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3.3 海水的运动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3.3 海水的运动课件(4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06: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三章 第三节
地球上的水—海水的运动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新课导入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海啸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资料,描述潮汐规律在港口建设和航运中的应用。
4.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总结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难点导航
1.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基本概念及成因。
2.洋流对渔场分布和海洋航行的影响。
重点
1.理解寒暖流交汇对浮游生物繁殖的作用机制。
难点
目录
01
海浪
03
洋流
02
潮汐
海水运动的形式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海浪、潮汐、洋流
海浪
01
海浪的地理要素示意
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浪条件与人类活动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例如,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浪种类与表现形式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海浪灾害与海岸防护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浪作用力与海岸防护措施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案例——1953 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
案例——1953 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1 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潮汐
02
潮汐定义与形成原理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潮汐现象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潮间带采集养殖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潮汐能源发电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案例——钱塘江大潮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
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在海边的活动往往和海水运动密切相关;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相关预报查询海水运动的信息;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人们开展相应活动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 游泳 观潮 船舶进出港口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选在大潮时最好,并明确潮汐涨落的时间,选在涨潮前和退潮后为宜;
游泳:了解潮汐涨落的时间,最好避开涨潮和退潮时;
观潮:最好选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赶在涨潮时;
船舶进出港口:选在涨潮时为宜。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如游泳,除了潮汐外,还要了解海水的温度、深度、清洁状况和海底状况。
03
洋流
洋流的定义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的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的流量
洋流流向与性质分类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知识拓展——世界洋流分布图
知识拓展——世界洋流分布图(简图)
知识拓展——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分布(拓展)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是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拓展)
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 芬 兰 岛 位 于 北 美 大 陆 的 东 海 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课堂小结
小结
小结
课堂小练
2023年8月24日,日本当地时间13时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右图为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的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②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处的表层海水温度最低
D.④处为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
2.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海水运动
B.海水蒸发增加
C.提高海水密度
D.危害海洋生物
D
D
解析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②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③处纬度位置较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C错误;④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的渔场,D正确。所以选D。
2.答案:D
解析:日本排放核污水中含有有害成分,主要影响海洋生物,对海水运动、蒸发、密度影响不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3.“无风三尺浪”是对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涨落现象也属于海浪
B.风是形成海浪的唯一动力
C.风速与海浪大小呈正相关
D.海浪对渔业作业并无影响
4.下图为某海域等水温线和洋流分布示意图,甲洋流的流向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是( )
A.向北流,降低气温
B.向低纬流,增大湿度
C.向南流,减小湿度
D.向高纬流,升高气温
C
A
解析
3.答案:C
解析:风速与海浪大小呈正相关,C正确;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属于潮汐运动,A错误;风是形成海浪的主要动力,但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也能引起海浪,B错误;海浪造成的颠簸对海洋渔业作业有影响,D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等水温线的分布,越向北水温越高(向北为低纬度),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结合箭头所指方向,甲洋流向北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南半球的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故选A项。
5.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产生的
B.风暴潮不是海浪
C.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6.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D
C
解析
5.答案:D
解析:海浪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风力引起。风暴潮是巨大的海浪。海啸还可能由水下塌陷引起。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故选D。
6.答案:C
解析: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海浪、潮汐和洋流。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水下塌陷引起的巨浪。潮汐是海水受日月引力作用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晚上的涨落称为汐。
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读图,完成第1~2题。
7.图中( )
A.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B.大洋西岸的洋流流向均为自南向北
C.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寒流
D.大洋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8.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因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
B.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巴西沿海
C.c洋流水温较高,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D.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分布一定有影响
D
D
解析
7.答案:D
解析:读图,图中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A错。大洋西岸的洋流流向均为自北向南,B错。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暖流,C错。大洋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D对。
8.答案:D
解析:洋流对沿岸影响主要是对沿岸气候的影响,a洋流因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A错。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澳大利亚沿海,B错。c洋流水温较低,是寒流,C错。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分布一定有影响,D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