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9 22:12:31

文档简介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
知识点一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的能级图
2.解释巴耳末公式
按照玻尔理论,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n-Em,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电子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        的量子数n和2。并且,理论上计算的          的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也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这就是气体导电时发光的机理。
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    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    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解释不同元素的原子对应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原子的特征谱线也不相同。
知识点二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玻尔理论第一次将    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    和    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即保留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电子云
当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    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电子云。
【情景思辨】
1.根据玻尔理论,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谱线的波长公式:=R∞,m与n都是正整数,且n>m。当m取定一个数值时,不同数值的n得出的谱线属于同一个线系。如:m=1,n=2,3,4,…组成的线系叫莱曼系,m=2,n=3,4,5,…组成的线系叫巴耳末系。
(1)在莱曼系中,对应谱线波长最长的n值是多少?
(2)在巴耳末系中,对应谱线的光子能量最小的n值是多少?
2.判断正误。
(1)玻尔的原子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氦原子的光谱现象。(  )
(2)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1 eV的光子而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
(3)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1 eV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
(4)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只有吸收光子才能跃迁到高能级。(  )
(5)玻尔的原子模型也具有局限性,因为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粒子的观念。(  )
要点一 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探究】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1)能级图中横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什么意思?
(3)横线右端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
1.对氢原子能级图的理解
(1)能级图中n称为量子数,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即量子数n=1时对应的能量,其值为-13.6 eV。En代表电子在第n个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2)作能级图时,能级横线间的距离和相应的能级差相对应,能级差越大,间隔越宽;量子数越大,能级越密,竖直线的箭头表示原子跃迁方向,长度表示辐射光子能量的大小。
(3)n=1是原子的基态,n=∞是原子电离时对应的状态。
2.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3.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公式hν=En-Em(Em、E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n>m)决定,能级差越大,发射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4.光子的吸收:原子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n-Em(n>m)。
【典例1】 (2024·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在玻尔氢原子模型中,能量与量子数n关系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跃迁过程a~d所吸收或放出的每个光子的能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跃迁 吸收或放出的每个光子的能量(eV)
a 0.97
b 0.66
c ?
d 2.86
A.经历a跃迁会放出光子
B.表格中的“?”应填入2.55
C.b跃迁的光子波长小于d跃迁的光子波长
D.经历b跃迁,氢原子的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尝试解答:
1.如图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n=4能级的一群氢原
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中,波长最短的是(  )
A.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
B.n=4跃迁到n=3时辐射的光子
C.n=2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
D.n=3跃迁到n=2时辐射的光子
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长
B.处于n=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4比处于n=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3小
C.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可以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要点二 两类跃迁规律的对比 电离
1.自发跃迁与受激跃迁的比较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光子的频率ν==。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即hν=ΔE。
②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即E外≥ΔE。
2.一个氢原子跃迁与一群氢原子跃迁的区别
(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2)一个处于n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1)种频率的光子。
3.电离
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叫作电离。要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所提供的最小能量叫作电离能,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为E=-。当所提供的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时,就能使原子电离。
【典例2】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各能级能量关系为En=,其中E1为基态能量,n为量子数。当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释放出的一个光子能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从n=5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跃迁到n=4能级辐射的光波长最短
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吸收光子能量为12.5E
D.某金属的逸出功为E,用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尝试解答:
1.(2024·陕西商洛高二期末)科学家已经成功检测定位了纳米晶体结构中的氢原子。按玻尔氢原子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观测到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6条光谱线
C.氢原子从第4激发态跃迁到第2激发态需要吸收光子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2.(多选)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或电离,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2 eV的光子照射
B.用11 eV的光子照射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
D.用动能为11 eV的电子撞击
1.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B.-
C.- D.-
2.(2024·湖北十堰高二期末)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用某单色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氢原子辐射的光对应谱线只有两根谱线属于巴耳末系,则该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14.14 eV B.12.75 eV
C.12.09 eV D.10.20 eV
3.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λa、λb、λc,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λb=λa+λc B.λa=
C.λb= D.λc=
4.某金属的逸出功为1.75 eV,一群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吸收能量被激发后,辐射出的光子中只有三种光子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吸收的能量不超过(  )
A.12.75 eV B.12.09 eV
C.10.20 eV D.1.89 eV
5.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图中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光子,求:
(1)辐射光子频率最多有几种?
