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9 22: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3.2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素养目标】
1.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
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的常用画图工具中,有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它的形状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殊性质呢?
任务二: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探究:(1)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和短直角边的长,它们有什么关系?
(2)如图15.3-8,在△ABC中,∠C=90°,∠A=30°,测量∠A所对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它们有什么关系?
(3)再画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你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
通过测量发现:在Rt△ABC中,如果∠A=30°,那么直角边BC等于斜边AB的一半.
任务三: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思考:已知:在△ABC中,∠C=90°,∠A=30°,求证:BC=AB.
分析:
(1)我们擅长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怎样把BC=AB转化成两条线段相等呢?
由BC=AB得2BC=AB,构造一条等于2BC的线段,然后证明它等于AB.
将线段BC延长一倍,就可得到2BC.
(2)∠B=60°,60°是等边三角形的标志.
证明:延长BC到D,使CD=BC,连接AD.
∵∠C=90°,CD=BC,
∴AC垂直平分BD.
∴AB=A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Rt△ABC中,∠BAC=30°,
∴∠B=60°.
又AB=AD,
∴△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B=BD.又BC=BD.∴BC=AB.
注意:BC=AB中,BC是短线段,AB是长线段,“延长BC到D”的方法称作“补短”.
2.思考:你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提示:(1)前面的方法是“补短线段”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可否“截长线段”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呢?
(2)在BA上截取BE=BC试试!
思路:
(1)在BA上截取BE=BC,连接EC;
(2)证明△BEC是等边三角形,得BC=CE;
(3)证明△AEC是等腰三角形,得AE=CE;
(4)AB=AE+BE=2BC,得BC=AB.
归纳:
(1)如图,“截长、补短”是证明“a=b+c”和“a=b”型关系的常用方法.
(2)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Rt△ABC中,∠C=90°,∠A=30°,
∴BC=AB(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任务四:典型应用.
思考: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C,DE要多长?
提示:有30°,找30°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解:∵Rt△ABC中,BC⊥AC,∠A=30°,
∴BC=AB=×7.4=3.7(m)(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理:Rt△ADE中,DE=AD.
又∵AD=AB=3.7(m),
∴DE=AD=1.85(m).
答:立柱BC的长是3.7m,DE的长是1.85m.
任务五:尝试练习,巩固内化.
解答教材P84练习1、2.
任务六: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反思与交流:
完成今天的学习后,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你还有疑问吗?
2.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教材P84-P86习题15.3,第4、12、14题;P89“活动3”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版教材抛弃了老版教材从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拼成等边三角形中发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方式,直接探索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后经过分析得到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梳理知识之间和知识内部的“逻辑”,这是新版教材特别强调的,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尤为明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