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藏戏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藏戏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19: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4、藏戏
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了解
藏戏的特色。
藏戏(英语:Tibetan opera,藏语: ),在西藏自治区称为“阿吉拉姆”,在青海省称为“南木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号为Ⅳ - 80 [2] 。
藏戏集神话、传说、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民间文学艺术与宗教仪式乐舞为一体。每逢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年和特定的宗教节日,都要举行大型藏戏汇演。常演剧目有“八大传统藏戏”之称,演出一般分为“顿”(开场祭神歌舞)、“雄”(正戏传奇)和“扎西”(祝福迎祥)三个部分。其表演手段高度程式化,有唱、舞、韵、白、表、技“六技” [2] 。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朗读课文
①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藏戏?
②你认为唐东杰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
看法。
③藏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我会读
脱缰 吞噬 王妃 敦厚 演绎 钹
哄堂大笑 青面獠牙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两面三刀
jiāng
shì
fēi
dūn


qióng
山南琼结
琼结,藏语意为“房屋悬起多层”。

______ 背包
______ 背诵
bèi
bēi

______ 鲜艳
______ 鲜见
xiǎn
xiān
他从背(bēi)包里取出课本,开始背(bèi) 诵今天所学的课文。
多音字

_______种子
_______耕种
zhòng
zhǒng

_______ 传奇
_______ 传记
zhuàn
chuán
这本传(zhuàn)记里记载了他充满传(chuán)奇色彩的一生。
多音字
结束—— 压抑—— 朴实—— 松散—— 缓慢—— 稀奇——
开始
华丽
紧凑
常见
晚会上,有的人穿得朴实典雅,有的人穿得华丽高贵。
迅速
放纵
近义词
结束—— 雄浑—— 柔顺—— 压抑—— 敦厚—— 稀奇——
完成
雄壮
压制
温顺

忠厚
稀罕

同学们,敦厚和忠厚你会用吗?
叔叔为人(忠厚 敦厚)老实,大家都很信任他。
农民具有(忠厚 敦厚)老实的特性。
反义词
___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___ 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___ 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___ 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C
A
B
D
A.优哉游哉 B. 两面三刀 C.开山鼻祖 D.身无分文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莞尔一笑 回眸一笑
形容笑的四字词语:哄堂大笑
词语搭配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面具
舞台形式
演出方式
演出形态
6
2
3
4
5
1
7
8
9
10
11
12
13
14
藏戏的起源
15
16
17
18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知特点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藏戏》中关于藏戏独特之处的片段。这一段文字通过三个连续的疑问句,突出了藏戏的独特性:世界上很少有剧种像藏戏一样戴着面具演出,很少有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也很少有剧种一部戏可以连续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这些特点使得藏戏在众多戏剧形式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排比句式:作者使用了三个连续的疑问句,如“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种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突出了藏戏的独特性。
详 解
2. 设问手法: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藏戏的独特之处,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藏戏特点的介绍。这种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藏戏与其他剧种的不同,如“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突出了藏戏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
详 解
这三段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三段话连用三个反问句式构成排比。
开篇新颖
增强气势
先声夺人
引出下文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默读第4—7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再连贯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
藏戏的起源
起因
经过
结果



