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3.1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9 21:5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素养目标】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体会推理证明的必要性;
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3.通过平行线转移、拼接角,感受数学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边一样,三角形的角也是构成三角形的元素,接下来我们学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外角.
 
在小学,通过度量或剪拼,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结论可靠吗?
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不可能用上述方法一一验证所有三角形.因此,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去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任务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探究:如图,这是小学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一种剪拼方法.从这个方法中,你能发现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思路吗?请完成证明.
提示:
(1)图中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一条过点A的直线l;
(2)图中直线l与△ABC的边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几何证明,需先画出符合命题的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
归纳:(1)如上图.
(2)已知:△ABC.求证:∠A+∠B+∠C=180°.
证明:过点A作直线l,使l∥BC.
∵l∥BC,
∴∠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3=∠5.
∵∠1,∠4,∠5组成平角,
∴∠1+∠4+∠5=180°(平角的定义).
∴∠1+∠2+∠3=180°(等量代换).
即∠BAC+∠B+∠C=180°.
(3)利用平行线将角转移、拼接.
(4)为了分析、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作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2.思考:如图,由这种剪拼方法,你能给出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其他方法吗?
归纳:
(1)如上图;
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A=∠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ACB=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任务三: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度.
1.思考:(教材P12例1)如图,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提示:
(1)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中,方便分析;
(2)∠ADB是△ABD的内角.
归纳:(1)求角的度数,找它所在的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指明三角形和180°.
2.思考:(教材P12例2)如图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呢?
提示:A,B,C三岛的连线构成△ABC,所求的∠ACB是△ABC的一个内角.如果能求出∠CAB,∠ABC,就能求出∠ACB.
解:∠CAB=∠BAD-∠CAD=80°-50°=30°.
由AD//BE,得∠BAD+∠ABE=180°.
所以∠ABE=180°-∠BAD=180°-80°=100°,
∠ABC=∠ABE-∠CBE=100°-40°=60°.
在△ABC中,∠ACB=180°-∠ABC-∠CAB=180°-60°-30°=90°.
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
3.思考:上题中,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任务四:尝试练习,巩固内化.
解答教材P13练习1、2.
任务五: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反思与交流:
完成今天的学习后,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你还有疑问吗?
2.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P16-P17 习题13.3,第1、3、7、9题.
【教学反思】
虽然小学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但因为没有经过数学证明,许多老师不建议学生运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会感觉收获巨大.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平行线能“转移角”“拼接角”.借此让学生感受数学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还有其他方法,如下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