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5.液体(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5.液体(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21:54:23

文档简介

5.液体
题组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1.关于液体表面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
B.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D.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2.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3.(多选)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图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B.图乙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
C.图丙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D.图丁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
题组二 浸润和不浸润 毛细现象
4.(2024·河南开封高二期末)两端开口的洁净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中,管中液面如图所示,则(  )
A.该液体对玻璃是不浸润的
B.玻璃管竖直插入任何液体中,管中液面都会下降
C.减小管的直径,管中液面会上升
D.液体和玻璃间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5.(多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毛细现象
D.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表面张力
6.(多选)将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
A.液体对甲材料是浸润的
B.液体对乙材料是浸润的
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而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
D.若甲、乙两管的内径变小,则甲管内液面更低,乙管内液面更高
题组三 液晶
7.(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中间态,所以液晶实际上是一种非晶体
B.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是因为液晶分子尽管排列有序,但位置无序,可自由移动
C.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存在液晶态
D.天然存在的液晶很少,多数液晶是人工合成的
8.(多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晶体和液晶的特点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B.乙说,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丙说,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其光学性质与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D.丁说,液晶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9.(2024·江苏泰州高二期末)关于下列各图所对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是因为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B.图乙中玻璃容器中的小水银滴呈球形,是因为表面张力的缘故
C.图丙中插入水中的塑料笔芯内水面下降,说明水浸润塑料笔芯
D.图丁中拖拉机锄松土壤,是为了利用毛细现象将土壤里的水分引上来
10.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内,水银在烧杯中呈怎样的形状(如图所示)(  )
11.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液桥演示实验中,用两滴水珠在两个板间,搭起一座长约10 cm的液体桥。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液桥板间是不浸润的
B.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垂直
C.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
D.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指间用水拉出的液桥最多几毫米,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比在太空小
12.关于通电雾化玻璃,下列叙述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不通电时,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全反射,导致光线无法通过
B.不通电时,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干涉,导致光线无法通过
C.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方向发生了改变
D.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
13.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
A.天平仍然平衡
B.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破坏,左端下降
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形成一薄膜,此薄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把水或油灌入小口瓶时,常在瓶口中插入一根竹筷或玻璃棒,水或油就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而不会流到瓶外。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能否采用竹筷或玻璃棒?你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5.液体
1.D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故A错误;液体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错误,D正确;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由于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2.A 液体表面的分子数目较少,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因此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b部分液体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表面积缩小将细线绷紧,故呈现选项A中所示的形状,故A正确,B、C、D错误。
3.BCD 题图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结果,故A错误;题图乙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故B正确;题图丙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故C正确;题图丁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故D正确。
4.A 根据题图可知,液体与玻璃的附着层沿固体表面收缩,则该液体对玻璃是不浸润的,故A正确;玻璃管与其他液体有可能浸润,管中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不浸润液体中,减小管的直径,管中液面会进一步下降,故C错误;在不浸润现象中,液体和玻璃间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弱,故D错误。
5.BC 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不湿是不浸润现象,A错误;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因为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绷紧即减小表面积的作用,而体积相同情况下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呈球形,B正确;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是毛细现象,故C正确;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D错误。
6.BD 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细管中液面将上升,A错误,B正确;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C错误;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D正确。
7.BD 液晶是一种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液态晶体,它不是晶体更不是非晶体;液晶分子像晶体分子一样排列有序,但是它们又像液体分子一样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位置,即位置无序,所以液晶具有流动性;有些物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具有液晶态,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很少,多数液晶是人工合成的,故B、D正确。
8.AD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A正确;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但有固定的熔点,B错误;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C错误,D正确。
9.B 水黾可以停在水面,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缘故,故A错误;水银的表面张力比较大,同时水银和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比较小,这就导致了水银在接触到其他物体时,会尽可能地减少表面积,从而形成球状,故B正确;当一根内径很细的管垂直插入液体中,浸润液体在管里上升,而不浸润液体在管内下降,故C错误;拖拉机锄松土壤,是为了破坏毛细现象,减小水分蒸发,故D错误。
10.D 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水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决定,因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银的表面要收缩至最小,所以最终水银呈球形,D正确。
