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声的应用 课件(共25张PPT)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声的应用 课件(共25张PPT)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4节 声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
教学引入
1
  人从呱呱坠地时起,就开始利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人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愉悦身心,从彼此的对话中获得信息……
【视频欣赏】
教学引入
1
在空旷场地大喊一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声的反射
2
1. 声的反射
声是一种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作声音的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 t≥0.1s
即人离障碍物的距离 s≥17m
思考:为什么教室里听不到回声呢?
听出回声的条件
声的反射
2
  北京天坛公园中的建筑庄严雄伟,其中还有着奇妙的声学特点。
其中的回音壁是一道直径约61.5m、高约3.72m的圆形围墙,围墙以砖石砌成,墙壁面整齐、光滑。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
天坛回音壁的原理图
声的反射
2
【实验探究】
  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用手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另一只音叉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左音叉发声并振动,右音叉将乒乓球弹起,说明了右音叉也发声并振动。
【视频欣赏】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用乒乓球反应音叉振动(转换法)
声的反射
2
2. 共鸣
  两音叉振动频率相同,敲击其一,未被敲击音叉也发出了声音,这类现象称为共鸣。
产生共鸣的条件
两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
思考:两音叉振动频率不同,还有共鸣现象吗
【视频欣赏】
实验现象:
更换不同频率音叉,不会产生共鸣。
声的反射
2
  据记载,唐朝在洛阳有一和尚,喜得一磬。不料那磬常常无故自鸣,和尚疑神疑鬼,吓得生起病来。这是怎么回事
【小故事】
磬与前殿的钟频率相同,击彼应此,故钟鸣磬响。
声的反射
2
  声音反射回来所需要的时间、同声的强弱,与声传播中遇到的障碍物的形状、材质、位置等因素有关。人们利用回声探测、检查物体,获得信息,声的反射是各种声技术的基础。
反射
共鸣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1. 超声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作超声。
②超声探测技术
a. 蝙蝠与超声
  蝙蝠通过喉头发出超声,再用耳朵接收回声,就能利用超声导航、捕食。蝙蝠采用的方法叫作回声定位。
【视频欣赏】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b. 声呐
  根据蝙蝠捕食的原理发明的。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方便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等。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小试牛刀】
海面的船向海底发出一个超声信号,0.2s后收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声。要粗略计算此处海底多深,该怎么做呢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③ 超声的应用
a. 传递信息
声呐系统探测海底
汽车倒车雷达
金属探伤
超声检查
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b. 传递能量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清洁眼睛
超声波洁牙
超声波粉碎结石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2. 次声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等,还有核爆炸以及一些机器工作时,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①定义: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作次声。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②次声的应用
a. 传递信息
火山监测
海啸监测
利用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如预测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利用次声波的传播特性,探测大规模气象活动的性质和规律。
地震预警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3
b. 传递能量
  人体脏器固有频率与次声频率接近,极易发生共振,使人的平衡功能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晕眩、恶心。次声武器可致人内脏损坏,飞机解体、建筑物倒塌等。
此次声武器
水声通讯与语音识别
4
  深海是神秘的世界,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晓的生命和奇观。声波是唯一能在海水中有效进行远距离信息传递的载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进深海,水声通信是潜水器与水面人员联系的主要方式。
"我是蛟龙,我是蛟龙,我们已经下潜到7062米!”
水声通讯
蛟龙号接收的由水声通信系统传回的水底岩石和生物群落画面
水声通讯与语音识别
4
  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正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声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
语音识别
语音控制汽车
语音控制玩具
语音控制家用电器
  每个人的声音各有特色,但不同的人说同一句话,我们都能听清楚这句话是什么,这说明每个字的读音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析出这些特征并储存起来。当人说话时,
计算机程序通过分析每个字的读音特征,
并与各个字的标准读音特征进行比对,
再联系上下文,就可以判断出人说的话。
这就是声识别技术。
水声通讯与语音识别
4
【视频欣赏】
1. 下面关于声波传播的实例,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山脚下大声呼喊,听到回声
B.听走路声,我就能知道是肖凡来了
C.蝙蝠的眼睛看不见物体,它是利用超声定位的,所以它能有效躲避障碍物
D.某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爆炸使周围建筑物、汽车、集装箱受损
课堂练习
5
D
课堂练习
5
2. 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还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1)声呐探测鱼群信息。
(2)倒车雷达判断车与周围物体的距离。
(3)利用超声波除去身体的结石。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课堂练习
5
3.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 (1)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时间t1=0.4s/2=0.2s
由v=s/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1=v声t1=340m/s×0.2s=68m。
(2)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时间t2=0.2/2=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2=340m/s×0.1s=34m;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2-s1=68m-34m=34m。
答: (1)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68m;
(2)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4m;
声的应用
声的反射
课堂小结
6
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传递信息
反射
共鸣
传递能量
水声通讯与语音识别
发展空间
7
  手机道常都配备了语音助手,通过语音助手,可以实现语音输入、语音搜索、语音拨号、话音短信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手机的使用使利性。打开手机,试一试这些功能吧。
【家庭实验】语音识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