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动物因为有了骨骼、肌肉关节才能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采灵动的世界。
示图“鹅在水中游”(解说: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百年年前就对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多观察,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了鹅这首诗)让学生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写的是鹅在水中的什么行为(嬉戏游水)。还有古人的诗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说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他们的运动和行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获得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概念:
(演示动物的一些行为)。
问:看一看:这些是动物的什么动作?这些动作统称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
问:想一想:你能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
(动物都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问:老虎的奔跑跳跃是动物的行为吗?老虎的凝神静卧呢?你还能说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总结: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动物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分类,请同学门阅读课本P65,思考、并讨论问题:动物的行为分为几种?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一、动物的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中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相关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每种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1)觅食行为
概念:是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意义:觅食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分四步:
第一步:在本节课堂上,通过演示“蚂蚁的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作出的假设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计划最周详可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步:播放视频“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范例,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第三步:让学生课后再对探究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并实施。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和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2)攻击行为
概念: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争斗的动物双方很少受到伤害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3)防御行为
概念:动物对付外来侵犯,保护自己或群体中其它个体的行为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4)领域行为
(5)节律行为
概念:动物的活动因适应环境中的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变动。
意义:动物的节律行为在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6)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求偶、占巢、交配、孵卵、哺育等)
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过渡语)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像蝗虫、带鱼、麻雀等。
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问:想一想,这些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它们又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及资料分析1—5,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
从动物的行为获得过程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特点:具有持久性
2、学习行为
概念: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三、群居动物一般具有社群行为
概念:是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社群行为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问:通过上面的观看和讨论,请同学小结一下我们认识了几种类型的动物的行为
演示:5种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问:请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动物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通信方式:指动物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视觉通信、听觉通信、化学通信等多种方式。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问:由于动物种类、运动方式等不同而导致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已经学过的几种动物行为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3、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件24张PPT。第九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摄 食 行 为动物的常见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节律行为繁殖行为1、动物常见的行为:摄食、攻击、防御、繁殖、领域、节律行为等。
2、先天性行为(本能)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⑴.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⑵.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黑猩猩钓取食物小鸟喂鱼母鸡抱窝蚯蚓走迷宫分析与讨论黑猩猩取食小狗允吸乳汁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婴儿吮奶哭笑排尿 这样的动作
是动物先天所不
具备的,要经过
后天的学习才能
得来的,我们称
之为是动物的学
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社群行为1、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特点:
⑴具有明显的组织 ⑵ 具有明确的分工 ⑶具有 明显的等级
3、常见动物:蚂蚁、大雁 、狒狒、狼、猴、斑马、
蜜蜂、象、麝香牛。
狒狒的群体生活
1.“首领”雄狒狒
2.“下级”雄狒狒
3.雌狒狒
4.幼狒狒动物的社群行为狒狒的群体生活:
这个群体中包括一个最占优
势的雄狒狒,许多雌狒狒和
它们的后代。还有属于下级
的雄狒狒。
最占优势的雄狒狒负责整个
群体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
斗,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
保卫这个群体。白蚁的群体生活:
由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组成。工蚁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但都不能生育。工蚁职能是建筑蚁巢、取食和喂养蚁王、蚁后、幼蚁和兵蚁;兵蚁善于撕咬,职能是守卫蚁穴,有敌害侵犯时,便张牙舞爪、恫吓敌人。蚁王的职能是和蚁后交尾,蚁后专门负责产卵。 蜜蜂的群体生活:
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一个群体中蜂王只有一个,体形细长,负责产卵。
雄蜂少数,身体粗壮,它一生的职责就是和蜂王交配,以至最后死亡。
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群居动物间的信息传递视觉通信:是具有视觉动物间最普遍的通信方式。听觉通信:在昆虫、鸟类和兽类中普遍存在,尤
其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种类。化学通信:依靠动物分泌化学物质进行的。动物的通讯方式群居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可以有效的获取食物;
可以更有效的防御捕食者。缺点:在食物缺乏时,种群内会出现斗争;
群居也容易造成传染病蔓延。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 某动物园里的狗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虎崽。狗的这种行为
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随堂练习:AA3.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数”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大山雀 B.蚯蚓 C.黑猩猩 D.山羊
5.社会行为是当前动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绵羊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蚂蚁的群体
DCB《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D、各成员之间都是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2、下列描述中,除哪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 )
A、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
B、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信息交流的方式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3、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苍蝇 ④蜜蜂 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4、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 B、社会行为
C、捕食行为 D、先天性行为
5、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7、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 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9、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蚯蚓走迷宫、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1、蚂蚁搬家、鸟类筑巢、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这些复杂行为的解释是( )
A、聪明 B、本能 C、学习 D、奇怪
1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 )行为
A、先天性 B、后天学习 C、取食 D、帮助
二、填空题
12、明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了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
展位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刺将猎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
判断的依据是 。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蹈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 。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DADBCC 7-12、CCCABA
二、填空题
12、(1)先天性行为 先天具有,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遗传物质
(3)社群 信息交流
(4)观察
课件5张PPT。鸟类迁徙有计划保护鸟类和栖息地。鼠类生活规律制定有效防鼠措施,保护农作物。训练家畜降低放牧的劳动强度,提供效率。新药的研制如鞣酸能止泻。课件6张PPT。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 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 法布尔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案例一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相信蜜蜂色盲之说,就无异是承认花卉的鲜艳色彩对蜂传授花粉并无吸引作用。于是他用颜色卡片进行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蜜蜂的确能分辨不同的颜色。案例二案例三廷伯根,英籍荷兰动物行为学家,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廷伯根对银鸥幼稚求食行为的研究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啄上的红斑引起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案例四四个案例之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