11.C 水和液桥板间是浸润的,若不浸润,则水不会附着在板上,无法形成液桥,故A错误;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故B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从而使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C正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指间用水拉出的液桥最多几毫米,是因为液体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较大,并不是因为表面张力比在太空小,故D错误。
12.D 由题意知,在自然条件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无规则排列,玻璃呈乳白色,即不透明,像一块毛玻璃,可知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漫反射,光线可以通过,但通过量较少,而且没有规律,A、B错误;通电以后,弥散分布的液晶分子迅速从无规则排列变为有规则排列,整个液晶层相当于一块普通的透明玻璃,可知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C错误,D正确。
13.C 铁丝在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之间形成一层膜,膜中分子密度小,分子稀疏,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即液膜的表面张力对铁丝产生向下的拉力作用,使天平左端下降,故C正确。
14.见解析
解析:水和油对竹筷或玻璃棒是浸润的,因此水和油可以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不能采用竹筷或玻璃棒,因为水银对竹筷或玻璃棒是不浸润的,但可以采用铅棒,因为水银对铅是浸润的。
2 / 35.液体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质及其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2.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毛细现象 1.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应用。(物理观念) 2.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概念,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学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毛细现象。(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1.表面层:液体表面有一层跟气体接触的    ,叫作表面层。
2.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r    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r    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
3.表面张力
(1)定义:使液体表面    的力。
(2)作用效果:使液体表面具有          。
(3)力的方向:总是跟液面    ,且与分界线    。
知识点二 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一种液体会     某种固体并    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    某种固体,      在这种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3)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
2.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的现象。
知识点三 液晶
1.概念:液晶是介于固态和    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    ,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      的性质。
2.特点
(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但在低温时液晶会凝固成    态,不仅分子的取向是有序的,而且分子      也是有序的。
(2)分子取向排列的液晶具有光学各向       。
3.出现液晶态的条件: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有些物质在特定的    范围之内具有液晶态;另一些物质,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时,在一定的    范围内具有液晶态。
4.应用
(1)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平板电视等   设备中。
(2)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薄片状液晶,这正是     的主要构成部分。
【情景思辨】
1.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如图所示。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距离和分子间作用力各有什么特点?
2.判断正误。
(1)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弱,易流动。(  )
(2)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浮力的作用结果。(  )
(3)液体与固体附着层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液体与固体之间浸润。(  )
(4)用内径极小的细玻璃管制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与实际气压相比偏高。(  )
(5)液晶的各向异性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这一条件时才表现出各向异性。(  )
要点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探究】
雨伞的伞面上有很多细小的孔,为什么下雨时,雨水不会从孔里漏下来?
【归纳】
1.液体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即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
2.分子间作用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所以说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4.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5.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典例1】 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C.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尝试解答:
1.湖面有一只小昆虫在水面跳来跳去却不沉下去,是因为小昆虫(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受到浮力
C.受到液体表面张力 D.受到液面对它的弹力
2.(多选)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处于松弛状态。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拿出来时环上留下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弛的,如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某侧的薄膜,观察到棉线的形状、图中所标的箭头方向合理的是(  )
要点二 浸润和不浸润 毛细现象
【探究】
如图所示,将靠得很近的两根木质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的碗中。
(1)你会发现两根筷子之间的水面会沿着筷子上升,这是为什么?
(2)若改变两根筷子之间的距离,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归纳】
1.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成因分析
(1)附着层内分子受力情况: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
(2)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稠密,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具有扩张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3)不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
2.毛细现象
(1)两种表现: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
(2)产生原因: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如图甲所示的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如图乙所示的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力,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
【典例2】 (多选)(2024·河南南阳高二期末)如图甲所示,将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洁净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高于水面,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高得更多。再将另一组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塑料笔芯竖直插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可以观察到笔芯中液面的高度低于水面,内径小的塑料笔芯中液面比水面低得更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够浸润玻璃管和塑料笔芯
B.水不能够浸润玻璃管但能浸润塑料笔芯
C.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
D.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
尝试解答:
规律总结
浸润现象的分析要点
(1)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所以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例如:水银不浸润玻璃,但浸润铅;水浸润玻璃,但不浸润石蜡。
(2)浸润和不浸润可以用附着层的液体分子的分布来解释,浸润的本质是扩展,不浸润的本质是收缩。
1.(多选)如图所示,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发生弯曲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2.(多选)下列对浸润及不浸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
B.单杠、双杠运动员上杠表演前,手及杠上涂镁粉,是因为水对镁粉浸润
C.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水对伞面不浸润
D.酒精灯的灯芯经常是用丝线做成的,因为酒精对丝线浸润
要点三 液晶
【探究】
如图所示,液晶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最初的电子手表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可视电话……液晶一步步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1)为什么“液体”和“晶体”联系在一起了?液晶到底是什么物质?