(2)其中最小的光子频率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氢原子能级跃迁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2.定态轨道 里德伯常量R∞ 4.之差 分立 分立
知识点二
1.量子 定态 跃迁 3.概率
情景思辨
1.提示:(1)n=2。(2)n=3。
2.(1)× (2)× (3)√ (4)× (5)√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氢原子可以有无穷多个能级值。
(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1”表示原子处于基态,“2”“3”…表示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态。
(3)横线右端的数字“-13.6,-3.40,…”表示氢原子各个状态的能量值。
【典例1】 B 由图可知跃迁a是从n=3能级跃到n=5能级,需吸收能量,A错误;由图跃迁a、b可知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释放的能量E1=0.97 eV-0.66 eV=0.31 eV,跃迁c是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则释放的能量为E2=2.86 eV-0.31 eV=2.55 eV,故B正确;由图可知跃迁b释放的光子能量小于跃迁d释放的光子能量,能量越小,光的频率越小,光的波长越大,所以b跃迁的光子波长大于d跃迁的光子波长,故C错误;经历b跃迁,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能量减小,原子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故D错误。
素养训练
1.A 根据ΔE=hν=h,可知λ=,所以跃迁时释放的能量越大的光子其波长越短,由能级图可知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所以其波长最短,故A正确,B、C、D错误。
2.A 由题图可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则前者比后者辐射的光子频率小,所以前者比后者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选项A正确;根据玻尔理论可知,能级越高,则其对应的轨道半径越大,所以处于n=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4比处于n=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3大,选项B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则原子能量减小,根据=可知,电子轨道的半径减小,则电子的动能增大,选项C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32=E3-E2=-1.51 eV-(-3.40 eV)=1.89 eV<2.5 eV,可知不能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错误。
要点二
知识精研
【典例2】 D 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5-1)=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从n=5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跃迁到n=4能级辐射的光能量最小,由公式E=hν=h可知,波长最长,故B错误;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应放出能量,故C错误;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释放出的一个光子能量为E,即有E=E5-E3=-,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E'=E4-E2=-,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用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ax=E'-E,联立解得Ekmax=E,故D正确。
素养训练
1.A 由图可知,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可以跃迁到n=5的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10种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氢原子从第4激发态跃迁到第2激发态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会辐射出光子,故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轨道半径变大,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D错误。
2.ACD 用10.2 eV的光子照射,即-13.6 eV+10.2 eV=-3.4 eV,跃迁到n=2能级,故A正确;因为-13.6 eV+11 eV=-2.6 eV,不能被吸收,故B错误;用14 eV的光子照射,即-13.6 eV+14 eV>0,氢原子被电离,故C正确;用11 eV的动能的电子碰撞,氢原子可能吸收10.2 eV能量,跃迁到n=2能级,故D正确。
【教学效果·勤检测】
1.C 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E=-,由-=h,可得该光子的最大波长为λ=-,选项C正确。
2.B 巴耳末系是高能级氢原子跃迁到2能级的谱线图,根据题意可知氢原子辐射的光对应谱线只有两根谱线属于巴耳末系,则氢原子从4能级跃迁到2能级时有两根谱线属于巴耳末系,则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E=-0.85 eV-(-13.6 eV)=12.75 eV ,故选B。
3.C 因为En-Em=hν=,结合题图可知Eb=Ea+Ec,所以有=+,得λb=,故C正确。
4.B 某金属的逸出功为1.75 eV,有三种光子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三种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等于1.75 eV,可知,应吸收的能量为12.09 eV,跃迁至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三种光子能量分别为12.09 eV、10.2 eV、1.89 eV,故选B。
5.(1)6种 (2)1.6×1014 Hz
解析:(1)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
N===6种。
(2)光子能量越少,频率越低,从n=4跃迁到n=3辐射能量最少,光子频率最低,则最小的频率为ν==1.6×1014 Hz。
6 / 6(共67张PPT)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1. 氢原子的能级图
知识点一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2. 解释巴耳末公式
按照玻尔理论,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hν=En-Em,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电子跃迁之前
和之后所处的 的量子数n和2。并且,理论上计算
的 的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
也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定态轨道 
里德伯常量R∞ 
3. 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
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
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这就是气体导
电时发光的机理。
4. 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
级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 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
量也是 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之差 
分立 
分立 
5. 解释不同元素的原子对应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辐射(或吸收)的光
子频率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原子的特征谱线也不相同。
知识点二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玻尔理论第一次将 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
和 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即保留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
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量子 
定态 
跃迁 
3. 电子云
当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 是不一样
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
图来就像云雾一样,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电子云。
概率
【情景思辨】
1. 根据玻尔理论,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谱线的波长公式:=
R∞,m与n都是正整数,且n>m。当m取定一个数值时,
不同数值的n得出的谱线属于同一个线系。如:m=1,n=2,3,
4,…组成的线系叫莱曼系,m=2,n=3,4,5,…组成的线系叫
巴耳末系。
(1)在莱曼系中,对应谱线波长最长的n值是多少?
