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北地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干旱为西北地区突出特征。为此,西北地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思路,形成了如图所示的荒漠化治理模式,成效显著。图中a~d处依次填充正确的是( )
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②退耕还草,合理放牧
③土地荒漠化、沙漠化
④气候干旱,多风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
A.旱作农业区 B.灌溉农业区
C.河谷农业区 D.水田农业区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4.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河网密布 B.雪山连绵 C.干旱 D.平原广布
5.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是( )
A.河谷农业 B.旱地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6.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 )
A.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7.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8.《中国国家地理》曾评选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读“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位置分布图”。
对中国最美六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B.锡林郭勒草原地形平坦
C.祁连山草原黑土广布
D.伊犁草原终年气候寒冷
9.如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0.《航拍中国》第二季选取浙江、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省作为拍摄对象。
航拍时发现A省区自东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轮廓形状
11.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盆地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绿洲上
④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
B.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盆地
C.中心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D.受来自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
1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开发与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A.不断增加牛羊数量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过度开发矿产资源 D.防治土地荒漠化
14.如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气候湿润 B.河湖众多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沙漠广布
15.与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气候干旱,病虫害少
B.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C.光热条件好,水源充足
D.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16.西北地区( )
A.矿产资源较为缺乏
B.大体位于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祁连山和长城以南,大兴安岭以西
C.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D.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协调发展高质量】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千米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锁边合龙”,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在中国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德国或两个广东省的大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其自然环境总特征为 。
(2)读图,塔里木盆地边缘零散地分布有一些绿洲,其水源主要来自 ,这里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长绒棉等,请根据所学,分析此地发展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红柳树耐旱耐盐碱,深根系发达,枝条红褐色,叶片鳞片状,灰绿色,极小且密被蜡质,可减少蒸腾,穗状粉红花序,防风固沙能力突出,广泛分布于西北荒漠。
(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工程中种植的红柳树“叶片小且密被蜡质”体现红柳具有 (填“耐旱”或“喜湿”)的特点,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沙理念。
(4)除铺草方格、设高立式沙障外,塔克拉玛干沙漠还可以光伏治沙,据图文材料分析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自然环境优势有 。
(5)当地林草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批套种试验,即在红柳、梭梭树中间套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板蓝根、肉苁蓉等作物。请从经济或生态任选一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18.图1为塔里木盆地简图,图2为库尔勒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位于 山脉以南,盆地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河流多为 (选填“外流”或“内流”)河。
(2)择水而居,依水而生。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
【材料一】库尔勒香梨,被誉为“梨中珍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为库尔勒香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库尔勒市又被当地人称为“梨城”。
(3)库尔勒香梨品质高是由于库尔勒地处内陆,再加上高大的山脉阻挡,气候类型为 气候,库尔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而年降水量 (选填“多”或“少”),但是由于该地夏季气温高,其灌溉水源的补给主要来自 。
【材料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太阳能与风能的天然宝库。在“双碳”目标下,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疆成为新能源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4)塔里木盆地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通过 工程输往我国东部地区。材料二中的资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材料中所述项目的目的是 。
19.[自然生灵 动物保护]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爆火,影片中的土拨鼠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拨鼠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河西走廊的周边山地,如祁连山北麓海拔较高的草原和草甸区域,是甘肃土拨鼠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mm以下。
(2)河西走廊又被誉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其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 。
(3)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什么基地?宁夏平原又被誉为什么?
