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素养目标】
1.会用“Rt△”表示直角三角形;
2.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能运用它求直角三角形的锐角;
3.理解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会运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
4.规范描述证明的过程.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接运用“两个锐角互余”,避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也是180°吗?
作为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任务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思考: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2)几何证明,需先画出符合命题的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
归纳:
(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如“Rt△ABC”.
(2)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已知:在Rt△ABC中,∠C=90°.
求证:∠A+∠B=90°.
证明:∵Rt△ABC中,∠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90°,
∴∠A+∠B=180°-90°=90°.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推理格式:
∵在Rt△ABC中,∠C=90°,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思考:如图,∠C=∠D=90°,AD,BC相交于点E.比较∠CAE与∠DBE的大小.
提示:
(1)找∠CAE和∠DBE所在的三角形;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不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接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解:∵在Rt△AEC中,∠C=90°,
∴∠CAE=90°-∠AE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同理:在Rt△BDE中,∠DBE=90°-∠BED.
又∵∠AEC=∠BED(对顶角相等),
∴∠CAE=∠DBE(等角的余角相等).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不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接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任务三:理解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在△ABC中,∠A+∠B=90°.
求证:∠C=90°.
证明:∵△ABC中,∠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90°,
∴∠C=180°-90°=90°.
归纳:
(1)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推理格式:
∵△ABC中,∠A+∠B=90°.
∴∠C=90°或△ABC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思考:若△ABC中,∠ACD=∠B,∠ACB=90°,则CD是△ACB的高吗?为什么?
提示:由∠ACB=90°推出Rt△ACB中,∠A+∠B=90°;
若CD是△ACB的高,则∠CDA=90°(△CDA是直角三角形).
解:CD是△ACB的高.理由如下:
∵Rt△ACB中,∠ACB=90°,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又∵∠ACD=∠B,
∴∠A+∠ACD=90°(等量代换).
∴△ACD是直角三角形,∠CDA=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D是△ACB的高(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任务四:尝试练习,巩固内化.
解答教材P14练习1、2.
任务五: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反思与交流:
完成今天的学习后,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你还有疑问吗?
2.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P16-P17习题13.3,第4、10题.
【教学反思】
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基本图形,它的性质和判定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理解这两个定理没有什么难度,难点在于学生在分析、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不优先用这两个定理,而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实际上是一个通病,一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二是不愿意寻找简单的方法,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