提示:n=2。
(2)在巴耳末系中,对应谱线的光子能量最小的n值是多少?
提示:n=3。
2. 判断正误。
(1)玻尔的原子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氦原子的光谱现象。
( × )
(2)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1 eV的光子而跃迁到能量较高的
激发态。 ( × )
(3)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1 eV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 √ )
(4)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只有吸收光子才能跃迁到高能级。
( × )
(5)玻尔的原子模型也具有局限性,因为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粒
子的观念。 ( √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探究】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1)能级图中横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提示: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氢原子可以有无穷多个能级值。
(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什么意思?
提示: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1”表示
原子处于基态,“2”“3”…表示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态。
(3)横线右端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提示:横线右端的数字“-13.6,-3.40,…”表示氢原子各
个状态的能量值。
【归纳】
1. 对氢原子能级图的理解
(1)能级图中n称为量子数,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即量子数
n=1时对应的能量,其值为-13.6 eV。En代表电子在第n个
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2)作能级图时,能级横线间的距离和相应的能级差相对应,能
级差越大,间隔越宽;量子数越大,能级越密,竖直线的箭
头表示原子跃迁方向,长度表示辐射光子能量的大小。
(3)n=1是原子的基态,n=∞是原子电离时对应的状态。
2. 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
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
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3. 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
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公式hν=En-Em(Em、E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
n>m)决定,能级差越大,发射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4. 光子的吸收:原子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
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n-Em
(n>m)。
【典例1】 (2024·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在玻尔氢原子模型中,能量
与量子数n关系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跃迁过程a~d所吸收或
放出的每个光子的能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跃迁 吸收或放出的每个光子的能量(eV)
a 0.97
b 0.66
c ?
