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同步练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同步练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9 16: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诗词三首》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B. 歧路(qí) 冰塞川(sāi) 济沧海(jì)
C.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低绮户(qǐ)
D. 婵娟(chán) 踌躇(chóu) 侧畔(pàn)
2. 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手法写出宴席的奢华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对仕途的期待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
D.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悲观失望
4. 下列对《水调歌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诗句,表现诗人豪放的性格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写月光流转,暗示诗人彻夜未眠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是李白的组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B. 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刘禹锡是中唐诗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他的七言律诗
D. 这三首诗词都创作于唐朝,表达了诗人各自的人生感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
(3)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4)________,何似在人间。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7. 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___,词中"但愿人长久,________"是千古名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典故。
(三)简答题(10分)
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9. 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刻哲理?(6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 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1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典故?(4分)
13. 分析最后两句诗的表达效果。(4分)
1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 这首词与《水调歌头》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点?(3分)
16.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4分)
17. "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8. 比较《水调歌头》和《定风波》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仿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式,以"理想"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20. 仿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式,以"友谊"为主题写一个句子。(5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请以"诗词中的智慧"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结合其中一首诗词,表达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A
解析:B项"冰塞川"的"塞"应读sè;C项"低绮户"的"绮"应读qǐ;D项"踌躇"的"躇"应读chú。
2. D
解析:A项"拔剑"应为"拔剑";B项"太行"应为"太行";C项"长向"应为"长向"。
3. D
解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不是悲观失望。
4. A
解析:这句化用屈原《天问》的意境,不是李白诗句。
5. D
解析:《水调歌头》创作于北宋,不是唐朝。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垂钓碧溪上
(4)起舞弄清影
(5)病树前头万木春
7.
(1)李白 唐
(2)苏轼 千里共婵娟
(3)怀旧空吟闻笛赋
(三)简答题(10分)
8.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1分)和豪迈的气概(1分),对未来充满希望(1分),相信自己终能实现理想(1分)。
9.
这句话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2分),说明悲欢离合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规律(2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超脱的人生态度(2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10.
表现了诗人内心苦闷(1分)、茫然无措的心情(2分)。
11.
运用了象征手法(1分),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分)。
12.
姜太公钓鱼遇周文王(2分);伊尹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后被商汤任用(2分)。
13.
这两句诗气势磅礴(1分),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1分)和豪迈的气概(1分),是全诗的点睛之笔(1分)。
14.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2分),对现实的不满(1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15.
都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和超脱旷达的胸怀(2分)。
16.
表现了词人不畏艰难(1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2分),以及笑对人生的豁达胸怀(1分)。
17.
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心境(2分),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2分)。
18.
相同点: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不同点:《水调歌头》偏重抒情,《定风波》偏重哲理(3分)。
三、语言运用(30分)
(一)仿写句子(10分)
19.
示例:壮志凌云终有日,高歌猛进闯天涯(5分。句式相似2分,意境优美2分,主题明确1分)
20.
示例:但愿情长在,万里若比邻(5分。句式相似2分,意义合理2分,主题明确1分)
(二)写作练习(20分)
21.
评分标准:
内容充实,感悟深刻(5分);
结合诗词内容分析(5分);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5分);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