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 三角形的外角
【素养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概念,能在图形中辨别外角;
2.理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会运用它们分析、推理和计算;
3.了解“推论”,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外角概念,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图形中三角形的外角,优先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那么三角形的外角是什么样的角?
它有怎样的性质呢?
任务二:认识三角形的外角.
1.思考:如图,延长△ABC边BC,得∠ACD.∠ACD是△ABC的外角.
那么,怎样描述三角形的外角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
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2.思考:如图,点E,D分别在△ABC边AB,AC上,BD与CE相交于点F.∠BEC,∠AEC,∠EFD分别是哪些三角形的外角?
∠BEC是△AEC的外角,∠AEC是△BEC和△BEF的外角,∠EFD是△BEF和△DCF的外角.
归纳:
(1)三角形的外角应具备的条件:
①角的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角的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③另一边是三角形中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外角往往隐藏在图形中,需要我们去发现.
任务三:探究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1.思考:△ABC的外角∠BCD和与它相邻的内角∠ACB有什么关系?
归纳: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内角的位置关系:相邻,不相邻;
(2)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
2.探究:如图是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重要方法.
从中你能发现△ABC的外角∠ACD与内角∠A,∠B的关系吗?
请用文字描述这个关系,并用其他方法证明.
提示:∠A,∠B是与∠ACD不相邻的内角.
归纳:
(1)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已知:如图,△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求证:∠ACD=∠A+∠B.
证明:∵△ABC中,∠A+∠B+∠ACB=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ACD+∠ACB=180°(邻补角的定义),
∴∠ACD=∠A+∠B.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是由定理直接推出的结论,和定理一样,推论可以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面对三角形的外角时,应优先运用这个推论.
(4)推理格式: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ACD=∠A+∠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教材P15例4)思考: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法一: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解法二: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归纳:
(1)面对三角形的外角时,应优先运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避免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每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对应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组成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任务四:尝试练习,巩固内化.
解答教材P16练习.
任务五: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反思与交流: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哪些推论?怎样选择“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或它的推论?
(2)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有哪些?
(引导: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内角.)
2.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P16-P17习题13.3,第2、5、6、8、11题.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重要推论,但在解决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外角问题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第二选择,是“避免项”,否则学习这些推论就失去了意义,这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关于三角形的外角还有一个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往往是隐含条件,需要学生去主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