d 2.86
A. 经历a跃迁会放出光子
B. 表格中的“?”应填入2.55
C. b跃迁的光子波长小于d跃迁的光子波长
D. 经历b跃迁,氢原子的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解析:由图可知跃迁a是从n=3能级跃到n=5能级,需吸收能量,A错
误;由图跃迁a、b可知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释放的能量E1=
0.97 eV-0.66 eV=0.31 eV,跃迁c是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
则释放的能量为E2=2.86 eV-0.31 eV=2.55 eV,故B正确;由图可
知跃迁b释放的光子能量小于跃迁d释放的光子能量,能量越小,光的
频率越小,光的波长越大,所以b跃迁的光子波长大于d跃迁的光子波
长,故C错误;经历b跃迁,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能量减
小,原子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故D错误。
1. 如图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
n=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
光子,在这些光中,波长最短的是(  )
A. 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
B. n=4跃迁到n=3时辐射的光子
C. n=2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
D. n=3跃迁到n=2时辐射的光子
解析: 根据ΔE=hν=h,可知λ=,所以跃迁时释放的能量
越大的光子其波长越短,由能级图可知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
子能量最大,所以其波长最短,故A正确,B、C、D错误。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
到n=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长
B. 处于n=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4比处于n=
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3小
C.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可以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 由题图可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
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则前者比后者辐射的光子频
率小,所以前者比后者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选项A正确;根据
玻尔理论可知,能级越高,则其对应的轨道半径越大,所以处于n
=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4比处于n=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
径r3大,选项B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向外辐
射光子,则原子能量减小,根据=可知,电子轨道的半径减
小,则电子的动能增大,选项C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32=E3-E2=-1.51 eV-(-3.40 eV)=1.89 eV<2.5 eV,可知不能使逸出功为2.5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错误。
要点二 两类跃迁规律的对比 电离
1. 自发跃迁与受激跃迁的比较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光子的
频率ν==。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能级差,即
hν=ΔE。
②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
可,即E外≥ΔE。
2. 一个氢原子跃迁与一群氢原子跃迁的区别
(1)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
条数为N==。
(2)一个处于n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
1)种频率的光子。
3. 电离
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叫作电离。要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
功,所提供的最小能量叫作电离能,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氢原子的
电离能为E=-。当所提供的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时,就能使
原子电离。
【典例2】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各能级能量关系为En=,其
中E1为基态能量,n为量子数。当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3能级
时,释放出的一个光子能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从n=5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跃迁到n=4能级辐射的光波长最短
C.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吸收光子能量为12.5E
解析:一个处于n=5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
(5-1)=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从n=5能级向低能级跃
迁,跃迁到n=4能级辐射的光能量最小,由公式E=hν=h可知,波
长最长,故B错误;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应放出能量,
故C错误;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释放出的一个光子能量为E,即有E=E5-E3=-,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E'=E4-E2=-,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用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ax=E'-E,联立解得Ekmax=E,故D正确。
1. (2024·陕西商洛高二期末)科学家已经成功检测定位了纳米晶体
结构中的氢原子。按玻尔氢原子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观测到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6条光谱线
C. 氢原子从第4激发态跃迁到第2激发态需要吸收光子
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解析: 由图可知,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
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可以跃迁到n=5的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
可以辐射出10种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
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
氢原子从第4激发态跃迁到第2激发态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会
辐射出光子,故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时,轨道半径变大,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D错误。
2. (多选)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或电
离,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用10.2 eV的光子照射
B. 用11 eV的光子照射
C. 用14 eV的光子照射
D. 用动能为11 eV的电子撞击
解析: 用10.2 eV的光子照射,即-13.6 eV+10.2 eV=-3.4 eV,跃迁到n=2能级,故A正确;因为-13.6 eV+11 eV=-2.6 eV,不能被吸收,故B错误;用14 eV的光子照射,即-13.6 eV+14 eV>0,氢原子被电离,故C正确;用11 eV的动能的电子碰撞,氢原子可能吸收10.2 eV能量,跃迁到n=2能级,故D正确。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其中n=2,
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
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解析: 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E
=-,由-=h,可得该光子的最大波长为λ=-,选项
C正确。
2. (2024·湖北十堰高二期末)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用某单色光
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氢原子辐射的光对应谱线只有两根
谱线属于巴耳末系,则该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 14.14 eV
B. 12.75 eV
C. 12.09 eV
D. 10.20 eV
解析: 巴耳末系是高能级氢原子跃迁到2能级的谱线图,根
据题意可知氢原子辐射的光对应谱线只有两根谱线属于巴耳末
系,则氢原子从4能级跃迁到2能级时有两根谱线属于巴耳末
系,则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E=-0.85 eV-(-13.6 eV)=
12.75 eV ,故选B。
3. 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
子的波长分别是λa、λb、λc,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λb=λa+λc
解析: 因为En-Em=hν=,结合题图可知Eb=Ea+Ec,所以
有=+,得λb=,故C正确。
4. 某金属的逸出功为1.75 eV,一群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吸收
能量被激发后,辐射出的光子中只有三种光子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
电效应,则氢原子吸收的能量不超过(  )
A. 12.75 eV B. 12.09 eV
C. 10.20 eV D. 1.89 eV
解析: 某金属的逸出功为1.75 eV,有三种光子可以使该金属
发生光电效应,故三种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等于1.75 eV,可知,
应吸收的能量为12.09 eV,跃迁至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
出的三种光子能量分别为12.09 eV、10.2 eV、1.89 eV,故选B。
5. 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图中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
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光子,求:
(1)辐射光子频率最多有几种?
