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4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08: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人教版
课标要求 1.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2.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3.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正确认知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用途。2.综合思维:知道各种地图的特点及用途,了解电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区域认知: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对比各类地图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地图。4.地理实践力: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子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第三节,是在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应用地图的能力。教材通过对比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等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实用价值,为后续区域地理学习奠定实践基础。课标要求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并认识数字地图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化情境充满兴趣,但抽象概括能力仍在发展中。虽然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基础地图知识,但对地图的分类和实际应用缺乏系统认知。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在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方面需要重点指导。此外,城乡学生数字化工具使用经验差异较大,教学设计需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多样化活动提升课堂参与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理解比例尺与所表示范围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准确选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图。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子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与所表示范围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准确选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教师展示小明的旅行日记本:“2025年10月2日 星期一 晴今天刚到成都就遇上了麻烦:手机没电,导航用不了!幸好我带了两张地图。我打开《中国地形图》,但根本找不到景点,《成都地铁及景点图》却帮了我大忙。按图索骥,我坐4号线直达宽窄巷子。在景区领的《手绘地图》更是贴心,连"三大炮"小吃摊和熊猫邮局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晚上手机充好电后,爸爸还教我查实时路况找美食。这次旅行让我明白:选对地图,才能玩得尽兴!” 通过“小明的旅行日记”这一生活化情境,将抽象的地图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旅游经历结合,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设置手机没电如何找路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地图实用性的思考,为后续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新课讲授 选择合适的地图地图的种类教师:地图就像不同的“工具箱”——政区图帮我们划分行政区域,地形图展示山川起伏,而旅游图则是景点探索的秘籍。观察这些地图,它们的“语言”有何不同?选择合适的地图教师:小明在出发前想了解一些与本次旅游相关的信息,我们一起来他选择合适的地图。小明想知道成都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学生:中国地图。小明如果自驾旅游出行,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学生:交通图。小明想知道成都市有哪些旅游景点时,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学生:旅游景点分布图。小明想知道博物馆在成都市的哪个区,他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学生:行政区划图。去杜甫草堂博物馆游玩时,应该查阅什么地图?学生:博物馆导游图。小结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教师:相同图幅大小的两幅地图,呈现的信息详略情况有所差异,这是怎么造成的?对比中国地图和四川省地图,我们会发现: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概略。小结2: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要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二、数字地图的应用教师:小明在这次旅程中常乘坐地铁,他通过地铁站自动售票机上的数字地图,可以查询站点、换乘信息等。 小明打开手机地图查看路线,导航显示有一段路正处于拥堵状态。手机地图怎么知道哪里拥堵的呢?学生:阅读课本思与学,思考原因。教师:手机上的数字地图在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功能的支持下,通过手机地图的实时路况功能,我们可以像城市“指挥官”一样,随时调整路线避开拥堵。除了定位和导航,数字地图还有很多其他功能。(课件展示环境检测、生态修复、突发事件预警等作用)想一想:这种电子地图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优势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应用进行回答。活动题: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我国北京是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被称为“双奥之城”,奥运会结束后,各奥运场馆称为老百姓开展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广东省的小明计划寒假坐高铁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场馆。1、出发前,小明想了解所乘高铁的线路及其沿途经过的城市,他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2、到达北京后,小明想了解住宿地附近的美食店,他如何通过手机地图查找相关信息?3、到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小明要规划游览各个展馆,他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通过“帮小明选地图”的问答活动,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掌握地图分类标准(如交通图用于自驾、导游图用于景点游览)。让学生对比《中国地图》和《四川省地图》(相同图幅),通过观察"成都"在两图中的面积差异,直观理解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的规律。通过演示手机地图的实时路况功能,让学生感受地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如避开拥堵),渗透人地协调观念。讨论纸质地图会被电子地图完全取代吗,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地图的不可替代性(如无网络环境、军事用途等)。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最后师生在学生构图的基础上修改完整。 让学生既对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旅游情境贯穿始终,通过递进式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地图选择的系统思维。实物地图展示和手机操作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数字地图功能挖掘的深度上还可以加强。部分学生对纸质地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补充相关案例。整体上达到了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