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时间 1851—1864年
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兴衰 历程
重要文献 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当然,这个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后期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不能说是反帝反封建,因为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遇到的中国农民战争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实战演练】
1.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D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解析】D 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可知,①是发展阶段,②是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而后攻克永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因此①发展阶段是永安建制;②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2史料实证《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苧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B )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解析】B 根据材料“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实行圣库制度,这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实际上限制了农民对剩余产品的支配权,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3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D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解析】D 根据材料“《题太平天国战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煮豆燃萁”是指内乱,自相残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天京事变爆发,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煮豆燃萁”指的是天京事变。
4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A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因此,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5历史解释 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B )
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解析】B 根据题干“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可知,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在于西方侵略的背景下,李鸿章借助外国人之手打败了洪秀全,即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D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解析】D 根据题干信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文献从《天朝田亩制度》变成了《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发展的潮流;《资政新篇》并未实施,因此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说法错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这并不是农民阶级的历史使命,因此并未挽救太平天国危机;《天朝田亩制度》适应了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并没有。
7.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太平军克复青浦,守敌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俘。正如李秀成回忆这一段战事时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B )
A.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B.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C.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在中外势力镇压下失败
【解析】B 根据题干“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太平军克复青浦,守敌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俘”“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太平军痛击洋枪队的战果,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8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爆发于19世纪中期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有关的文献名称,(1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中的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2分)
答: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原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第(1)题,根据材料一“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可知,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因《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抛弃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
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体现“近代化方案”的著作。(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3分)
答: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根据材料二“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根据“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可知其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
材料三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在打击清王朝的同时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分)
答: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归纳材料三“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即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