(2)液晶作为显示元件方面的用途已经深入到了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液晶显示器靠什么性质显示各种颜色?
【归纳】
1.液晶的特点
(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
(2)液晶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微小的外界变动都会改变分子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2.液晶的应用
(1)研究离子的渗透性。
(2)液晶显示。
【典例3】 (多选)关于晶体、液晶、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液晶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B.液晶就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所有性质
C.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D.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尝试解答:
1.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取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由于机身薄,省电,辐射低等优点深受用户的青睐,下列关于液晶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的液晶并不存在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同性
C.当某些液晶中渗入少量多色性染料后,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颜色
D.液晶的结构与液体的结构相同
2.护肤乳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层状液晶,则(  )
A.所有物质都能形成层状液晶
B.层状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C.层状液晶是液体与晶体的混合物
D.层状液晶不会随温度升高发生变化
1.(2024·天津武清高二期中)下面哪种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  )
A.一块泡沫飘在水面上
B.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
C.荷叶上的露珠呈球形
D.下雨天布制的伞不漏雨水
2.关于以下几幅图中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黾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
B.乙图中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丙图中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是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
D.丁图中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一种浸润现象
3.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  )
4.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中将发生上升或下降现象,现把粗细不同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或水银中,液柱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现象应是(  )
5.液体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1.薄层 2.略小于 略大于 引力 3.(1)绷紧
(2)收缩趋势 (3)相切 垂直
知识点二
1.(1)润湿 附着 (2)润湿 不会附着 (3)强
2.上升 下降
知识点三
1.液态 流动性 规则排列 2.(1)结晶 重心的位置
(2)异性 3.温度 浓度 4.(1)显示 (2)生物膜
情景思辨
1.提示: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在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1)√ (2)× (3)× (4)× (5)√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因为雨水将纱丝浸湿后,在纱丝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张力使雨水不会漏下来。
【典例1】 C 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故A错误;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而不是与液面垂直,故B错误;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故C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略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
素养训练
1.D 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面绷紧,小昆虫受到液面对它的弹力,故沉不下去,故选D。
2.AD 用烧热的针刺破上侧的薄膜,由于下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棉线向下弯曲,故选项A正确;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薄膜,不可能两侧都有张力,故选项B错误;用烧热的针刺破下侧的薄膜,由于上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棉线向上弯曲,故选项C错误,D正确。
要点二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因水和木质筷子是浸润的,当两根筷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毛细现象使得两根筷子之间的水面会沿着筷子上升。
(2)两根筷子间距离越小,水面升高的高度越大。
【典例2】 CD 水在玻璃管中液面会上升是浸润现象,水在塑料笔芯中液面会下降是不浸润现象,故A、B错误;甲图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高的高度比乙图内径小的塑料笔芯中液面比水面低的高度大,说明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故C正确;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素养训练
1.ACD 附着层Ⅰ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散趋势,C正确;附着层Ⅱ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D正确;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疏,表现为引力,A正确,B错误。
2.AB 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汗水可以通过棉线衣服蒸发出去,故A正确;单杠、双杠运动员上杠表演前,手及杠上涂镁粉,是因为水对镁粉浸润,可以吸收手部汗液,防止打滑,故B正确;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故C错误;酒精灯的灯芯经常是用棉线做成的,因为酒精对棉线浸润,对丝线不浸润,故D错误。
要点三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某些物质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又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作液晶。构成液晶的分子为有机分子,大多为棒状。
(2)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典例3】 CD 晶体属于典型的固体,其分子排列呈一定的点阵结构,有规律,而液晶分子的结构是介于液态的杂乱与晶体的规律排列之间的,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在光学等物理性质上又与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C、D正确。
素养训练
1.C 液晶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例如液晶也存在于生物结构中,故A错误;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异性,故B错误;当某些液晶中渗入少量多色性染料后,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颜色,故C正确;液晶是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结构与液体的结构不同,故D错误。
2.B 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成为层状液晶,只有少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为液晶,故A错误;层状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故B正确;层状液晶并不是指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而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单晶体各向异性的特性,故C错误;层状液晶是不稳定的,外界影响的微小变化,例如温度、电场等,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改变它的光学性质,故D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1.A 一块泡沫漂在水面上,是因为泡沫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对泡沫的浮力等于泡沫的重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无关,故A正确;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错误;荷叶上的露珠呈现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由于雨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虽然布伞有孔,但不漏水,与表面张力有关,故D错误。
