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多变的天气
课标要求 区分 “天气” 和 “气候” 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认识天气对不同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不同区域环境特征的认知。综合思维:分析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学会识别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天气展开。教材从生活中人们对天气的谈论引入,阐述天气的概念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接着介绍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包括预报内容、天气符号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是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有一定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他们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概括及知识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准确说出天气的概念,区分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预报图。3、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
学习重点 1、天气的概念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学习难点 1、准确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运用天气知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现象视频、天气预报截图、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的案例图片等。12、常用天气符号卡片、小黑板(用于绘制简单天气预报图)。3、打印教材相关图片(图4.1-图4.6)用于学生小组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天气变化的视频,如晴天转暴雨的过程,提问:“刚刚视频中展现的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怎样描述这类现象?”
2.展示几幅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对天气的关注,引出本节课主题。 1.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天气的日常描述。 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天气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天气及其影响讲解(10 分钟) 展示教材图 4.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对话,总结人们描述天气的常用词汇,讲解天气的概念: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2.展示图 4.2,结合图片案例,分别从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讲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中的抢收,交通中的道路除冰等。
3. 提出问题 “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聆听教师讲解,理解天气概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尝试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通过图文结合和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天气概念及与气候的差异,认识天气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认识天气对生活的影响(8 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打印好的图4.2。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讨论天气还对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有影响?什么样的天气适合开展哪些户外活动?”
3.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4.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小组内成员积极讨论,结合图片和经验,分享天气对生活的其他影响及适合的户外活动。
2.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进行补充。 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对天气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天气预报讲解(12 分钟) 提问学生 “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最关注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天气预报通常要预告的内容,如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3.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 4.4),通过卡片展示、动画演示等方式,逐一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帮助学生识别。
4.展示电视天气预报截屏(图 4.3)和城市天气预报图(图 4.5),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包括天气符号的识别、城市位置与天气状况的对应等。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内容。
认真聆听讲解,观察图片和动画,记忆常用天气符号。
3.跟随教师引导,学习判读天气预报图。 通过多种直观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天气预报相关知识,掌握天气符号识别和天气预报图判读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10 分钟) 1.发放图 4.5,提出任务:“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 2023 年 2 月 7 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分组准备,进行模拟播报。
2.展示图 4.6,引导学生查询所在地天气预报的各项生活指数,思考如何根据这些指数和天气状况调整生活安排。
3.请学生分享所在地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及对课后活动安排的调整计划。 1.小组内成员合作,准备并进行模拟天气预报播报。
2.查询生活指数,思考并分享根据天气调整生活安排的想法。 通过模拟播报和生活应用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利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
课堂小结(3 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天气概念、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天气预报相关知识。
2.强调关注天气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完善笔记。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重点内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培养总结归纳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天气相关知识。视频、图片、案例及模拟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较好地理解了天气概念、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图。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概念区分不够清晰,在运用天气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时不够灵活。后续可增加相关对比练习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在小组活动组织中,可进一步优化流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提高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