答案:6种 
解析: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
N===6种。
(2)其中最小的光子频率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6×1014 Hz
解析:光子能量越少,频率越低,从n=4跃迁到n=3辐射能量最少,光子频率最低,则最小的频率为ν==1.6×1014 Hz。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题组一 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 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激发态或
基态跃迁的过程中(  )
A. 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
B. 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
C. 只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
D. 只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亮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当一群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将发出
光子,由于不只是两个特定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以可以发出一系列
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各选项的光谱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为该原子光谱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ε=hν(ν为光的频率)、λ=可知,从第3能级跃
迁到第1能级的能量差最大,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
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的能量差最小,发出的光的频率最
小,波长最长,所以波长依次增大的顺序为a、c、b。故C正
确,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
A. 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
频率最大
B. 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
频率最大
C. 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
波长最长
D. 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
波长最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3可知,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最多能辐
射3种频率的光,分别为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从n=3能级
跃迁到n=1能级,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根据ΔE=hν,ν=
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
长,故选项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4·江苏常州高二期中)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
则氢原子(  )
A.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hν=En-Em和E4-E3<E3-E2,可知ν43<ν32,再根据
c=λν,所以λ43>λ32,A正确;在同一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速度都
相同,B错误;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一
样,出现不同形状的电子云,C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
氢原子向外放出能量,而不是氢原子核,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题组二 两类跃迁规律的对比 电离
5.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其中n=1为基态,若一群氢
原子P处于激发态n=4能级,一个氢原子Q处于激发态n=3能级,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最多能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
B. P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 Q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 Q最多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一群氢原子处于n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可以辐射出种频率的光子,一个氢原子从n能级逐级往下跃迁时,最多可产生n-1种频率的光子。因为P处于n=4能级,且P为一群氢原子,所以P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Q为一个氢原子,处于n=3能级,所以Q最多能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由上述分析可知A、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能
量为2.55 eV的光子。如果要使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后能辐射上述能
量的光子,则最少要给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 10.2 eV B. 12.09 eV
C. 12.75 eV D. 13.06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光子
应满足hν=En-E2=2.55 eV,En=hν+E2=-0.85 eV,解得n=
4,基态原子要跃迁到n=4能级,应提供的能量为ΔE=E4-E1=-
0.85 eV-(-13.6eV)=12.75 eV。故C正确,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
(1)当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
波长是多少?
答案:6.58×10-7 m 
解析:由公式En=,而E1=-13.6 eV可得
E2=-3.4 eV,E3=-1.51 eV
辐射光子能量E=E3-E2=1.89 eV。
而E=hν=h
则λ== m≈6.58×10-7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光子照
射氢原子?