2.B 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故A错误;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呈凹液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下降,呈凸液面,两种都属于毛细现象,故C错误;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浸润现象,故D错误。
3.B 液晶态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的性质。故B正确。
4.D 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附着层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小,液体分子间距较大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即液面下降,故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而且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高度越大,故A、C错误;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附着层内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大,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张的趋势,即在毛细管内上升,而且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越大,故D正确,B错误。
6 / 6(共74张PPT)
5.液体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质及其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2.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毛细现象 1.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应用。(物理观念)
2.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概念,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学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毛细现象。(科学思维)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1. 表面层:液体表面有一层跟气体接触的 ,叫作表面层。
2.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r r0,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在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r
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
薄层 
略小于 
略大
于 
引力 
3. 表面张力
(1)定义:使液体表面 的力。
(2)作用效果:使液体表面具有 。
(3)力的方向:总是跟液面 ,且与分界线 。
绷紧 
收缩趋势 
相切 
垂直 
知识点二 浸润和不浸润
1. 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一种液体会 某种固体并 在固体的表
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 某种固体, 在
这种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3)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 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
润固体。
2. 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
细管中 的现象。
润湿 
附着 
润湿 
不会附着 
强 
上升 
下降 
知识点三 液晶
1. 概念:液晶是介于固态和 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
体的 ,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 的
性质。
2. 特点
(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但在低温时液晶会凝固成
态,不仅分子的取向是有序的,而且分子 也
是有序的。
(2)分子取向排列的液晶具有光学各向 。
液态 
流动性 
规则排列 
结晶 
重心的位置 
异性 
3. 出现液晶态的条件:液晶是一种特殊物质。有些物质在特定的
范围之内具有液晶态;另一些物质,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时,
在一定的 范围内具有液晶态。
4. 应用
(1)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平板电视等 设备中。
(2)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薄片状
液晶,这正是 的主要构成部分。

度 
浓度 
显示 
生物膜 
【情景思辨】
1. 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如图所示。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
距离和分子间作用力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在平衡位置的距
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 判断正误。
(1)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弱,易流动。
( √ )
(2)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浮力的作用结果。 ( × )
(3)液体与固体附着层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液体与固体
之间浸润。 ( × )
(4)用内径极小的细玻璃管制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与实际气
压相比偏高。 ( × )
(5)液晶的各向异性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这一条件时才表现出
各向异性。 ( √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探究】
雨伞的伞面上有很多细小的孔,为什么下雨时,雨水不会从孔里
漏下来?
提示:因为雨水将纱丝浸湿后,在纱丝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张力使雨水不会漏下来。
【归纳】
1. 液体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
稀疏,即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
2. 分子间作用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
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 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
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所以说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作用
力作用的结果,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4. 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
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5. 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
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典例1】 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C. 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D.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
面张力
解析: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故A错误;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
相切,而不是与液面垂直,故B错误;硬币能够静止在水面上是液体
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故C正确;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
略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
1. 湖面有一只小昆虫在水面跳来跳去却不沉下去,是因为小昆虫
(  )
A. 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 受到浮力
C. 受到液体表面张力 D. 受到液面对它的弹力
解析: 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面绷紧,小昆虫受到液
面对它的弹力,故沉不下去,故选D。
2. (多选)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处于松弛状态。
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拿出来时环上留下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
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弛的,如图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某侧的薄
膜,观察到棉线的形状、图中所标的箭头方向合理的是(  )
解析: 用烧热的针刺破上侧的薄膜,由于下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棉线向下弯曲,故选项A正确;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薄
膜,不可能两侧都有张力,故选项B错误;用烧热的针刺破下侧的
薄膜,由于上侧薄膜中的表面张力,使棉线向上弯曲,故选项C错
误,D正确。
要点二 浸润和不浸润 毛细现象
【探究】
如图所示,将靠得很近的两根木质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的碗中。
(1)你会发现两根筷子之间的水面会沿着筷子上升,这是为什么?
