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课件+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1.1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课件+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9 12:10:04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不同方向看单个物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RJ
建立观察方位与所见形状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具体物体(如玩具熊猫)所看到的形状。
能描述方向与所见形状的对应关系(如左右视角特征)。
建立观察方位(前、后、左、右)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对应关系。
准确描述相对两个方向视角特征。
通过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数学语言表达。
你从这首古诗中悟得了什么道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实物观察,建立对应关系
分析题意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活动要求:4人一组围坐,熊猫玩具放中间,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并记录。
和同伴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样子?
分析题意
看一看:从你的方向,描述熊猫的样子(如:“我看到熊猫的______,它的腿朝向______”)。
记一记:完成学习任务单里表格:
观察方向 看到的部位 特征(如腿的方向)
小明
小丽
小红
小亮
下面左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分析题意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我站在大熊猫玩具的后面,能看到它的背。
我站在大熊猫玩具的前面,能看到它的脸和四肢。
小红
小丽
小亮
小明
从左边和右边看到的样子很相似,该怎么区分呢?
我站在大熊猫玩具的左面,能看到它的侧脸,它的两条腿朝右,耳朵上戴了蝴蝶结。
我站在大熊猫玩具的右面,能看到它的侧脸,它的两条腿朝左,耳朵上没有戴蝴蝶结。
小红
小丽
小亮
小明
相似的部分,要仔细查找区别,说明特征。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 ) ( ) ( ) ( )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下面左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深化理解观察方向和和物体特征的对应关系。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 ) ( ) ( ) ( )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因为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的。
下面四位同学看同一个熊猫玩具,看到的样子为什么不同?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 ) ( ) ( ) ( )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的方向和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再照上面的样子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品。
记一记:完成学习任务单里表格:
观察物品 观察的方向 看到的图形形状
活动要求:4人一组,观察准备好的物体,从不同方向(正面,左右,上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特征。
学会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能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特征。
为什么“各不同”,为什么识不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A.
1. 看到的是( )。
B.
C.
B
A.
2.如图,小鸟看到的图形是( )。
B.
C.
C
3.如图所示,乐乐从房子前走过,他看到房子的先后顺序是( )。
B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4.填一填。
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和是7。
小明看到的数是( )。
小红看到的数是( )。
小亮看到的数是( )。
小红
小亮
小明
1
6
4
7-1=6
7-3=4
2.可以依据看形状的特征,推断观察者的方向。
1.观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1. 绘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
2. 完成《分层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时 不同方向看单个物体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人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观察物体
课 题 第1课时 不同方向看单个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具体物体(如玩具熊猫)所看到的形状。
能描述方向与所见形状的对应关系(如左右视角特征)。
建立观察方位与所见形状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素养能力:
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活动,发展方位与形状对应的空间感知能力。
语言表达:结合观察结果,清晰描述不同方向的物体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观察方位(前、后、左、右)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对应关系。
难点:准确描述左右视角特征(如“左面看到熊猫右腿朝前”),理解圆柱侧面可能显示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兴趣,激活已有观察经验,自然引出核心问题。
1.出示熊猫玩具提问:"小明看到熊猫的脸,小红看到熊猫的背,为什么不同?"
2.指名4名学生分别站熊猫前、后、左、右描述所见
3.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实物观察,建立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物观察,亲身体验"方向不同所见不同",建立方位与形状的直观联系1.分组操作:
(1)4人一组围坐,熊猫放中间,明晰观察要求,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熊猫的哪一部分,是什么的样子。
独立完成记录单:"从____方向看到熊猫的____"。
4人轮流交换观察位置,说一说看到样子。
2.全班交流:
(1)对比前/后视角差异:"讨论为什么看到完全不同的部位?"
(2)辨析左/右视角:"小丽(左面)看到的熊猫腿朝哪边?为什么?"
完成小结: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教学p2页第(1)题:
1.完成教材P2例1:下面左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不同?
独立完成:观察"左边四幅图特点,结合右图说一说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组织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样子。
2.关键讨论:"小丽(左)和小红(右)看到的熊猫有什么本质区别?"(腿的朝向相反
板书核心对应关系:前面 → 主要特征(脸)
后面 → 背部特征
左面 → 右侧身体(右腿朝前)
右面 → 左侧身体(左腿朝前)
小结:辨认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一个具体物体(如大熊猫玩具)所看到的形状,理解观察结果因位置而异。
学习任务二:深化理解,观察方向和物体特征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将建立的位置关系和生活中的实例现象对应起来,深化观察物体方法,培养空间转换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借“盲人摸象”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局部观察导致片面认知”,渗透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将实物经验抽象为空间思维。
教学步骤: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故事片段,提问:“盲人们为什么争论?”
(2)学生观察盲人摸象结果,思考产生原因

(3)总结:众盲人只摸到象体的一部分,因而各执异说,他们的说法都是拍脑门,片面的。观察物体也是如此,在每一个方向只能看到这个方向的特征。
2.联系观察活动:提问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不同?明确“我们观察熊猫时,每个方向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部分?”
得到结论:因为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的。
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的方向和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小结:“观察物体时,每个方向只能看到该方向的局部特征,要全面认识需多角度观察。”
学习任务三:分层练习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从实物到抽象图形逐步深化空间对应关系,培养应用意识。
1.基础练习(课件题目):
辨认方向:如“小鸟看到的是哪幅图?”(选B)。
2.推理挑战(课件题目):
空间路径:乐乐路过房子的顺序(③①② → 选B)。
3.正方体数字推理(教材P2做一做):
小明对面是6(7-1=6),小红对面是4(7-3=4),小亮对面是3(7-4=3)。
4.生活应用:
展示茶壶照片,描述从正面、侧面看到的特征(渗透圆柱侧面可显长方形)。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渗透相对位置概念,为后续学习铺垫,拓展空间思维。
思考:"如果熊猫转个身,现在从左面会看到什么?"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结构化梳理知识,强化核心概念。
学生总结:"今天我学会了从____方向看物体会看到____"
教师提炼:"观察物体就像拍照,位置决定画面!"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不同方向看单个物体
→ 前:熊猫的脸(正对)
→ 后:熊猫的背部
→ 左:右侧身体(右腿朝前)
→ 右:左侧身体(左腿朝前)
核心:位置不同 →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