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1.3《测量气温》教学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分层作业+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1.3《测量气温》教学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分层作业+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1 23:21:2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3《测量气温》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 气温是指( )的空气温度。
A. 室内温暖处
B. 室外阴凉、通风处
C. 阳光直射处
2.测量气温时,气温计应放置在距离地面约( )的高度。
A. 0.5 米
B. 1.5 米
C. 2.5 米
3.使用气温计时,正确的手持方式是( )。
A. 手持玻璃泡
B. 手持气温计上端
C. 随便握住任何部位
4.测量气温时,需等待液柱( )后再读数。
A. 上升到最高处
B. 停止上升或下降
C. 刚开始变化
5.读数时,视线应与气温计的( )保持齐平。
A. 液柱顶端
B. 刻度线顶端
C. 玻璃泡底部
6.为了比较一天的气温变化,测量时间应( )。
A. 随意选择时间
B. 每天同一时间点
C. 只测中午一次
7.下列不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
A. 树荫下
B. 通风的走廊
C. 封闭的教室
8.一天中,通常气温最高的时间是( )。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9.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时,横轴一般表示( )。
A. 气温
B. 时间
C. 地点
10.测量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B. 液柱稳定后读数
C. 用手触碰玻璃泡
二、判断题
1.气温计放在阳光直射处测量更准确。( )
2.测量气温时,必须在每天同一地点进行。( )
3.读数时,视线高于液柱顶端会导致读数偏大。( )
4.一天中,清晨的气温通常比傍晚低。( )
5.教室外的气温和教室内的气温一定相同。( )
6.手持气温计的玻璃泡会影响测量结果。( )
7.测量气温时,等待 1 分钟液柱就会稳定。( )
8.柱状图能更直观地展示一天的气温变化。( )
9.隔一天测量一次气温也能反映一天的气温变化。( )
10.气温变化与太阳照射角度有关。( )
【能力提升】
三、综合探究
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了某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
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从早上开始,气温会慢慢 (选填“上升”或“降低”), 时气温达到最高,然后气温又逐渐地 (选填“上升”或“降低”)。
2.请你推测,当天18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
A.33°C B.30°C C.25°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B
3.B
4.B
5.A
6.B
7.C
8.B
9.B
10.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综合探究
1.上升 14 降低
2.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教科版(2025)科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课题 1.3 测量气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科学思维: 1.知道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探究实践: 1.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态度责任: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气温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选定五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生活体验: 提问:“早晨上学时感觉凉爽,中午却很热,这说明什么?”(气温随时间变化) 2.图片展示: 展示不同时间的室外场景(清晨、中午、傍晚),引导学生猜测气温差异。 3.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准确测量气温,探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学习气温测量的规范方法(8 分钟) 1.方法讲解: 结合课件演示,强调测量要点: 放置位置:室外阴凉、通风处,距离地面约 1.5 米(无百叶箱时选择类似环境)。 操作规范:手持气温计上端,不触碰玻璃泡;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视线与液柱顶端齐平。 2.误区警示: 提问:“为什么不能在阳光下或室内测量气温?”(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数据偏高,室内温度不代表室外真实气温) 3.模拟练习: 学生分组用气温计模型模拟测量,教师巡视纠正姿势(如握玻璃泡、视线歪斜等问题)。 活动二:测量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12 分钟) 1.分组任务: 确定测量时间点:清晨(如 8:00)、上午(如 10:00)、中午(如 12:00)、下午(如 14:00)、傍晚(如 16:00)。 明确测量地点:教师指定室外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走廊旁)。 2.测量要求: 小组分工:1 人持气温计,1 人观察液柱,1 人记录数据,1 人检查规范。 记录格式:在《气温测量记录表》中填写时间和对应气温(示例如下)。 3.实地测量: 各小组按时间点到指定区域测量,教师全程陪同,提醒安全和规范操作。 活动三: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5 分钟) 1.示范指导: 教师展示柱状图范例,讲解绘制方法: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气温,用不同高度的柱子表示对应温度。 2.学生绘制: 学生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柱状图,标注数据和时间。 三、研讨 1.我的记录和同学的记录相同吗?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2.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3.将多个涂色后的气温计模型图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样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四、拓展 1. 课后任务: “从放学后到睡觉前,每隔 2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记录一天中气温的最低点,明天分享结果。” 2.生活联系: 讨论:“知道气温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如合理穿衣、安排户外活动时间)
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测量时需将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距离地面约1.5米,手持上端不触碰玻璃泡,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我们还了解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可通过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等时间点测量并记录,绘制成柱状图来分析其变化规律。同时,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掌握气温变化。
板书设计 测量气温 测量气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 时间8点10点12点14点16点气温7 ℃9℃12℃13℃11℃
教学反思 测量气温是在学生认识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让学生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在一节课中无法全部完成,必须延伸到课外,甚至要延伸到第二天才能完成,有一些时间点可能正好是上课时间。三年级学生不可能自发地按要求完成上述任务,教师要做好课后活动的组织工作,可以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选定时间,不一定要严格选在整点时间和间隔2小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教科版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3课 测量气温
第一单元 天气
目录
情境与问题
1
探究与发现
2
研讨与拓展
3
回顾与复习
4
总结与评价
5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科学思维
知道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态度责任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气温的准确性。
科学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情境与问题
聚焦
早晨, 太阳还没升起, 感觉比较凉爽甚至寒冷;
中午, 太阳当空照, 天气变得暖和甚至炎热。
聚焦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怎样利用气温计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呢?气温变化有规律吗?
探索与法治
探索一:测量并记录气温
探索
测量气温时,要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放置在通风良好、不受阻挡的草坪上,气温计离地面 1.5 米。
没有百叶箱时,我们用简易的方法。
探索
单位符号
刻度
液柱
液泡
探索一:测量并记录气温
探索
探索一:测量并记录气温
探索
探索一:测量并记录气温
使用气温计时应注意:
①手持气温计的上端,不要触碰玻璃泡;
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③放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保持干燥;
④液柱高度稳定后再读数;
⑤读数时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探索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探索
去室外测量气温!
注意:
1.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2. 尽量轻声,不打扰别的班级上课。
3. 小组合作好,每人参与测量、读数。
4. 按照使用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探索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探索
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1.选择一天中的5个时间点(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测量时间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气温℃
20
23
28
30
25
探索三: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气温变化示意图
探索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在气温计模型图上涂色,表示液柱高度。试着把液柱顶端连一连,有什么发现?
研讨与拓展
研讨
1.我的记录和同学的记录相同吗?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研讨
2.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研讨
3.将多个涂色后的气温计模型图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样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拓展
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从放学后到睡觉前,继续每隔 2 小时测一次室外同一地点的气温,同时通过查阅天气资料,了解当地一天中气温的最低点。
回顾与学习
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知道: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测量时需将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距离地面约 1.5 米,手持上端不触碰玻璃泡,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2.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可通过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等时间点测量并记录,绘制成柱状图来分析其变化规律。
3.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掌握气温变化。
一、选择题。
练习
1.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尽量在同一地点记录
B.隔一天记录一次
C.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记录
B
一、选择题。
练习
2.我们使用气温计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B.等气温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读数
C.用测得的某一时刻的温度代表这一天的气温
C
一、选择题。
练习
3.下列对气温计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持气温计的玻璃泡
B.放置到测量环境内,待温度计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C.读数时,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A
二、判断题。
练习
1.要等到气温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
2.观察气温时,我们的视线必须与气温计的液面相平。 ( )
3.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
4.室外温度一定比室内温度高。 ( )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出现在中午。( )


×
×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评价
谢谢观看!
THANKS
教科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