提示:因水和木质筷子是浸润的,当两根筷子之间的距离很小
时,由于毛细现象使得两根筷子之间的水面会沿着筷子上升。
(2)若改变两根筷子之间的距离,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提示:两根筷子间距离越小,水面升高的高度越大。
【归纳】
1. 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成因分析
(1)附着层内分子受力情况: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
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
(2)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
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稠密,附着层
中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具有扩张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体
浸润固体。
(3)不浸润的成因:当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内
部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
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时表现为液
体不浸润固体。
2. 毛细现象
(1)两种表现: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下降。
(2)产生原因: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
系。如图甲所示的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
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
液面要比管外高;如图乙所示的是不
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
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力,因
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
【典例2】 (多选)(2024·河南南阳高二期末)如图甲所示,将内
径不同,两端开口的洁净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细玻璃
管中液面的高度高于水面,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面高得更多。
再将另一组内径不同、两端开口的塑料笔芯竖直插入水中,如图乙所
示,可以观察到笔芯中液面的高度低于水面,内径小的塑料笔芯中液
面比水面低得更多。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水能够浸润玻璃管和塑料笔芯
B. 水不能够浸润玻璃管但能浸润塑料笔芯
C. 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
D. 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
解析:水在玻璃管中液面会上升是浸润现象,水在塑料笔芯中液面会
下降是不浸润现象,故A、B错误;甲图内径小的玻璃管中液面比水
面高的高度比乙图内径小的塑料笔芯中液面比水面低的高度大,说明
甲图中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故C正确;
甲、乙两图都能说明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规律总结
浸润现象的分析要点
(1)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所以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例如:水银不浸润玻璃,但浸润
铅;水浸润玻璃,但不浸润石蜡。
(2)浸润和不浸润可以用附着层的液体分子的分布来解释,浸润的
本质是扩展,不浸润的本质是收缩。
1. (多选)如图所示,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发生弯曲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面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 表面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 附着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 附着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解析: 附着层Ⅰ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散趋势,C正确;附着层Ⅱ内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
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
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D正确;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疏,
表现为引力,A正确,B错误。
2. (多选)下列对浸润及不浸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
B. 单杠、双杠运动员上杠表演前,手及杠上涂镁粉,是因为水对镁
粉浸润
C. 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因为水
对伞面不浸润
D. 酒精灯的灯芯经常是用丝线做成的,因为酒精对丝线浸润
解析: 在夏季,人穿棉线衣服感觉舒适是因为汗水对棉线浸润,汗水可以通过棉线衣服蒸发出去,故A正确;单杠、双杠运动员上杠表演前,手及杠上涂镁粉,是因为水对镁粉浸润,可以吸收手部汗液,防止打滑,故B正确;布制的雨伞伞面能明显看到线的缝隙,但雨伞不漏雨水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故C错误;酒精灯的灯芯经常是用棉线做成的,因为酒精对棉线浸润,对丝线不浸润,故D错误。
要点三 液晶
【探究】
如图所示,液晶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最初的电子手表到如
今的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可视电话……液晶一步步地深入到我们
的生活中。
(1)为什么“液体”和“晶体”联系在一起了?液晶到底是什么
物质?
提示:某些物质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又与某
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作
液晶。构成液晶的分子为有机分子,大多为棒状。
(2)液晶作为显示元件方面的用途已经深入到了生物医学、电子工
业、航空工业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液晶显示器靠什么性质
显示各种颜色?
