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全等形的概念,能辨别全等形;
2.了解全等三角形及对应边、角、顶点等概念,会用“≌”表示全等三角形;
3.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能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形象.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
本章,我们将以全等三角形为例研究全等形.
对开的大门、邮票、设计的图案中都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形象,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任务二:认识全等三角形.
1.思考:下面图形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吗?为什么?
归纳:(动画展示)
(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形.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2.思考:下列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把△ABC沿直线BC平移、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把△ABC绕点A旋转.
归纳:(动画展示)
(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我们可以把平移、翻折、旋转称作“全等变换”.
任务三:探究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关系.
1.思考: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叫作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作对应边,重合的角叫作对应角.你能指出下面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吗?
(动画展示)观察重合的情形,得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AC和DF,BC和E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
2.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上图,△ABC与△DEF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特别提醒: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
如上图,位置1的点A对应位置1的点D;位置2的点B对应……
(动画展示)
∠的对应角是∠ 的对应边是
归纳:
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方便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3.思考:用符号“≌”表示“任务二:认识全等三角形”中第2题图中的三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并说出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归纳: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的方法:(1)想象重合的情形;(2)大角对应大角,大边对应大边;(3)公共边和公共顶点往往是对应边和对应顶点.
任务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1.思考:“任务二:认识全等三角形”中第2题图(1),△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其他两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呢?
归纳:全等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教材P30例题.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重要的性质,它能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任务五:尝试练习,巩固内化.
解答教材P30练习1、2.
任务六: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反思与交流:
完成今天的学习后,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你还有疑问吗?
2.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P31 习题14.1,第1、2、3、4、5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教材增加了一个例题,强调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和重要性.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是本课时的难点,而且是全章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一方面设计了大量的动画,调动学生的几何直观;二是设置了“探究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关系”活动,充分感受“重合”和对应,得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