
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水的沸点为     ℃。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作1 ℃。
②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 ℃为热力学温标的零值。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1)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       ,符号为K。
(3)换算关系:T=      。
3.温度计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系统)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水银温度计、金属电阻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
【情景思辨】
1.四季变换,阴晴冷暖,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适当增减衣物。某市某天的天气预报如下:明日天气多云转晴,最低温度20 ℃,最高温度27 ℃。那么温度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平时用的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呢?
2.判断正误。
(1)表示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有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温度。(  )
(2)热平衡时,两系统的温度相同,压强、体积也一定相同。(  )
(3)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温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
(4)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
要点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1)体积V:系统的几何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
(2)压强p:系统的力学参量,它可以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
(3)温度T:系统的热学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
2.对热力学平衡态的理解
(1)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典例1】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达到稳定值,但体积仍可变化
尝试解答:
规律方法
解答平衡态问题的三个要点
(1)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2)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才达到平衡态。
(3)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1.下列不是描述气体状态参量的物理量是(  )
A.压强 B.体积
C.质量 D.温度
2.(多选)下列各系统处于平衡态的是(  )
A.放在0 ℃的房间里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
B.静止在沸水中足够长时间的铜块
C.刚刚放在教室中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加较多冰块的可乐
D.放在恒温房间中很久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84消毒液
要点二 热平衡与温度
【探究】
(1)用手心握住体温计玻璃泡,观察到体温计的示数逐渐上升。当上升到36 ℃左右时,为什么不再上升?
(2)当把它立即放入40 ℃的水中时,你又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归纳】
1.对温度的理解
(1)宏观上
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上
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3)与热平衡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时,它们相互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热量从高温系统传递给低温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系统温度相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2.平衡态与热平衡的比较
研究 对象 (1)平衡态是对某一系统而言的 (2)热平衡是对两个接触的系统而言的
状态 性质 (1)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都处于平衡态,两个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不一定达到热平衡 (2)分别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在相互接触时,它们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直到温度相同时,两系统便达到了热平衡
判断 依据 (1)系统不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不变,则该系统处于平衡态 (2)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则这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定律的意义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
【典例2】 (多选)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体温计需和身体接触5 min左右是为了让体温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尝试解答:
规律方法
判断系统达到热平衡的两个方法
(1)根据两个相接触的系统的状态参量是否发生变化判断。若不发生变化,则处于热平衡;若发生变化,则不处于热平衡。
(2)根据两个系统的温度是否相同判断。若相同,则处于热平衡;若不相同,则不处于热平衡。
1.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B.只要系统的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C.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内能一定相同
D.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2.(多选)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放出的热量等于铁块吸收的热量
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放出的热量不等于铁块吸收的热量
C.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是T=
D.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
要点三 温度计与温标
【探究】
   某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儿子:“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其中的102度是指的华氏温度,40度是指的摄氏温度,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
【归纳】
1.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处于热平衡,则A的温度等于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2.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比较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提出者 摄尔修斯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零度的规定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73.15 ℃,即绝对零度
温度名称 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温度符号 t T
单位名称 摄氏度 开尔文
单位符号 ℃ K
关系 T=t+273.15 K 粗略表示T=t+273 K
【典例3】 (多选)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 ℃升至2t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t+273 K
尝试解答:
规律方法
对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的理解
(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问题的基础。
(2)摄氏温度变化1 ℃与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而不是ΔT=Δt+273.15 K。
(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永远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不能出现负值,但摄氏温度可以出现负值。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
B.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读不出示数
C.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是它自身这个系统的温度,若它与被测系统达到热平衡,这一示数也是被测系统的温度
D.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总是被测系统的温度,无论是否达到热平衡
1.关于温度与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与温标是一回事,所以热力学温标也称为热力学温度
B.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以取负值
C.摄氏温度升高3 ℃,在热力学温标中温度升高276.15 K
D.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相等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系统各自处于平衡态,则两者接触的瞬间就能处于热平衡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3.(多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不断冷冻,物体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没有止境