提示:液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归纳】
1. 液晶的特点
(1)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
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子的规则排列。
(2)液晶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异性,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微小
的外界变动都会改变分子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2. 液晶的应用
(1)研究离子的渗透性。
(2)液晶显示。
【典例3】 (多选)关于晶体、液晶、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和液晶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B. 液晶就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所有性质
C. 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D. 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解析:晶体属于典型的固体,其分子排列呈一定的点阵结构,有规
律,而液晶分子的结构是介于液态的杂乱与晶体的规律排列之间的,
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在光学等物理性质上又与晶体相似,具
有各向异性,C、D正确。
1.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取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由于机身薄,省电,
辐射低等优点深受用户的青睐,下列关于液晶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晶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的液晶并不存在
B.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同性
C. 当某些液晶中渗入少量多色性染料后,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对
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颜色
D. 液晶的结构与液体的结构相同
解析: 液晶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例如液晶也存在于生
物结构中,故A错误;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异
性,故B错误;当某些液晶中渗入少量多色性染料后,在不同的电
场强度下,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
颜色,故C正确;液晶是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结
构与液体的结构不同,故D错误。
2. 护肤乳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层状液晶,则(  )
A. 所有物质都能形成层状液晶
B. 层状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C. 层状液晶是液体与晶体的混合物
D. 层状液晶不会随温度升高发生变化
解析: 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成为层状液晶,只有少数物质在特
定条件下才能成为液晶,故A错误;层状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
异性,故B正确;层状液晶并不是指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而是一
种特殊的物质,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单晶体各向异性
的特性,故C错误;层状液晶是不稳定的,外界影响的微小变化,
例如温度、电场等,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改变它的光学性
质,故D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2024·天津武清高二期中)下面哪种现象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
(  )
A. 一块泡沫飘在水面上
B. 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
C. 荷叶上的露珠呈球形
D. 下雨天布制的伞不漏雨水
解析: 一块泡沫漂在水面上,是因为泡沫的密度小于水的密
度,水对泡沫的浮力等于泡沫的重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无关,故
A正确;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错误;
荷叶上的露珠呈现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由于雨
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虽然布伞有孔,但不漏水,与表面张力有
关,故D错误。
2. 关于以下几幅图中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水黾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
B. 乙图中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 丙图中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是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
D. 丁图中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一种浸润现象
解析: 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
在水面上行走,故A错误;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
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上
升,呈凹液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下降,呈凸液面,两种都属
于毛细现象,故C错误;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
会变钝,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浸润现象,故D错误。
3. 下列属于液晶分子示意图的是(  )
解析: 液晶态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晶体分
子的规则排列的性质。故B正确。
4. 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而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它们在毛细管
中将发生上升或下降现象,现把粗细不同的三根毛细管插入水或水
银中,液柱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现象应是(  )
解析: 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液体,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附着
层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小,液体分子间距较大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
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即液面下降,故不浸润
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而且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
的高度越大,故A、C错误;水对玻璃是浸润液体,浸润液体在毛
细管附着层内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大,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相互
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张的趋势,即在毛细管内上升,而且
毛细管越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越大,故D正确,B
错误。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题组一 液体的表面张力
1. 关于液体表面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
B. 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 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D. 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故A错误;液体由
于表面张力作用,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错误,D
正确;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由于分子间距
离较大,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
部分。若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图中的哪一
个(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液体表面的分子数目较少,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
体的表面积减小,因此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b部分液体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表面积缩小将细线绷紧,故呈现选项A中所示
的形状,故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多选)关于液体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图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B. 图乙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
生表面张力
C. 图丙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D. 图丁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题图甲中露珠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结果,故A错误;题图乙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故B正确;题图丙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故C正确;题图丁中液体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平行,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二 浸润和不浸润 毛细现象