(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界的生灵。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保护环境?(答出一点)
20.读材料和地图完成问题。
材料:2022年3与12日,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若羌)通过动态验收,标志着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全线贯通。
(1)图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从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说明该沙漠形成的原因。
(2)说明塔里木盆地内的铁路分布特点及成因。
(3)通过其他铁路,塔里木内部的环形铁路线已经与兰新铁路和青藏铁路相连。盆地内部各城镇中,可能发展成为当地铁路枢纽的是 和 。
(4)图示地区有库尔勒香梨等多种优质水果生产,说明图示地区水果特别甜的地理原因。
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干旱为西北地区突出特征。为此,西北地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思路,形成了如图所示的荒漠化治理模式,成效显著。图中a~d处依次填充正确的是( )
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②退耕还草,合理放牧
③土地荒漠化、沙漠化
④气候干旱,多风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南北跨越纬度广,东西经度也很广,四大区域中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从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
【解答】解: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多风沙,所以a处填④;人为原因是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所以b处填①;生态问题就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所以c处填③;对于草原荒漠化地区,治理措施是退耕还草,合理放牧,所以d处填②。综上,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记我国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不均导致。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
A.旱作农业区 B.灌溉农业区
C.河谷农业区 D.水田农业区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B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陆,离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多为内流河,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有灌溉水源的地带,分布着众多的绿洲,绿洲是新疆的主要农业区。
【解答】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进行灌溉发展农业,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4.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河网密布 B.雪山连绵 C.干旱 D.平原广布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少雨,荒漠植被为主。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西北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故选:C。
【点评】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牢记作答。
5.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是( )
A.河谷农业 B.旱地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考点】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西北地区地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形成特色的绿洲农业,成为我国古老的灌溉农业区。
【解答】解: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属于灌溉农业,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
故选:D。
【点评】考查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牢记即可。
6.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 )
A.荒漠—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植被相应的变化就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
【解答】解: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受降水影响,植被越来越低矮稀疏,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规律。
故选:D。
【点评】考查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理解作答。
7.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
【解答】解:根据框架图的内容进行推断,由气候干旱这个特点反推出原因是②应为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为何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是因为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还有就是地形阻挡;气候干旱,说明降水少,③晴天多,光照充足,因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累积,又因为山地海拔高、夏季高温的原因,使得④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利用坎儿井引水灌溉,故吐鲁番种出中国最甜葡萄。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简单。
8.《中国国家地理》曾评选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读“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位置分布图”。
对中国最美六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呼伦贝尔东部草原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B.锡林郭勒草原地形平坦
C.祁连山草原黑土广布
D.伊犁草原终年气候寒冷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气候.
【答案】B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呼伦贝尔东部草原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故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该高原是我国最为平坦的高原;祁连山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为主;伊犁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9.如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西北地区由从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0.《航拍中国》第二季选取浙江、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省作为拍摄对象。
航拍时发现A省区自东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轮廓形状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A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景观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主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南北跨越纬度广,东西经度也很广,四大区域中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从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图中的A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A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海陆位置不同,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导致其植被景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的认识,题型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解答。
11.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盆地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绿洲上
④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C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
【解答】解:塔里木盆地河流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绿洲上,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2.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
B.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盆地
C.中心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D.受来自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
【考点】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C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
【解答】解: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故A错误;
塔里木盆地农业不发达,我国农业最发达的盆地是四川盆地,故B错误;
塔里木盆地中心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故C正确;
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开发与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A.不断增加牛羊数量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过度开发矿产资源 D.防治土地荒漠化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西北地区一部分地区由于大力发展种植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
【解答】解: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西北地区采取合理发展畜牧业、适度发展旅游业、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保护的措施,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4.如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气候湿润 B.河湖众多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沙漠广布
【考点】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答案】D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解答】解:塔里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河流稀少,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5.与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气候干旱,病虫害少
B.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C.光热条件好,水源充足
D.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考点】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D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与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的积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6.西北地区( )
A.矿产资源较为缺乏
B.大体位于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祁连山和长城以南,大兴安岭以西
C.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D.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考点】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C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我国西部非季风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协调发展高质量】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千米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锁边合龙”,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在中国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德国或两个广东省的大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其自然环境总特征为 干旱 。
(2)读图,塔里木盆地边缘零散地分布有一些绿洲,其水源主要来自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这里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长绒棉等,请根据所学,分析此地发展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