B.目前尚不知最低温是多少,最高温是多少
C.-373 ℃是低温的下限
D.现代技术达不到绝对零度
4.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如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烧瓶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此时有色水柱下端对应温度分别为(  )
A.20 ℃、80 ℃、64 ℃
B.20 ℃、80 ℃、68 ℃
C.80 ℃、20 ℃、32 ℃
D.80 ℃、20 ℃、34 ℃
1.温度和温标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1.(1)大量分子 (2)相互作用 2.状态 温度T
3.状态参量
知识点二
1.不再变化 2.热平衡 3.热学 4.温度
知识点三
1.(1)温度  (2)①0 100 2.(2)开尔文 (3)t+273.15 K
情景思辨
1.提示:温度通常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的测温的原理是热平衡定律。
2.(1)× (2)× (3)√ (4)√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典例1】 A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故A正确。
素养训练
1.C 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有压强、体积、温度,故选C。
2.ABD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不变,铜块静止在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密闭导热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其状态参量不再变化,即处于平衡态,A、B正确;刚刚放在教室中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加较多冰块的可乐,温度未达到稳定状态,则处于非平衡态,C错误;放在恒温房间中很久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84消毒液,其温度、体积等状态参量不再变化,处于平衡态,D正确。
要点二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因为体温计与人体温度相同,即达到了热平衡。
(2)体温计的示数继续上升,因为体温计玻璃泡的温度与水的温度不相同,没有达到热平衡。
【典例2】 ACD 两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标志就是它们的温度相同,或者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故A、C、D正确,B错误。
素养训练
1.D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或多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A错误;一个系统的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仅根据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不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B错误;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但是内能不一定相同,C错误,D正确。
2.AD 在系统不和外界交换能量的条件下,高温的铜块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的铁块吸收的热量,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一定相等,A、D正确,B错误;铜块和铁块的比热容不同,由比热容公式Q=cmΔt知,温度改变量相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同,故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C错误。
要点三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为313.15 K。
【典例3】 AB 由T=t+273 K可知,-33 ℃相当于240 K,A正确;由T=t+273 K可知ΔT=Δt,即热力学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B正确;因为绝对零度不能达到,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而摄氏温度可以取负值,C错误;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初态温度为t+273 K,末态温度为2t+273 K,故热力学温度也升高了t,D错误。
素养训练
 AC 温度计能测出被测物体的温度的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即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同,其示数也就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故A、C正确,D错误;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仍有示数,B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1.D 温标是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而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所以温度与温标不是一回事,A错误;热力学温度不可以取负值,B错误;根据T=t+273.15可知,摄氏温度升高3 ℃,则热力学温标升高3 K,C错误;热力学温标的分度与摄氏温标的分度是相等的,即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相等,D正确。
2.B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或多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A、B各自处于平衡态,但A、B接触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相同,B正确,D错误;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C错误。
3.ABC 根据绝对零度无法达到可知,温度不会不断下降,故A错误;目前已知最低温度为-273.15 ℃,故B、C错误;现代技术下,绝对零度无法达到,故D正确。
4.C 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内气体收缩,有色水柱下降。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可得A点对应80 ℃,D点对应2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每小格表示=4 ℃,则有色水柱下端对应温度为 20 ℃+3×4 ℃=32 ℃,故C正确,A、B、D错误。
6 / 6(共69张PPT)
1.温度和温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知道热力学系统
的状态参量。 2.了解温度计的原
理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掌
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掌握温度与温
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标的概念。(物理观
念)
2.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
氏温度的关系。(科学思维)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
(1)热力学系统:由 组成的研究对象叫作热力学系
统,简称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 的其他物体统称
外界。
大量分子 
相互作用 
2. 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 ,也需要用到一些物
理量,这些物理量叫作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状态参量有体积
V、压强p、 等。
3. 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
内各部分的 达到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平衡态,
否则就是非平衡态。
状态 
温度T 
状态参量 
知识点二 热平衡与温度
1. 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
状态参量 ,说明两个系统达到了平衡,这种平衡
叫作热平衡。
2. 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
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 。
3. 温度:热平衡中,表征“共同的 性质”的物理量。
4. 热平衡的性质: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
不再变化 
热平衡 
热学 
温度 
知识点三 温度计与温标
1. 温标
(1)定义:定量描述 的方法。
(2)温标的种类
①摄氏温标
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水的沸点为 ℃。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
份,每份算作1 ℃。
温度 
0 
100 
②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 ℃
为热力学温标的零值。
2.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1)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摄氏
度,符号为℃。
(2)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
是 ,符号为K。
(3)换算关系:T= 。
3. 温度计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系统)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种类很多,
常见的有水银温度计、金属电阻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热电偶温度
计等。
开尔文 
t+273.15 K 
【情景思辨】
1. 四季变换,阴晴冷暖,我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适当增减衣
物。某市某天的天气预报如下:明日天气多云转晴,最低温度20
℃,最高温度27 ℃。那么温度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平时用
的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呢?
