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19: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稚子弄冰
课前导入
《稚子弄冰》是一首描写冬天孩子们嬉戏的诗歌。诗中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剜出冰块,用彩线穿成铮铮的冰锣。敲打声穿过树林,忽然冰锣敲碎,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诗歌通俗易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展示了儿童的善良、天真与可爱。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1.知作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 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释诗题
稚子弄冰
幼小的孩子
玩冰块
幼小的孩子在冬天玩冰块
主题概括:《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节奏:4,3
词语解释:
稚子:一种打击乐器幼小的孩子 。金盆:一般指铜盆。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自主翻译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翻译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取出,
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写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趣,也写出了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重点 难点
笔记时刻
“金、彩、银”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使画面更加活泼生动,充满意趣。
“脱、穿、敲”等动作,展现了儿童“弄冰”的过程,一个纯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自主翻译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大意
轻轻敲打冰块,犹如敲打玉磬,清脆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玉石一般破碎的声音。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自得其乐,也表现了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笔记时刻
以描绘声音为主,写出了孩子们“敲”冰块发出清脆声响时的得意,冰块碎地时的懊恼。
在玩冰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孩子在脱晓冰时
“穿”彩丝时
“敲”冰块发出清脆声响时
冰块“碎地”时
提示:
【拓展积累】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