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光的折射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光的折射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何光学的有关知识, 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通过实验,认识和 归纳光的折射特点;(2)进一步认识光路的可逆性,学习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有 关的折射现象。
(二)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接触比较多,对折射现象的认 识有些模糊。光的折射是凸透镜成像的根本原因,所以这一节课要让学生经历从 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以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为依据, 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实现知识和思维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光的折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折射特点的得出与分析需要巧妙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验证、去应用,教师做好引导与适时 的拓展延伸。注意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更要注意知识的双基夯实。处理此部分内 容时要与“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 ”进行对比,将知识串成串,构建知 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及特点。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光线追踪学习描绘光路并总结光的折射作图方法,体会物 理模型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并归纳光的折射特点,培养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解释交流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折射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生活中 的折射现象,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特点。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
突破策略:自主科学探究,激发兴趣;引例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应用知 识。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 1:“折断 ”的铅笔。
演示实验 2 :空碗再现硬币。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让观察者的眼睛处在硬币刚好被碗的边缘挡住的位置。 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又看到了 硬币,并且发现硬币的位置“升高 ”了。
水中“折断 ”的铅笔和“升高 ”的硬币,都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 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 因, 带着疑问和猜想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光的折射现象
上述现象,都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怎样把光在 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 的光射向开水上面的“ 白气 ”中。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折射现象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改进一下这个实验。
学生交流并回答:在水中加些肥皂水,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 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
教师结合学生的建议改进实验后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 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强调要特别留意进入水中 的光线向上还是向下偏折。
师生共同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这种现 象叫光的折射。
学生试着画光的折射光路图。教师强调,画光路图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 的分界面,画出射向水面的光线,进入水中的光线,特别注意进入水中的光线向 哪个方向偏折。
结合学生画的光路图,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
教师强调: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问题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 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这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3. 设计实验:
(1)器材:激光笔、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③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④若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中,会怎样?
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收集证据,教师巡回指导。
5. 师生共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6. 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的语言,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折 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 向不变(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
7. 评估。
我们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也是 可逆的呢?
学生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 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总结:发生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问题三:由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通过“小猫叉鱼 ”的光路图引申到池水“变浅 ”现象,告诫学生千万不可贸 然下水。
利用“猫 ”和“鱼 ”的关系解释池底“变浅 ”现象,说明不可贸然下水的原 因:池底(鱼)在水面折射出的光线进到了人(猫)的眼睛,人(猫)的眼睛逆 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池底变浅(鱼的位置变高),即人(猫)看到的是池底 (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靠上。
设计意图:完成光的折射的模型建构后,让学生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试着解释 关于折射的一些现象,从中领略物理现象的奇妙,增加对自然的热爱与亲近 ,同 时又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满足感。
引申拓展:光的折射不仅能发生在两种介质之间,同种不均匀介质(如大气) 中也能发生光的折射,如海市蜃楼、星光闪烁等,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问题四:课堂评价
1.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_____现象;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 象;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2. 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的水面 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 致方向,标明入射角和折射角。
设计意图:适时进行评价反馈, 夯实所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1 .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特点。
3 .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4 .由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六、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特点: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折射 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不变(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
(4)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