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e7d195523061f1c0c7fdb8e83abb5dcf03375f2c8b662a4106267E0752567F7A4243849C9E2D773FC6511ADD776D3461389E8BB5BAFBB3C937DB9AB1E09A294486DA4CCF35679A92315A5BDF0C7F02D8DAD7697BE53B7357BFB8AEC594E9E4B86CAF59AC800223893B661612E26580D37FB6A71D14A5C9DADE6EE83508C3165823F361BB7F998230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e7d195523061f1c0c7fdb8e83abb5dcf03375f2c8b662a4106267E0752567F7A4243849C9E2D773FC6511ADD776D3461389E8BB5BAFBB3C937DB9AB1E09A294486DA4CCF35679A92315A5BDF0C7F02D8DAD7697BE53B7357BFB8AEC594E9E4B86CAF59AC800223893B661612E26580D37FB6A71D14A5C9DADE6EE83508C3165823F361BB7F998230
01.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02. 掌握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
03. 能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一
50%
7%
43%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思考: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辐射能力最强的波长集中在哪个波段?)
可见光
01
紫外线
02
H2O
04
反射
05
CO2
03
散射
06
太阳辐射
1、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1)吸收作用
(2)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3)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有选择性)
特点:反射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无选择性)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光线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较大颗粒的尘埃等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无选择性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的天空
呈灰白色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云层越厚
反射能力越强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O3
CO2/H2O
地表
地表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3、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白天云层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1.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
射向地面
太
阳
辐
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吸收
地面受热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1.“太阳暖地面”
2.“大地暖大气”
大
气
增
温
射向地面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面
反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2】
大气受热增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量的75%-95%
大气吸收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1 .“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射向地面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3】
地面受热增温
保持地面温度
地面
大气受热增温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反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
保温
太阳
辐射
地面
大部分热能到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
增温
大气强烈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削弱
午后14时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
日出前后的气温为一天中的最低值。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
小结
1个根本:对流层(近地面)大气的 根本能量来源——
直接能量——
2个作用:削弱——
保温——
太阳暖大地
3个过程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4个辐射(由短到长):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 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对太阳,白天
大气对地面,夜晚
太阳辐射最强在12点,
一天中 地温最高在13点,
气温最高在14点,
气温最低在日出前后。
1、昼夜温差大小分析
(1)天气状况
(2)地势高低
(3)下垫面性质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为什么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
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所以晴天昼夜温差大。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面升温快;
(1)天气状况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活动: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
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是青藏高原的气温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为什么低?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温度低。
(2)地势高低
(3)下垫面性质
为什么海洋的昼夜温差比陆地小?
因为海洋与陆地的下垫面性质不同
海洋的比热容大,吸热与放热的速度慢,昼夜温差小。
陆地的比热容小,吸热和放热的速度快,昼夜温差大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还是多云的的夜晚?为什么?为什么人造烟幕可以抗霜?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贾思勰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人们采用了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等发展农业,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简要说明。
【应用·生产】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玻璃温室
----保温作用
短波
长波
“进得来,出不去”
大气的温室效应
【塑料膜、玻璃与CO2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而散失,使室内的温度高于外界,利于植物的快速生长。】
大气的保温作用
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
我们还能为延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应用:
请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至清晨近地面气温达到最低,故有“早穿皮袄”的现象。
果园铺沙或鹅卵石
①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②增加昼夜温差。
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合作用。
【实践】
宁夏中卫硒砂瓜
普罗旺斯葡萄庄园
鹅卵石铺就的葡萄甜梦
A
B
基础过关
1.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
A. 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保温效应增强
B.烟雾能阻挡太阳辐射达到地面
C.烟雾能使大气中水汽减少
D.烟雾的热量使大气增温
2.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A. 日出前黎明和日落后黄昏天空仍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C.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C
3.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图2—6),下面地区气温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a>b>d>c
C.b>a>c>d D.b>a>d>c
4、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陆地
A
陆地
B
海洋
C
海洋
D
D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A
C
强化训练
01
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
下 课
e7d195523061f1c0c7fdb8e83abb5dcf03375f2c8b662a4106267E0752567F7A4243849C9E2D773FC6511ADD776D3461389E8BB5BAFBB3C937DB9AB1E09A294486DA4CCF35679A92315A5BDF0C7F02D8DAD7697BE53B7357BFB8AEC594E9E4B86CAF59AC800223893B661612E26580D37FB6A71D14A5C9DADE6EE83508C3165823F361BB7F998230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程标准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1、大气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2、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什么?
3、据图,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热岛环流 、台湾海峡两岸风向差异的形成原因?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符合热力环流原理?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变化的?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师生互动
1、大气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下垫面性质(比热容)
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差异
师生互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据图,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
空气做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
空气做
水平运动
受热膨胀上升
冷却收缩下沉
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水平气流
高压流向低压
师生互动
成因简单
运动形式简单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热岛环流 。
城市
郊区
郊区
热
冷
冷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城市热岛环流
师生互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4、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台湾海峡两岸风向差异的形成原因?
冷
热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海风
东风
冷
热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陆风
西风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师生互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师生互动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符合热力环流原理?
谷风
山风
夜雨现象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师生互动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符合热力环流原理?
空调与暖气的位置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的变化?
气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的变化?
等压面
地面冷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的变化?
观察:等压面(线)的弯曲与高低气压之间有何规律?
高压:等压线向高空凸
低压:等压线向低空凸
高高低低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的变化?
高高低低
(1)判断①②③④⑤的气压高低状况?
(2)判断A、B两地的大气运动状况?
(3)判断A、B两地的冷热状况?
(4)判断A、B两地的天气状况?
④>①=②=③>⑤
高
低
热
冷
A下降、B上升
A冷、B热
A晴朗、B阴雨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热力环流是如何引起气压的变化?
高高低低
(1)甲地吹海风还是陆风?
(1)白天还是夜晚?
高
低
热
冷
海拔
50M
海风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呢?
2、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特点?对风有何影响?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有何特点?这种风存在于什么地方?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有何特点?这种风存在于什么地方?
5、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6、如何在等压线图中(P40活动)判断风向和风速大小?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师生互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呢?
热
冷
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低压
高压
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两地之间产生气压梯度
促使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2、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特点?对风有何影响?
与等压线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10
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等压线图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且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有何特点?这种风存在于什么地方?
500
hPa
498
496
494
492
490
488
486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高空的风
合力为0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地转偏向力
作用于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垂直于运动方向。
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有何特点?这种风存在于什么地方?
500
hPa
498
496
494
492
490
488
486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高空的风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有何特点?这种风存在于什么地方?
1010
hPa
1008
1006
1004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近地面的风
三个力
合力为0
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等压线图中如何判定风向
“左右手法则”
伸出左(右)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即风向。
南半球
北半球
1008
1006
1004
1002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的风
等压线图中如何判定风向
“左右手法则”
伸出左(右)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即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
南半球
北半球
1008
1006
1004
1002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的风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5、影响风向和风速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风速
大
小
风速快、风力大
风速慢、风力小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速快、风力大
摩擦力
风向、风速
大
小
风速慢、风力小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学
6、如何在等压线图中(P40活动)判断风向和风速大小?
等压线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2020年10月24日5:00气压图
2020年10月24日5:00风场图
中央气象台天气图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读某地近地面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图中MNOP四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
(2)MPN两地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是______。
(3)最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地方是________。
P
P
M、N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B
B
2.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2~3题。
3.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A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⑥或⑧ D.③或⑦
下图是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4~5题。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