4. (2024·河南开封高二期末)两端开口的洁净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
中,管中液面如图所示,则(  )
A. 该液体对玻璃是不浸润的
B. 玻璃管竖直插入任何液体中,管中液面都会下降
C. 减小管的直径,管中液面会上升
D. 液体和玻璃间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液体与玻璃的附着层沿固体表面收缩,
则该液体对玻璃是不浸润的,故A正确;玻璃管与其他液体有可能
浸润,管中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不浸润液体中,减小管的直
径,管中液面会进一步下降,故C错误;在不浸润现象中,液体和
玻璃间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弱,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多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不湿——毛细现象
B. 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 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毛细现象
D. 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表面张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不湿是不浸润现象,A错误;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因为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绷紧即减小表面积的作用,而体积相同情况下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呈球形,B正确;压紧土壤可以把地下水分引上来是毛细现象,故C正确;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多选)将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
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
A. 液体对甲材料是浸润的
B. 液体对乙材料是浸润的
C. 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而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
D. 若甲、乙两管的内径变小,则甲管内液面更低,乙管内液面更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细管中液面将上升,A错误,B正确;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C错误;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三 液晶
7. (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中间态,所以液晶实际上是一
种非晶体
B. 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是因为液晶分子尽管排列有序,但位置
无序,可自由移动
C. 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存在液晶态
D. 天然存在的液晶很少,多数液晶是人工合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液晶是一种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液态晶体,它不是晶体更不是非晶体;液晶分子像晶体分子一样排列有序,但是它们又像液体分子一样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位置,即位置无序,所以液晶具有流动性;有些物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具有液晶态,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很少,多数液晶是人工合成的,故B、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多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晶体和液
晶的特点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说,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B. 乙说,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
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 丙说,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其光学性质与多晶体相似,具有各
向异性
D. 丁说,液晶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
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A正确;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没
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但有固定的熔点,B错误;液晶是一种介
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
体一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江苏泰州高二期末)关于下列各图所对应现象的描述,正
确的是(  )
A. 图甲中水黾可以停在水面,是因为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B. 图乙中玻璃容器中的小水银滴呈球形,是因为表面张力的缘故
C. 图丙中插入水中的塑料笔芯内水面下降,说明水浸润塑料笔芯
D. 图丁中拖拉机锄松土壤,是为了利用毛细现象将土壤里的水分引
上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水黾可以停在水面,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缘故,
故A错误;水银的表面张力比较大,同时水银和空气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也比较小,这就导致了水银在接触到其他物体时,会尽可能地
减少表面积,从而形成球状,故B正确;当一根内径很细的管垂直
插入液体中,浸润液体在管里上升,而不浸润液体在管内下降,故
C错误;拖拉机锄松土壤,是为了破坏毛细现象,减小水分蒸发,
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内,水
银在烧杯中呈怎样的形状(如图所示)(  )
解析: 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水
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决定,因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银的表面
要收缩至最小,所以最终水银呈球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
课活动,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液桥演示实验中,用两滴
水珠在两个板间,搭起一座长约10 cm的液体桥。如图所示,关于
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和液桥板间是不浸润的
B. 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垂直
C.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
D.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指间用水拉出的液桥最多几毫
米,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比在太空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水和液桥板间是浸润的,若不浸润,则水不会附着在
板上,无法形成液桥,故A错误;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
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故B错误;由于液体
表面层的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从而使液体表面存
在张力,故C正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指间用水拉出的液桥最多
几毫米,是因为液体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较大,并不是因为表面
张力比在太空小,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关于通电雾化玻璃,下列叙述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不通电时,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全反射,导致光线无法通过
B. 不通电时,入射光在液晶层发生了干涉,导致光线无法通过
C. 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方向发生了改变
D. 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题意知,在自然条件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无规
则排列,玻璃呈乳白色,即不透明,像一块毛玻璃,可知入射光
在液晶层发生漫反射,光线可以通过,但通过量较少,而且没有
规律,A、B错误;通电以后,弥散分布的液晶分子迅速从无规则
排列变为有规则排列,整个液晶层相当于一块普通的透明玻璃,
可知通电时,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后按原有方向传播,C错误,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
A. 天平仍然平衡
B. 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破坏,左端下降
C. 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形成一薄膜,此薄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铁丝在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之间形成一层膜,膜中分
子密度小,分子稀疏,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
力,即液膜的表面张力对铁丝产生向下的拉力作用,使天平左端
下降,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把水或油灌入小口瓶时,常在瓶口中插入一根竹筷或玻璃棒,水
或油就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而不会流到瓶外。这是什么
道理?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能否采用竹筷或玻璃棒?你
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答案:见解析
解析:水和油对竹筷或玻璃棒是浸润的,因此水和油可以沿着竹
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不能采用竹
筷或玻璃棒,因为水银对竹筷或玻璃棒是不浸润的,但可以采用
铅棒,因为水银对铅是浸润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