提示:温度通常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的测温的原理是热平衡
定律。
2. 判断正误。
(1)表示系统的状态参量常用的有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温度。 ( × )
(2)热平衡时,两系统的温度相同,压强、体积也一定相同。
( × )
(3)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温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 √ )
(4)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1)体积V:系统的几何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
(2)压强p:系统的力学参量,它可以描述系统的力学性质。
(3)温度T:系统的热学参量,它可以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
2. 对热力学平衡态的理解
(1)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
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的
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
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
小变化。
【典例1】 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 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 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 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
固”状态
D. 温度、压强达到稳定值,但体积仍可变化
解析: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
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
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故A正确。
规律方法
解答平衡态问题的三个要点
(1)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2)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才达
到平衡态。
(3)系统处于平衡态时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1. 下列不是描述气体状态参量的物理量是(  )
A. 压强 B. 体积
C. 质量 D. 温度
解析: 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有压强、体积、温度,故选C。
2. (多选)下列各系统处于平衡态的是(  )
A. 放在0 ℃的房间里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
B. 静止在沸水中足够长时间的铜块
C. 刚刚放在教室中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加较多冰块的可乐
D. 放在恒温房间中很久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84消毒液
解析: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不变,铜块静止在沸水中足够长的时间,密闭导热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其状态参量不再变化,即处于平衡态,A、B正确;刚刚放在教室中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加较多冰块的可乐,温度未达到稳定状态,则处于非平衡态,C错误;放在恒温房间中很久的密闭导热容器中的84消毒液,其温度、体积等状态参量不再变化,处于平衡态,D正确。
要点二 热平衡与温度
【探究】
(1)用手心握住体温计玻璃泡,观察到体温计的示数逐渐上升。当
上升到36 ℃左右时,为什么不再上升?
提示:因为体温计与人体温度相同,即达到了热平衡。
(2)当把它立即放入40 ℃的水中时,你又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提示:体温计的示数继续上升,因为体温计玻璃泡的温度与水
的温度不相同,没有达到热平衡。
【归纳】
1. 对温度的理解
(1)宏观上
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上
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
动能的标志。
(3)与热平衡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
触时,它们相互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热量从高温系统传
递给低温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系统温度相同,达到一个
新的平衡状态。
2. 平衡态与热平衡的比较
研究 对象 (1)平衡态是对某一系统而言的
(2)热平衡是对两个接触的系统而言的
状态 性质 (1)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都处于平衡态,两个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不一定达到热平衡
(2)分别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系统在相互接触时,它们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直到温度相同时,两系统便达到了热平衡
判断 依据 (1)系统不受外界影响,状态参量不变,则该系统处于平衡态
(2)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则这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
3. 热平衡定律的意义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为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
【典例2】 (多选)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
B. 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 量体温时体温计需和身体接触5 min左右是为了让体温计跟身体达
到热平衡
D. 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解析:两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标志就是它们的温度相同,或者说它们的
冷热程度相同,故A、C、D正确,B错误。
规律方法
判断系统达到热平衡的两个方法
(1)根据两个相接触的系统的状态参量是否发生变化判断。若不发
生变化,则处于热平衡;若发生变化,则不处于热平衡。
(2)根据两个系统的温度是否相同判断。若相同,则处于热平衡;
若不相同,则不处于热平衡。
1.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B. 只要系统的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C.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内能一定相同
D.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解析: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或多
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A错误;一个系统的温度、压强、
体积都不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仅根据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不
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B错误;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
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但是内能不一定相同,C错
误,D正确。
2. (多选)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
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
A. 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放出的热量等于铁
块吸收的热量
B. 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放出的热量不等
于铁块吸收的热量
D.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
解析: 在系统不和外界交换能量的条件下,高温的铜块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的铁块吸收的热量,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一定相等,A、D正确,B错误;铜块和铁块的比热容不同,由比热容公式Q=cmΔt知,温度改变量相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同,故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C错误。
要点三 温度计与温标
【探究】
   某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儿子:“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
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其中的102度是指的华氏温度,40度是指的摄氏温度,同学们可以查
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把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
提示:40 ℃换算成热力学温度为313.15 K。
【归纳】
1.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处于热平衡,则A的温度等于