答案:3.28×1015 Hz 
解析:由于E1=-13.6 eV,电子电离后E∞=0,则入射光子
能量E=0-(-13.6 eV)=13.6 eV
由E=hν得
ν== Hz≈3.28×1015 H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一群氢原子在n=4能级时可放出几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画出
能级图,并标出这些光谱线。
答案:6种 见解析图
解析: 处于n=4的能量状态的一群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不同能量的光子种类为==6(种)。能级图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制备出能量量子数n较大的氢原子,氢原子第n
能级的能量为En=,其中E1=-13.6 eV,如图是按能量排列的
电磁波谱,要使n=20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恰好失去一个电
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
光子是(  )
A. 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B. 可见光波段的光子
C. 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D. X射线波段的光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氢原子在第n=20能级的能量为E20==-0.034 eV,
由于n=20的氢原子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光子
的能量为E=0.034 eV,对比题图可知,被吸收的光子是红外线波
段的光子,故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
围约为1.62~3.11 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下列关
于氢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B.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约为458 nm
C. 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光子的最大频率约为3.1×1015 Hz
D. 大量处于n=1的氢原子受到动能为2.68 eV的电子轰击后,可发出6种不同的可见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从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ΔE
=-0.54 eV-(-3.40 eV)=2.86 eV,在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
围内,故A正确;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由能级跃迁公式
可得ΔE=hν,λ=,解得λ≈658 nm,故B错误;大量处于n=4能
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根据En-Em=hν可知从n=4能级跃
迁到n=1能级时辐射光的频率最大,则νm=≈3.1×1015 Hz,
故C正确;大量处于n=1的氢原子受到动能为2.68 eV的电子轰击
后无法跃迁,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已知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
理论可知(  )
A.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

B. 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
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 eV
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
D. 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需
要吸收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氦离子的跃迁过程类似于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而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
迁时吸收能量,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满足ΔE=En-Em,故C、D错误;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由ΔE=En-Em和 ΔE=hν可得ν=,故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以及从n=3,4,5,6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四条光谱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Hα、Hβ、Hγ、Hδ的频率依次增大
B. 可求出这四条谱线的波长之比,Hα、Hβ、Hγ、Hδ的波长依次增大
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要吸收3.4 eV的能量才能被电离
D. 如果Hδ可以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Hβ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
光电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氢原子能级跃迁的频率条件hν=Em-En(m>n,
m、n均为正整数),可以判定Hα、Hβ、Hγ、Hδ的频率依次增大,
波长依次减小,且能定量地计算出频率和波长的大小之比,故A
正确,B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13.6 eV的能量才能
被电离,故C错误;Hδ的频率大于Hβ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产生
的条件可以判定,如果Hδ可以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但Hβ不
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研究原子物理时,科学家经常借用宏观模型进行模拟,在玻尔原
子模型中,完全可用卫星绕行星运动来模拟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
运动,当然这时的向心力不是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忽略不
计),而是粒子间的静电力。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
0.53×10-10 m,能量E1=-13.6 eV;电子和原子核的带电荷量
大小都是e=1.60×10-19 C,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
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108 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电势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13.6 eV -27.2 eV 
解析: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度为v1,则
k=
所以Ek1=m=
代入数据解得电子的动能为13.6 eV
原子的能量E1=Ek1+Ep1
则Ep1=E1-Ek1
代入数据解得Ep1=-27.2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则
=0-E1
所以λ=-
代入数据解得λ=9.14×10-8 m。
(2)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基态氢原子电离。
答案:9.14×10-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谢谢观看!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
题组一 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  )
A.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
B.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
C.只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
D.只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亮线
2.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各选项的光谱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为该原子光谱的是(  )
3.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
A.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B.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C.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D.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其中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4.(2024·江苏常州高二期中)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题组二 两类跃迁规律的对比 电离
5.(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其中n=1为基态,若一群氢原子P处于激发态n=4能级,一个氢原子Q处于激发态n=3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最多能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
B.P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Q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Q最多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6.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的光子。如果要使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后能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则最少要给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0.2 eV B.12.09 eV
