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在世界中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为了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①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但不包括( )
A.协调人地关系
B.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C.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D.不承担相应国际事务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小
B.属于发达国家
C.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D.没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4.中国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维厚
③共建人关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
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有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B.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C.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是联合国的成员
6.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东、中、西部发展较为均衡
C.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7.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A.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参加G20峰会
C.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
D.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土耳其抗震救援
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我们可以做的是( )
A. B.
C. D.
10.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世界正在形成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B.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要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1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要进一步扩大
B.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
C.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D.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国的技术
12.下列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美国的70%
C.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多年居全球前列
D.中国经济发展不受疫情影响
13.我国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 )
A.12千米 B.12海里 C.120海里 D.200千米
14.国务院总理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中国人口太多,给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从资源量来看,中国地大物博
C.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财力、物力可观
D.中国人多,人多好办事
15.下列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 )
A.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城市居民迁居农村支援建设
C.东部居民大量迁居西部
D.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公民素质
16.从政治体制看,中国属于( )
A.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
17.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B.自然环境多样,资源分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18.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了中国是( )
A.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B.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19.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说明( )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B.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 )
A.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D.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在世界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为了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①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C
【分析】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促进了地区资源分配,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解答】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可得,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战略决策,都是为了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涵盖了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综上所述,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正在实施的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重大战略决策,理解解答。
2.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但不包括( )
A.协调人地关系
B.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C.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D.不承担相应国际事务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欧洲地区与国家.
【答案】D
【分析】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解答】解: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如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积极承担相应国际事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小
B.属于发达国家
C.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D.没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C
【分析】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显著。
【解答】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资源和环境压力大,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解答。
4.中国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维厚
③共建人关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
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向世界庄重宣示提前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展现的是国际责任,是大国担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有力抓手。
【解答】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也体现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各国有关。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了解我国的国情、仔细阅读材料是答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B.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C.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是联合国的成员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今天的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日益强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解答】解:A、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故B不符合题意;
B、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故C符合题意;
C、目前,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故D不符合题意。
D、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我国国情方面的基本情况,要理解记忆。
6.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东、中、西部发展较为均衡
C.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处于中低水平。
【解答】解: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BC错;近些年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探月技术和载人航天等方面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发展状况,理解答题即可。
7.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A.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参加G20峰会
C.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
D.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土耳其抗震救援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渐渐摆脱了以往的“弱国”心态,越来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解答】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参加G20峰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能看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只有“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土耳其抗震救援“看出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责任,理解答题即可,比较简单。
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时事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解答】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还不是发达国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中国的发展状况。
9.“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我们可以做的是( )
A. B.
C. D.
【考点】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C
【分析】农业稳,天下安,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让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也就会更足。
【解答】解:吃自助餐吃不了也要取很多、过生日时用蛋糕打仗、吃一口饭,不合胃口就扔掉会造成粮食浪费;就餐光盘行动有利于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故C正确,符合题意;ABD错误,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要求,理解解答。
10.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世界正在形成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B.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要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B
【分析】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解答】解:我国主要向发展中经济体出口技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显著增加,能源供应紧张,例如石油资源需大量向国外进口;我国主要向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再向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间产品;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现阶段也没有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状况,理解解答即可。
1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要进一步扩大
B.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
C.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D.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国的技术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国际合作.
【答案】C
【分析】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解答】解:为实现“中国梦”,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要进一步缩小,A项错误;
为实现“中国梦”,不仅要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同时也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对话,B项错误;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此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C项正确;
为实现“中国梦”,要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取长补短,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为实现“中国梦”所采取的措施,结合“中国梦”的核心内容理解解答即可,此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2.下列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美国的70%
C.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多年居全球前列
D.中国经济发展不受疫情影响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我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处于中低水平。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解答】解: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美国的70%,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多年居全球前列,中国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但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故选:D。
【点评】考查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理解作答。
13.我国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 )
A.12千米 B.12海里 C.120海里 D.200千米
【考点】中国的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
【答案】B
【分析】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分清楚千米与海里的不同.(1海里=1.852千米)
【解答】解: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记忆性试题,属于基础题.学生应加强记忆,完成相关知识学习.
14.国务院总理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中国人口太多,给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从资源量来看,中国地大物博
C.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财力、物力可观
D.中国人多,人多好办事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A
【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显著。
【解答】解:从温总理的话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它给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15.下列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 )
A.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城市居民迁居农村支援建设
C.东部居民大量迁居西部
D.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公民素质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解答】解: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是错误的,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城市居民迁居农村支援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东部居民大量迁居西部,西部地区有大量的不适宜居住地区和原生态地区,这些地区都不适宜人类居住;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公民素质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分析解答即可。
16.从政治体制看,中国属于( )
A.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政治体制看,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解答】解:从政治体制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的划分,理解答题即可,比较简单。
17.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B.自然环境多样,资源分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A
【分析】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解答】解: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各种资源分布比较不均,人均占有量也很少;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显著;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自然灾害频发。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解答。
18.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了中国是( )
A.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B.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解答】解: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这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不是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无法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做法,理解解答即可。
19.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说明( )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B.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C
【分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解答】解: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等,但还不如美国,故C正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明显的差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落后于所有发达国家,故A错误;“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并不能说明我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理解回答即可。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 )
A.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D.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考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B
【分析】我国是世界工厂、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PPP世界第一)、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大的领土纵深,远大的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较好的国家形象,良好的国民素质,军事科研水平和军事装备先进,国民军事训练好,节能环保技术发达,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兵力强国和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强国,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主要问题人均gdp6877美元(2014),离发达国家还很遥远。
【解答】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我国伟大的成就答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