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数轴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2 有理数
【教学目标】
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借助数轴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数轴,能正确画出数轴。
教学难点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新课导入】
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数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通过演示温度计如何抽象为数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在整个概念形成过程中贯穿类比的思想方法。
【新课讲解】
探究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
如图,我们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向东的方向,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于是点B表示柳树的位置,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柳树可以用点O右边,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B来表示。杨树可以用点O右边,与点O距离7.5个单位长度的点C来表示;槐树可以用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D来表示;电线杆可以用点O左边,与点O距离4.8个单位长度的点E来表示。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温度计上有刻度,我们可以方便地读出温度的度数,并且可以区分出是零上还是零下。
数轴的定义:在数学上,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三要素: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的画法:
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作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
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
第三步: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的三素缺一不可。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解答:所有图示均不正确,具体问题如下:(1)缺少明确的单位长度标识;(2)未标明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不一致。
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例3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解 如图所示。
练一练(请学生动手画,如做不完,作为回家的作业)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列成一行。
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所表示的数。
【拓展】: 如图,
(1)写出数轴上的A、B、C、D、E、F点表示的有理数。
(2)点G使线段BG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点H使线段HA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试求出点G、H表示的有理数。
解:(1)A点表示数-3,B点表示数5.5,C点表示数3,D点表示数-1.5,E点表示数-3.5,F点表示数0.
(2)B点表示数5.5,而G使线段BG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由于点G既可能在点B的左边,也可能在点B的右边,因此点G表示的数应该是5.5+0.8=6.3或5.5-0.8=4.7,也就是说点G表示的数是6.3或4.7.点H使线段HA的长度是单位长度的,点H可能在点A的左边也可能在其右边,因此点H表示的数是-3-=-或-3+=-,也就是说点H也有两解,表示的数是-或-.
【课堂小结】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掌握数轴的定义及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方法。
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原点表示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题1.2第3、4题。
思考:数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1.2.2数轴
例子 练习
投影 例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温度计上得到启发,引出数轴。数轴提供了数形结合的新天地,将运动的观点融入问题的解决中。主要是重在强调学生画数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