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0 21:5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其中的符号转化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正数和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
通过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具体表示方法,并且深刻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题1: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发现正数位于原点的右侧,负数位于原点的左侧,而零位于原点处。
参考例子: 在数轴上表示温度时,遵循数学中的标准约定: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并位于原点右侧;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并位于原点左侧;零度温度则用零表示,恰好位于原点处。
【新课讲解】
二、探究1
问题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气温为―3℃~3℃。“―3”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答案:“―3”表示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
强调: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追问:“3”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
温差:3-(―3)=6
问题2:某年,我国花生产量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1.8%,而油菜籽产量则比上一年下降了2.7%。
追问1:“增长1.8%”是什么意思?
追问2:“增长-2.7%”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减少了2.7%.
问题3:夏新同学通过捡、卖废品,既保护了环境,又积攒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的部分收支情况。
收支情况表年月
日期 收入(+)或支出(-) 结余 注释
2日 3.50 8.5 卖废品
8日 -4.50 4.0 买圆珠笔、铅笔芯
12日 -5.20 -1.2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追问:结余中的“-1.2”是什么意思?
答案:欠同学1.2元
强调1: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像-3,-2.7%,-4.5,-1.2,……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负号“-”(负)的数叫作负数
强调2:“+”“—”叫作数的符号,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练习1:
1.在数-5,-2.8,0,,2016,3π中,负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是整数 D.0是什么数无法确定
答案:C
三、探究2
问题4: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
小华增长-1kg,
小强体重增长0kg.
追问:“增长-1”
答案:“负”与“正”相对。增长-1,就是减少1
问题5:例(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2)六个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
美国-6.4%,德国1.3%,
法国-2.4%,英国-3.5%,
意大利0.2%,中国7.5%.
追问: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追问:你能再举些生活中存在的有关正数、负数的例子吗?并将例子中的相关数据的意义给予解释。
练习2: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增加108.7mm,2009年比上年减少81.5mm,2008年比上年增加53.5mm.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解: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是:
2010年:+108.7mm;
2009年:-81.5mm;
2008年:+53.5mm.
【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点:
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发言:
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 1.1 第 1 - 3 题。
让学生观察生活,记录至少 5 组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解释其含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基本概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提升学生将正负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上仍有待加强。同时,需特别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难点,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改进:未来教学中,计划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与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