B的温度,这就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2.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比较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提出者 摄尔修斯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零度的规定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 -273.15 ℃,即绝对零度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温度名称 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温度符号 t T
单位名称 摄氏度 开尔文
单位符号 ℃ K
关系 T=t+273.15 K 粗略表示T=t+273 K 【典例3】 (多选)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3 ℃=240 K
B. 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 温度由t ℃升至2t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t+273 K
解析:由T=t+273 K可知,-33 ℃相当于240 K,A正确;由T=t+
273 K可知ΔT=Δt,即热力学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度的变化,温
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B正确;因为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故热力学温度不可能取负值,而摄氏温度可以取负值,C错误;用热
力学温度表示,初态温度为t+273 K,末态温度为2t+273 K,故热力
学温度也升高了t,D错误。
规律方法
对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的理解
(1)T=t+273.15 K是解决有关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问题的
基础。
(2)摄氏温度变化1 ℃与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是等效的,即ΔT=Δt,
而不是ΔT=Δt+273.15 K。
(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永远达不到,故热力学温
度不能出现负值,但摄氏温度可以出现负值。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
B. 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读不出示数
C. 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是它自身这个系统的温度,若它与被测系统达
到热平衡,这一示数也是被测系统的温度
D. 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总是被测系统的温度,无论是否达到热平衡
解析: 温度计能测出被测物体的温度的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即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同,其示数也就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故A、C正确,D错误;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仍有示数,B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关于温度与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与温标是一回事,所以热力学温标也称为热力学温度
B.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以取负值
C. 摄氏温度升高3 ℃,在热力学温标中温度升高276.15 K
D. 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相等
解析: 温标是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而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
热程度,所以温度与温标不是一回事,A错误;热力学温度不可以
取负值,B错误;根据T=t+273.15可知,摄氏温度升高3 ℃,则
热力学温标升高3 K,C错误;热力学温标的分度与摄氏温标的分
度是相等的,即热力学温度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每一度的大小
相等,D正确。
2.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系统各自处于平衡态,则两者接触的瞬间就能处于热平衡
B. 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
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 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 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解析: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或多
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A、B各自处于平衡态,但A、B接
触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
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相同,B正确,D错误;处于热平
衡的两个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C错误。
3. (多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不断冷冻,物体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没有止境
B. 目前尚不知最低温是多少,最高温是多少
C. -373 ℃是低温的下限
D. 现代技术达不到绝对零度
解析: 根据绝对零度无法达到可知,温度不会不断下降,故A错误;目前已知最低温度为-273.15 ℃,故B、C错误;现代技术下,绝对零度无法达到,故D正确。
4. 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装置。如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
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烧瓶
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
下变化。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A、D间刻度均匀分
布。由图可知,A、D及此时有色水柱下端对应温度分别为
(  )
A. 20 ℃、80 ℃、64 ℃ B. 20 ℃、80 ℃、68 ℃
C. 80 ℃、20 ℃、32 ℃ D. 80 ℃、20 ℃、34 ℃
解析: 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
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内气体收缩,
有色水柱下降。已知A、D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 ℃,可得A点对
应80 ℃,D点对应2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每小格表示
=4 ℃,则有色水柱下端对应温度为 20 ℃+3×4 ℃=32
℃,故C正确,A、B、D错误。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题组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 (多选)(2024·江西九江高二模拟)关于状态参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体积是几何参量 B. 压强是力学参量
C. 温度是热学参量 D. 压强是热学参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热学中,为了描述系统所处的状态,所用到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确定系统空间范围用到的体积,它是一个几何参量;确定外界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力的作用用到的压强,它是一个力学参量;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用到的温度,它是一个热学参量,故A、B、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  )
A. 定态平衡
B. 动态平衡
C. 分子静止
D. 只是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
解析: 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系
统的状态参量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A、C、D错误,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二 热平衡与温度
3. 如果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了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 )
A. 一定具有相同的压强
B. 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C. 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
D. 一定同时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
解析:B 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质”,
就是温度,或者说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
衡的物理量,故B正确,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多选)下列各个状态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