C.12.75 eV D.13.06 eV
7.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
(1)当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3)一群氢原子在n=4能级时可放出几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画出能级图,并标出这些光谱线。
8.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制备出能量量子数n较大的氢原子,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En=,其中E1=-13.6 eV,如图是按能量排列的电磁波谱,要使n=20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光子是(  )
A.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B.可见光波段的光子
C.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D.X射线波段的光子
9.(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普朗克常量 h=6.63×10-34 J·s,则下列关于氢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B.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约为458 nm
C.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光子的最大频率约为3.1×1015 Hz
D.大量处于n=1的氢原子受到动能为2.68 eV的电子轰击后,可发出6种不同的可见光
10.(多选)已知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  )
A.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
B.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 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
D.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需要吸收能量
1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以及从n=3,4,5,6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四条光谱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Hα、Hβ、Hγ、Hδ的频率依次增大
B.可求出这四条谱线的波长之比,Hα、Hβ、Hγ、Hδ的波长依次增大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要吸收3.4 eV的能量才能被电离
D.如果Hδ可以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Hβ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2.研究原子物理时,科学家经常借用宏观模型进行模拟,在玻尔原子模型中,完全可用卫星绕行星运动来模拟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当然这时的向心力不是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忽略不计),而是粒子间的静电力。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0.53×10-10 m,能量E1=-13.6 eV;电子和原子核的带电荷量大小都是e=1.60×10-19 C,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108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电势能;
(2)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基态氢原子电离。
4.2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氢原子能级跃迁
1.B 当一群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将发出光子,由于不只是两个特定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以可以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故B正确。
2.C 由ε=hν(ν为光的频率)、λ=可知,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的能量差最大,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的能量差最小,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小,波长最长,所以波长依次增大的顺序为a、c、b。故C正确,A、B、D错误。
3.C 根据=3可知,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最多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分别为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根据ΔE=hν,ν=可知,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故选项C正确。
4.A 由hν=En-Em和E4-E3<E3-E2,可知ν43<ν32,再根据c=λν,所以λ43>λ32,A正确;在同一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速度都相同,B错误;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一样,出现不同形状的电子云,C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向外放出能量,而不是氢原子核,D错误。
5.AD 一群氢原子处于n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可以辐射出种频率的光子,一个氢原子从n能级逐级往下跃迁时,最多可产生n-1种频率的光子。因为P处于n=4能级,且P为一群氢原子,所以P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Q为一个氢原子,处于n=3能级,所以Q最多能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由上述分析可知A、D正确。
6.C 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光子应满足hν=En-E2=2.55 eV,En=hν+E2=-0.85 eV,解得n=4,基态原子要跃迁到n=4能级,应提供的能量为ΔE=E4-E1=-0.85 eV-(-13.6eV)=12.75 eV。故C正确,A、B、D错误。
7.(1)6.58×10-7 m (2)3.28×1015 Hz 
(3)6种 见解析图
解析:(1)由公式En=,而E1=-13.6 eV可得
E2=-3.4 eV,E3=-1.51 eV
辐射光子能量E=E3-E2=1.89 eV。
而E=hν=h
则λ== m≈6.58×10-7 m。
(2)由于E1=-13.6 eV,电子电离后E∞=0,则入射光子能量E=0-(-13.6 eV)=13.6 eV
由E=hν得
ν== Hz≈3.28×1015 Hz。
(3)处于n=4的能量状态的一群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不同能量的光子种类为==6(种)。能级图如图所示。
8.A 氢原子在第n=20能级的能量为E20==-0.034 eV,由于n=20的氢原子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E=0.034 eV,对比题图可知,被吸收的光子是红外线波段的光子,故A正确。
9.AC 从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ΔE=-0.54 eV-(-3.40 eV)=2.86 eV,在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内,故A正确;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由能级跃迁公式可得ΔE=hν,λ=,解得λ≈658 nm,故B错误;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根据En-Em=hν可知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光的频率最大,则νm=≈3.1×1015 Hz,故C正确;大量处于n=1的氢原子受到动能为2.68 eV的电子轰击后无法跃迁,故D错误。
10.AB 氦离子的跃迁过程类似于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而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能量,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满足ΔE=En-Em,故C、D错误;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由ΔE=En-Em和 ΔE=hν可得ν=,故A正确。
11.A 根据氢原子能级跃迁的频率条件hν=Em-En(m>n,m、n均为正整数),可以判定Hα、Hβ、Hγ、Hδ的频率依次增大,波长依次减小,且能定量地计算出频率和波长的大小之比,故A正确,B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13.6 eV的能量才能被电离,故C错误;Hδ的频率大于Hβ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以判定,如果Hδ可以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但Hβ不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12.(1)13.6 eV -27.2 eV (2)9.14×10-8 m
解析:(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度为v1,则k=
所以Ek1=m=
代入数据解得电子的动能为13.6 eV
原子的能量E1=Ek1+Ep1
则Ep1=E1-Ek1
代入数据解得Ep1=-27.2 eV。
(2)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则
=0-E1
所以λ=-
代入数据解得λ=9.14×10-8 m。
3 / 3