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①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课前预习】
背景 ①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单凭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已不足以救国,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②《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活动 (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特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制造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事件,变法失败。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答案提示:改革官制。
探究二: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维新党人乃欲以无实权之君,抗积威之太后与盈廷之敌臣,其败也宜哉!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 只依靠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答案提示: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没有掌握实权;操之过急,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脱离群众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探究三:问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成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成变法失败了,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
A 观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以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危亡为目标,通过公车上书、办报讲学等推动变法,是典型的救亡图存爱国运动。
B 观点:两者均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侧重技术层面,戊戌变法则延伸到政治制度、教育文化等更深层次,虽侧重点不同,但核心都是通过学习西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C 观点:变法虽被顽固派镇压而失败,但意义深远:传播了民主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新式教育发展,培养了近代人才;也让更多人关注国家命运,唤醒了民族意识。
【课后检测】
1.(2025·重庆·中考真题)《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2.(2025·陕西·中考真题)刘古愚是近代陕西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办学校、出书报,认为只有行君主立宪之法,中国才能走上强国之路。这说明以刘古思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主张(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
3.(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4.(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宣传变法图强。这一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答案提示:BCB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①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课前预习】
背景 ①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单凭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已不足以救国,必须学习 ,开展 。 ②《 》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活动 (1)1895年春, 、 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 ,公车上书拉开了 。 维新人士在各地 ,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特的《国闻报》以“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 最有影响的报刊。
开始标志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经济 鼓励私人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制造了“ ”(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事件,变法失败。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 的觉醒,对 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探究二: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维新党人乃欲以无实权之君,抗积威之太后与盈廷之敌臣,其败也宜哉!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
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 只依靠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探究三:问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成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成变法失败了,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课后检测】
1.(2025·重庆·中考真题)《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2.(2025·陕西·中考真题)刘古愚是近代陕西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办学校、出书报,认为只有行君主立宪之法,中国才能走上强国之路。这说明以刘古思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主张(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
3.(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4.(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宣传变法图强。这一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