A. 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 ℃的房间里
B. 将铜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C. 电影院开空调5分钟内放映厅内的气体
D. 一个密闭绝热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运动容器内的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不随时间变化。冰水混合物在0 ℃的房间里,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处于平
衡态,故A正确;铜块在沸水中加热很长时间后,其温度、压强、
体积也不再变化,处于平衡态,故B正确;开空调5分钟内放映厅
内气体的温度、体积都要变化,不是处于平衡态,故C错误;密闭
绝热匀速运动的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时,容器内的气体的温度升高,
压强变大,其不是处于平衡态,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多选)关于温度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B. 摄氏温度变化1 ℃,热力学温度变化1 K
C. 摄氏温度1 ℃,对应热力学温度是1 K
D. 温度是分子势能的宏观标志
解析: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一定相同,故A正确;根据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T=273.15+t可知,摄氏温度变化1 ℃,热力学温度变化1 K,故B正确;摄氏温度1 ℃,对应热力学温度为274.15 K,故C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三 温度计与温标
6. 金华6月某天的最高温度为36 ℃,最低温度为27 ℃,用热力学温
标来表示金华这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为(  )
A. 36 K;9 K B. 309 K;9 K
C. 36 K;300 K D. 309 K;282 K
解析: 用热力学温标来表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T1=
273+t1=(273+36)K=309 K,T2=273+t2=(273+27)K=
300 K,最大温差为ΔT=T1-T2=309 K-300 K=9 K,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B. 取一空的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
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读出温
度计的示数
C. 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 ℃,即热力学温度4 K
D. 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摄氏温度4 ℃,即热力学温度277.15 K
7. (多选)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鱼儿仍在游动。为了
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
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但因隔着冰无法直接读数,把温
度计取出来,显示的也不再是原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A错误,B
正确;T=t+273.15 K=(4+273.15)K=277.15 K,C错误,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图所示的是四种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
且不能与容器壁或容器底接触,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解析:摄氏温度用t表示,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则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函数关系为T=t+273.15 K,由函数关系式可知,T-t图像的斜率为正值,且当T=0时, t为负值,故A、B、D错误,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多选)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
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系统了
B. 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 两处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 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两个系统原来温度相同而处于热平衡状态,分开后,
由于升高的温度相同,接触后两者仍处于热平衡状态,新的热平
衡状态下温度比以前升高了,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B、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多选)实际应用中,常用到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它是利用铜片
与铁片压合在一起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甲中双金属片被加热时,其弯曲程度会增大,
则下列各种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A. 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铜、铁两种热膨胀系
数不同的金属
B.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测量物质热胀冷缩的性
质来工作的
C. 由图甲可知,铜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铁的热膨胀系数
D. 由图乙可知,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为铜,外层一定为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双金属温度计是利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铜、铁两种金属制成的,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A、B正确;题图甲中,加热时,双金属片弯曲程度增大,即进一步向上弯曲,说明双金属片下层热膨胀系数较大,即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C正确;题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沿顺时针方向增大的,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温度计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其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在增大,故可以推断双金属片的内层一定是铁,外层一定是铜,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时,其读数为20 ℃;在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
数为80 ℃。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
实际温度为60 ℃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41 ℃,60 ℃ B. 21 ℃,40 ℃
C. 35 ℃,56 ℃ D. 35 ℃,3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此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
当它的示数为41 ℃时,它上升的格数为41-20=21,对应的实际
温度应为21× ℃=35 ℃;同理,当实际温度为60 ℃时,此温度
计应从20开始上升格数为=36,它的示数为36 ℃+20 ℃=56
℃,所以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图甲所示的是某金属丝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情况,把这
段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乙所示),用这段金属
丝做温度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
就得到一个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
阻都是不变的,电流表上代表t1、t2的两点,哪个点应该标在电流
比较大的位置上?
答案:t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知若R较小,则I较大,可确定
所标温度的高低。由题图甲可知t1<t2,RA<RB,由闭合电路欧姆
定律I=知连入RA时,电流I较大,对应t1,故t1应标在电流较
大的位置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家用温度计经常标有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把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 ℃,两温度之间分
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而华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
为32华氏温度,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华氏温度,中间分为180等
份,每一等份为1华氏温度。(本题所述皆为标准大气压下)
(1)温度每上升1 ℃,即上升多少华氏温度?
答案:1.8 华氏温度 
解析:1 ℃=华氏温度=1.8华氏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人的正常体温若取37 ℃,对应多少华氏温度?
答案:98.6华氏温度
解析: 37×1.8华氏温度+32华氏温度=98.6华氏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