“还是”在这里有什么效果?
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5



“还是”一词表示轻微转折,由藏戏的特点转为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该段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是”在这里有什么效果?
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5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
[吞噬]吞食。
[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第4~5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大笑。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藏戏的起源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经历有关。在很久以前,雅鲁藏布江上没有桥梁,江水湍急,许多牛皮船被掀翻,百姓过江时常常遭遇危险,甚至被江水吞噬。面对这样的困境,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立下宏愿,发誓要在江上建造桥梁,为民造福。然而,当时他一无所有,他的想法只招来人们的嘲笑。
1. 故事引入:作者通过讲述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引出藏戏的起源,这种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详 解
2. 细节描写:作者通过详细的描写,如“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过江的艰难和危险。
3.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唐东杰布的宏愿和人们的嘲笑,突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详 解
4.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唐东杰布的宏愿和人们的反应,作者表达了对唐东杰布的敬佩和对藏族文化的热爱。
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
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有人……有人……有人……”的排比句,充分说明了藏戏所起到的巨大的宣传带动作用。“从一个……走到另一个”“撒遍了雪域高原”说明演出范围之广,也说明藏戏已在藏族人民心中扎根。“一座接着一座”说明藏戏演出的成果和贡献之大。
加红字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讲述了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遇到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兄妹,他们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通过歌舞说唱的形式,他们表演宗教故事和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随着他们的演出,越来越多的观众被感动,纷纷捐钱捐物,甚至加入他们的行列,帮助建造铁索桥。随着一座座铁索桥的建成,藏戏也在雪域高原上广泛传播。最终,唐东杰布不仅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还成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 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身无分文”强调的是唐东杰布个人的所有,与他的贡献和成就——“58 座铁索桥”“藏戏的开山鼻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 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句话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________的形式,表演______________,劝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______________。
歌舞说唱
历史故事和传说
行善积德,出钱
出力,共同修桥
撒遍了雪域高原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遇到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兄妹,他们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通过表演宗教故事和历史传说,他们劝人行善积德,感动了许多人。观众们被他们的演出所感动,纷纷捐钱捐物,甚至加入他们的行列,帮助建造铁索桥。随着一座座铁索桥的建成,藏戏也在雪域高原上广泛传播。因此,唐东杰布通过藏戏不仅筹集到了建桥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还使得藏戏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推广。
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的特色。
戴着面具演出
(第8—14自然段)
演出没有舞台
(第15—16自然段)
一部戏演出三五天
(第17自然段)
对应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自由读第8—14自然段,思考: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请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面 具
形象突出
个性鲜明
8
9
10
11
13
14
12
讲述了关于唐东杰布出生的一个神奇传说:传说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和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表演中,唐东杰布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装饰有日月图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和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这些独特的外貌特征不仅展现了唐东杰布的传奇色彩,也为藏戏中他的形象增添了神秘和庄严。
藏戏戴着面具演出
——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国王
红色
威严
王妃
绿色
柔顺
巫女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妖魔
青面獠牙
压抑恐怖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的,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通过这些面具的颜色和形状,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人物 面具 代表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
白色
——
象征
夸张
形象突出
性格突出
红色
威严
绿色
柔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布或黄布
朴实敦厚
戴着面具演出
舞台形式
背景广阔
舞台简单
15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藏戏演出环境的独特之处:藏戏的艺人们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需要幕布、灯光和复杂的道具,只需要一鼓、一钹作为伴奏。他们席地而坐,演出形式简单而质朴。最重要的是,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这种演出方式不仅展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藏戏艺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观众的尊重。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演出方式
面具的重要作用
16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通过唱、说、跳等方式,在面具下演绎各种故事。藏戏的面具运用了象征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也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现在藏戏中,即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写出了藏戏艺人与观众的悠然自得、闲适快乐。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这种生活方式也反映在藏戏的表演中。藏戏的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和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时,观众在观看藏戏时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都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因此一出戏演上三五天毫不稀奇。这种独特的演出方式体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和藏族人民的生活态度。
研读第18自然段,了解藏戏的传承方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言传身教
一代一代
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传承方式
研读第18自然段,了解藏戏的传承方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言传身教
一代一代
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传承方式
③( )的演唱风格。
②( )的舞台;
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①( )的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及动作随意发挥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主要特点
形成过程
特色面具
传承方式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一戏多天
发誓架桥歌舞说唱
开山鼻祖
颜色形状
象征意义
身份代表
历史悠久
师传身授
代代相传
A .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B .指生活悠闲自在。
C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D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
咆哮
优哉游哉
两面三刀
随堂练习
课外练习
课后欣赏藏戏中的经典曲目,然后讲给同学听。
了解我国戏曲类的相关知识并收集整理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