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入门课。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 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 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过“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认识棱镜 ”“光的反射 ”“制作潜望镜 ”等 内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认识光源→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传播的是什么→光传播的速度。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光来自光源。探究并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是传播 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较细的激光束抽象概括出光线模型,能运用光线分析 光的传播现象,体会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 件,强化使用证据的意识。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现象,提高用实验法获取证据 的意识;能分析、处理信息,能用书面或口头语言概括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 对探究过程和结论作出解释。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认识到不能绝对 化地理解科学规律。通过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现代工程中 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一张校园操场图片或小区一角图片(画面里有楼房、大树等)导入。提出 问题: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测量我们熟悉的旗杆、楼房、大树的高度?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校园 、家园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故从这个角度巧 妙设计问题;通过测量高度,渗透测量过程中对光的巧妙运用以及光沿直线传播 的知识; 渗透一定的跨学科思想。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光源
出示一些与光相关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点燃的蜡烛、冉冉升起的太阳等都能发光,而明月 和镜子不发光。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针对性训练:电灯、萤火虫、放映电影时的银幕、明晃晃的水池,属于光源
的是 。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准确界定光源概念。 问题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出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图片,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 播。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你注意观 察过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一:光直接射入水中。
科学探究二:光直接射入透明玻璃砖中。 设计意图:先探究介质是均匀的情况。
鉴于学生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教 师要适当提问并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这两个探究实验表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提示学生进一步思考:
(1)光在同种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吗?
(2)光在不同种介质中会怎样传播?
(3)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吗?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看一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三: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科学探究四:光射入浓度不均匀的糖水,可看到光也不再沿直线传播,传播 方向发生了偏折。
科学探究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看到光的传播方向也发生了偏折。 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勇于质疑。
设计意图:这些实验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有效加深学生对光的直 线传播条件的理解。
最后,结合阳光普照大地等生活常识,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关于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为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概念的引入是为了方便研究和描述光的传播规律。从 下一节内容开始,凡涉及光的几何规律时,可以直接用光线来表示光传播的路
线和方向。
教师强调:光线是抽象的模型,并不真实存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光束到光线的物理模型建构过程,学习研究问题的 物理方法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问题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方会有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便是影 子。
应用影子的形成原理可以有很多奇妙的物理现象,日晷、圭表、皮影等均体
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日食、月食的形成也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相同。
活动:如何利用本课所学知识测量楼房的高度?说一说需要哪些器材?如何 设计操作过程?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设计意图:呼应导入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实物模拟、画图等方式得出关系式,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提 示。
早在 2000 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实验。
通过图片可看出,小孔成像过程中,改变像距或物距,可以改变成像大小。 你能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吗?
科学探究六:小孔成像实验。
师生共同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教师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像的大小与像距的关系。
想一想:光的直线传播还可以应用到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学 生讨论后回答,如列队时,就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快速高效地站成一列, 又如瞄准射击、挖隧道时的激光准直等。
师生共同总结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事例:(1)影子(日食、月食); (2)小孔成像;(3)列队;(4)瞄准射击;(5)激光准直。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 、有用的事例为载体,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学 以
致用,拓展知识面 ,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问题四:光传播的是什么?
先由学生进行讨论,再通过教科书的图片,由学生分类,进而认识到光既可 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
请学生再列举一些光传播信息、光传播能量的例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行列举生活中光传播信息 、光传播能量的例子,拓宽 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问题五:光的传播速度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速度更快。那么,光 速到底有多大呢?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997 92×108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 空中速度小。
教师强调光速符号的特殊性,不用 v ,而是专门用c 表示。
(
光的传播
)
拓展:你们知道光年是什么单位吗?是时间的单位吗?
光年是长度单位,1 光年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一般用来表示天体
之间的距离。
(三)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
光源
) (
光传播的
速度
){ 光的传播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③光传播信息与能量 ①真空中光速 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