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百家争鸣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老子和《道德经》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行。以上观点所属学派的代表著作是( )
A.《道德经》 B.《诗经》 C.《论语》 D.《韩非子》
2.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简而言之,即是( )
A.“仁者爱人”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核心知识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3.下面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兼爱非攻,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的《诗》《书》和《春秋》等,成为后世重要的教学内容
C.他坚持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他的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核心知识点——百家争鸣
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思想家们急于建功立业
C.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都想兼并其他国家
D.社会上文化枯竭,老百姓渴望思想家们繁荣文化
6.下面漫画描绘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某种局面,这种局面应是( )
A.国人暴动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数学兴趣小组和历史兴趣小组联合进行跨学科学习。数学兴趣小组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并讲解到,“0”左右两侧的数字分别是“负数”和“正数”,任何“正数”在数轴上都有其唯一对应的“负数”,并且二者在不同问题情境下可以相互转换。该示意图能体现历史学科知识中的( )
A.老子的辩证法 B.孔子的“仁”
C.荀子的“礼治” D.韩非的“法”
2.《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 )
A.主张因材施教的理念 B.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
C.注重道德教育的理念 D.重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学派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一位学者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列选项中的思想主流与儒、法、墨、道四家学派有关,其中体现了法家思想的是( )
A.关注社会——提出社会规则:平等、互利、兼爱
B.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法令、权术、威势
C.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D.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5.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的主要观点。(2分)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2分)
材料三 孔子创办私学,招收各个阶层的学员入学,宣称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成为有用之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四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让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虽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2分)
7.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我校七年级学生以“走进百家争鸣”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
【任务一 “鸣”之原】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1)根据材料一,简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2分)
【任务二“鸣”之物】
材料二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⑤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2)材料二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这些百家之言涉及哪些学派?(写出学派及其相应言论序号,两例即可)(2分)
【任务三“鸣”之功】
材料三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2分)
【任务四“鸣”之续】
(4)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个学派的治国之策来治理国家?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A 2.D 3.A 4.D 5.A 6.D
能力提优
1.A 2.B 3.D 4.B 5.C
6.(1)以德治民(或提倡“仁”的学说);(1分)温故而知新。(1分)
(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身学习。(2分,言之有理即可)
(3)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2分)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了有用之才等。(2分)
(4)苛政(1分)和任意刑杀(1分)。(言之有理即可)
7.(1)政治:社会动荡,诸侯国林立,学术氛围相对自由;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科技:科技取得较大进步;文化:私学兴起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与交流。(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儒家:①④;墨家:⑤;道家:②;法家:③。(写出两例即可,每例1分)
(3)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影响了各诸侯国的政治改革;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4)儒家。(2分)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分)(其他学派与主张相对应,言之有理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