红柳树耐旱耐盐碱,深根系发达,枝条红褐色,叶片鳞片状,灰绿色,极小且密被蜡质,可减少蒸腾,穗状粉红花序,防风固沙能力突出,广泛分布于西北荒漠。
(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工程中种植的红柳树“叶片小且密被蜡质”体现红柳具有 耐旱 (填“耐旱”或“喜湿”)的特点,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沙理念。
(4)除铺草方格、设高立式沙障外,塔克拉玛干沙漠还可以光伏治沙,据图文材料分析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自然环境优势有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
(5)当地林草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批套种试验,即在红柳、梭梭树中间套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板蓝根、肉苁蓉等作物。请从经济或生态任选一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经济角度: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或生态角度: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干旱;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3)耐旱;
(4)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5)经济角度: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或生态角度: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解答】解:(1)塔里木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遥远,再加上周围高山环抱,海洋上水汽难以达到,降水稀少,所以干旱是该地区的总体特征。
(2)根据图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城市盆地边缘的绿洲上。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等。塔里木盆地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为长绒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可知,种植的红柳树根系发达,能将周围沙土固定,叶片小且密被蜡质,具有耐旱、根系发达的特点,有利于固定沙丘。
(4)由图和上述分析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面积广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是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自然环境优势。
(5)从经济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经济收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从生态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故答案为:
(1)干旱;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3)耐旱;
(4)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5)经济角度:增加经济收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或生态角度: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气候资料为材料,涉及四大地理分布、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和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自然环境优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18.图1为塔里木盆地简图,图2为库尔勒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位于 天山 山脉以南,盆地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河流多为 内流 (选填“外流”或“内流”)河。
(2)择水而居,依水而生。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盆地边缘 。
【材料一】库尔勒香梨,被誉为“梨中珍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为库尔勒香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库尔勒市又被当地人称为“梨城”。
(3)库尔勒香梨品质高是由于库尔勒地处内陆,再加上高大的山脉阻挡,气候类型为 温带大陆性 气候,库尔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 ;而年降水量 少 (选填“多”或“少”),但是由于该地夏季气温高,其灌溉水源的补给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
【材料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太阳能与风能的天然宝库。在“双碳”目标下,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疆成为新能源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4)塔里木盆地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通过 西气东输 工程输往我国东部地区。材料二中的资源属于 可再生资源 (选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材料中所述项目的目的是 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保障能源安全 。
【考点】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1)天山;内流;
(2)盆地边缘;
(3)温带大陆性;大;少;高山冰雪融水;
(4)西气东输;可再生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保障能源安全。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解答】解:(1)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以北,天山山脉以南地区。盆地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不适宜人类居住。只有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源较为充足,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受其影响,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当中。
(3)库尔勒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大的山脉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梨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所以库尔勒香梨质量高。库尔勒年降水量少,但是由于该地夏季气温高,附近高山上的大量冰雪得以融化,成为库尔勒香梨的灌溉水源的主要来源,水质优。
(4)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目前,塔里木盆地已经建成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据材料二“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太阳能与风能的天然宝库”可知,材料二中的资源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也都属于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
(1)天山;内流;
(2)盆地边缘;
(3)温带大陆性;大;少;高山冰雪融水;
(4)西气东输;可再生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保障能源安全。
【点评】本大题以塔里木盆地简图、库尔勒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塔里木盆地为位置、河流、人口分布、气候、农业、能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9.[自然生灵 动物保护]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爆火,影片中的土拨鼠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土拨鼠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河西走廊的周边山地,如祁连山北麓海拔较高的草原和草甸区域,是甘肃土拨鼠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干旱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 mm以下。
(2)河西走廊又被誉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其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高山冰雪融水 、 地下水 。
(3)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什么基地?宁夏平原又被誉为什么?
(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界的生灵。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保护环境?(答出一点)
【考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答案】(1)干旱;400;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畜牧业;“塞上江南”;
(4)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解答】解:(1)读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并且被重重山岭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2)读图可知,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除此之外,地下水也丰富,故河西走廊又被誉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其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得益于黄河的灌溉,形成了肥沃的绿洲,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宛如江南水乡,故宁夏平原又被称为“塞上江南”。
(4)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避免浪费水资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促进资源的再利用;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减少电器待机时间,合理使用空调等电器设备;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故答案为:
(1)干旱;400;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3)畜牧业;“塞上江南”;
(4)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
【点评】本题以西北地区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原因、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地形、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20.读材料和地图完成问题。
材料:2022年3与12日,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若羌)通过动态验收,标志着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全线贯通。
(1)图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从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说明该沙漠形成的原因。
(2)说明塔里木盆地内的铁路分布特点及成因。
(3)通过其他铁路,塔里木内部的环形铁路线已经与兰新铁路和青藏铁路相连。盆地内部各城镇中,可能发展成为当地铁路枢纽的是 库尔勒 和 若羌 。
(4)图示地区有库尔勒香梨等多种优质水果生产,说明图示地区水果特别甜的地理原因。
【考点】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湿润气流不易达到,气候干旱,形成沙漠;
(2)特点:沿盆地边缘分布。成因:盆地边缘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形成绿洲,城镇和人口众多;铁路线沿盆地边缘分布能连接各城镇,改善绿洲交通条件,客货运输需求大;
(3)库尔勒;若羌;
(4)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解答】解:(1)由图可知,和若铁路分布在新疆南部,穿过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该沙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植被缺乏,形成沙漠。
(2)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的铁路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因为盆地边缘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形成绿洲,城镇和人口众多;铁路线沿盆地边缘分布能连接各城镇,改善绿洲交通条件,客货运输需求大。
(3)由图可知,盆地内部各城镇中,可能发展成为当地铁路枢纽的是库尔勒和若羌,因为这两个城市位于两条铁路线的交汇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所以该地区有库尔勒香梨等多种优质水果生产。
故答案为: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湿润气流不易达到,气候干旱,形成沙漠;
(2)特点:沿盆地边缘分布。成因:盆地边缘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形成绿洲,城镇和人口众多;铁路线沿盆地边缘分布能连接各城镇,改善绿洲交通条件,客货运输需求大;
(3)库尔勒;若羌;
(4)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点评】本题以和若铁路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原因,盆地铁路分布的原因、新疆产优质水果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