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于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极大地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影响
2.下图是某学术讲座的通知。可以作为该学术讲座第一手史料的是( )
学术讲座 主题:大化改新 主讲人:薛教授 时间:2023年9月4日 地点: 图书馆三楼
A. 纪录片《古代日本》
B. 电视剧作品《大化改新》
C. 孝德天皇颁布的《改新之诏》
D. 薛教授所写的相关论文
3. 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 )
A. 效仿唐朝制度 B. 发起大化改新
C. 学习先进文化 D. 打击幕府统治
4. “(日本)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材料体现了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A. 挽救民族危机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发展封建经济 D. 改变社会性质
5. 某班同学在预习关于日本历史的相关内容时,做了下面两幅图。据此判断图中展示的内容( )
A. 使日本基本建立奴隶制
B. 导致日本成为中国属国
C. 推动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D. 加速幕府统治走向衰落
6. “日本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殊状况下”“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 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 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
7. [时空观念]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 参照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
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 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8.日本大化改新时,将中国的佛教、儒学、茶艺等引入日本,与日本文化融合并改造,变成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而宦官制度由于与日本社会不契合,所以日本未引入。这主要说明了日本民族( )
A. 具有盲目的媚外性
B. 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
C.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D. 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9.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伯利克里改革 B.梭伦改革
C.大化改新 D.法兰克王国改革
10.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
A.646年 B.11世纪末
C.12世纪晚期 D.13世纪末
11.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B.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2.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不久,日本就对它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材料中“第一位老师”指的是( )
A.埃及B.巴比伦 C.中国D.印度
13.(2020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东湾中学期中)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4.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
③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④改革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在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统一赋税
1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7.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环境逐步稳定下来,经济得到了发展
C.大化改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大化改新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的特点
18.下列卡片所反映的大事,在社会转型方面的相同作用是( )
卡片1
时间:公元前356年。
主要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经济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卡片2
时间:7世纪。
主要特点:学习唐朝典章制度。
内容: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A.都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
B.都从贵族时代世袭制过渡到科举制
C.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都从中央集权制向分封制转变
19.武士(下图)是日本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20.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延续了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21.“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
A.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的经验”指的是商鞅变法
B.日本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
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
22.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7.12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A.幕府与天皇并存 B.幕府首领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摆设
C.幕府首领由天皇任命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
2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24.7世纪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是( )
①大和基本统一日本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5.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6、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州中部兴起了一个叫作大和的古代国家。它大量吸收中国的先进技艺和大批移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646年,日本政府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统一日本的是哪个政权。
(2)结合材料二、三,说出日本是仿效哪个国家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改革。
(3)646年,进行改革的天皇是谁 他这次改革被称作什么?
(4)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成了世界经济大国。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再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三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族最显著的优点是什么。这给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答案
1-5ACCBC 6-10DDBCC 11-15CCDBC 16-20DCCBB 21-25BBCAB
26.(1)大和政权。
(2)中国。
(3)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4)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要善于学习他国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言之有理且符合题意即可)
27、(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①日本服饰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②日本的建筑学习了中国的建筑风格。③日本的文字和书法深受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影响,是在学习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3)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